深圳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西安分院 陜西西安 710065
摘要:本文針對當前居住者及社會環境對住宅建筑日益提高的需求,將以人為本的人性化設計理念引入到住宅建筑設計中,并從舒適、健康、環保等多個方面對其進行了探索和思考。
關鍵詞:住宅建筑;人性化設計;思考
引言
隨著當代社會和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觀念和生活質量得到了顯著提高,人們對住宅的要求已不再簡單地滿足于有足夠的居住空間,而是對住宅提出了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這種要求不僅包括生活方便舒適、健康環保以及成本節約等方面,而且將人們的情感考慮到建筑的設計中去。為了滿足和適應這一發展變化,把以人為本的人性化設計理念引入到建筑設計當中是一種必然的趨勢,這也是當前社會以人為本理念的具體體現和實踐。
1.住宅建筑人性化設計的內涵
人性化設計是指在建筑設計的過程當中,根據人們的行為習慣、人體的生理構造、人的心理狀況及思維方式等,在原有設計功能和性能的基礎上,對建筑進行相關優化,使人們在生活使用中方便、舒適。這是建筑設計中對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尊重和滿足,是設計中的人文關懷。住宅作為一種人類共同需要的商品,在設計時應該充分考慮和滿足商品購買者,即住宅居住者對住宅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使居住者安全、健康、舒適和愉悅。
建筑人性化設計是科學和藝術、技術與人性的結合,科學技術給建筑設計以堅實的結構和良好的功能,而藝術和人性使設計富于美感,充滿情趣和活力。概括來講,當代建筑人性化設計一般具有三個方面的主要特征,一是這種設計充分滿足了人們多種多樣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使得原有的建筑功能和空間更加人性化、多元化;二是這種設計更加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尊重個人,尊重自然;三是這種設計尊重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增進人與人、鄰里之間的和諧相處,充分顯現了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一般而言,建筑人性化設計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表現:
1.1形式:通過設計的形式要素(如造型、色彩、裝飾、材料等)的變化,引發人積極的情感體驗和心理感受,可稱為設計中的“以情動人”。現代著名建筑師阿爾瓦·阿爾托(Alvar Aalto)就是人性化建筑理念的倡導者,在他前期的作品珊納特賽羅會議中心中有一個細節,將銅質的門把手用藤條裹起來,避免人們在寒冷的冬季接觸金屬把手后的不舒服。
1.2功能:通過對設計功能的開發和挖掘,在日臻完善的功能中滲透人類倫理道德的優秀思想如平等、正直、關愛等,使人感到親切溫馨,讓人感受到人道主義的款款真情,可謂是設計中的“以義感人”。譬如建筑設計中針對弱勢群體進行的無障礙設計等。
2.對于當代住宅建筑人性化設計的思考
2.1 住宅小區室外環境創造
住宅室外環境是室內環境的延伸與補充,是城市環境的組成部分,是室內環境的“大環境”。良好的室外環境能使人心情舒暢,產生心理上的認同感、滿足感和歸屬感。當代住宅小區的室外環境設計應遵循“以人為本、回歸自然”的理念,力求做到空間合理、功能齊全、交通便捷,環境優雅,努力為居住者營造一個安全、舒適、健康、完整的室外生活環境,最大程度地滿足居住者休息、娛樂、交往等方面的精神需要。
(1)小區室外空間組合
住宅室外空間是由居住建筑及公共建筑群體圍合和分割而成。在住宅小區總體規劃中,要盡量使小區各住宅保持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風,滿足建筑物間的防火間距等基本要求。同時,尊重自然,因地制宜,靈活應用周邊式、行列式、獨立式等手法,把空間有意識地分割和圍合成大小不等的空間,得到立體輪廓和平面尺度上均能使人感到身心愉悅的外部空間。利用他們之間的分割與聯系,既可以借對比求變化,又可以借滲透而增加空間的層次感。把這些不同類型的空間融合在一起組成一個有機、統一、完整的空間序列。努力創造一個能夠滿足居住者心里需求,引發人們積極的情感體驗和心理感受的室外空間。
(2)小區中設置休息、娛樂中心
住宅小區是居民生活的地方,生活就離不開休息、休閑和娛樂。目前,各地新建的住宅小區大多位于市區的邊緣,小區內除應配有基本的服務和教育設施外,還應增加小區中心花園,內設綠化小品、景觀點綴,健身器材,休息座椅等供居民散步、休息、娛樂、兒童嬉戲等。該花園的布置可以借鑒古典園林的處理手法,在大空間中分割小空間,以小空間襯托大空間,以“借景”或“對景”的手法引人入勝,以空廊、花架增加空間層次感。總之這里應是小區中最有活力,最有情趣和人情味的場所。
(3)建立一個供鄰里交往的空間
所謂交往空間是指介于公共空間和私有空間兩者之間的半公開空間和半私有空間。我們在設計中既要使住戶的私有空間盡量少受視線和噪音的干擾,又要設有便于鄰里互相接觸交往的空間。住宅小區規劃中可以把住宅組團規劃適當縮小,使住宅群體圍合成一個屬于“我們的”半公開空間。大家生活在一個院落中,鄰里可以相互認識,相互關心照顧,產生一種家的歸屬感。也可以在半公開空間布置草木、花卉,配置遮陽樹木和休息坐椅,用矮墻圍成小的休息空間,人們可停留交談,以至坐下喝茶下棋。
(4)建筑風格的地方性
住宅風格是指居住環境的空間組織和住宅建筑的造型、立面、細部處理的總和,它和住宅存在的自然、人文、生活和文化有著直接聯系。在住宅設計中,需要充分考慮當地的文化傳統、居民習俗、地理氣象等因素。建筑特色應尋找當地建筑文化的內涵,吸取合理的建筑裝飾節點符號與色彩,創造出具有時代精神、民族傳統和地方特色的住宅建筑風格。
2.2住宅建筑室內環境設計
(1)充分考慮居住者的生活習慣和心理需求
現實中,我們見到不少設計一味的追求建筑的高、寬、大,卻忽視了人們使用起來是否方便、布局是否合理、尺度是否宜人等等,這都是當前很多設計的問題所在。因此在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居住者的生活習慣和心理需求,將人的情感融入其中,從平面布局、空間分配、功能分區、交通組織等多方面考慮,盡可能讓居住者方便、舒適。比如住宅設計時對起居室空間尺度的把握,過大的空間將難以營造親切寧靜的氣氛。為此,起居室的空間只要能夠保證功能的合理性即可獲得恰當的尺度感。再比如起居室內不應有太多的門和洞口,否則就會因沒有足夠長度的延續墻面而使家具布置比較困難,還會因有人在廳內來回穿行而干擾會客、團聚、視聽、休閑等公共性活動。
(2)充分利用室內空間
對室內空間的有效利用,一方面可以減少人們的購房費用,另一方面在室內空間大小一定的情況下通過有效利用空間,可以增加室內環境的的舒適度。因此更多的人們希望提高室內空間的利用效率,以提高房子的性價比,這也是建筑設計人性化的一種體現。除此在住宅內部設計中,根據居住者的需求,部分采用活動式隔斷,管道模式基本不變,在使用上可以靈活地改變空間布局。如此一來,住戶就可以根據需求,靈活方便地布置出一個自己喜歡的家。
(3)室內物理環境
人的一生有一半以上的時間是在住宅室內渡過的,因此室內的物理環境對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在住宅人性化設計中應著重考慮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有充足的陽光和良好的通風。陽光不僅有利于健康,而且還能帶給人們愉悅的心情。因此在規劃和設計住宅時應盡量保證建筑物之間相對位置合理、建筑物之間有足夠的間距,以確保室內能夠獲得充足的陽光。住宅門窗位置開啟應合理,以保證室內空氣流通。良好的通風對提高室內空氣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二是降噪與隔聲。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住宅建筑的外部環境越來越喧鬧,長期生活在一個喧鬧的環境中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因此住宅建筑內部房間的布置和外圍護結構的隔聲性能對于保持室內安靜非常重要。在平面布置上應盡量讓臥室、書房等需要安靜的房間遠離噪聲源,外墻和外窗盡量使用隔聲性能好的材料,這樣可以大大降低室外噪聲對室內的影響。
2.3充分重視生態環保
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尤其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并逐漸被人們所認識,綠色、生態建筑及其設計已經成為許多國家建筑設計的一個新理念,并逐漸成為建筑領域一個新的熱點和一種新的發展趨勢。綠色生態住宅是近年來新興的居住理念。它是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利用自然條件和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