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東省華燁規劃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266071
2.青島北洋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266071
摘要:居住區規劃的構思應注重在結合居民的客觀要求的同時,使新區恰當地融入城市空間和周邊建筑已形成的環境中,使之成為城市空間的延伸和發展,并以創造具有個性的居住區為目的。
關鍵詞: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設計方法;措施
1、引言
城市居住區的規劃設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這個區域的發展水平和和精神面貌,居住區的規模和公共設施的配比也反映出居民的文化、和物質生活水平,是衡量當地文明及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標志。
2、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原則
(1)滿足多元化要求
城市居住區規劃與設計要能夠積極適應家庭結構的變化。住宅商品化、住區智能化、及私人汽車進入家庭的轉變提供滿足各階層各經濟水平住戶需求的多類型住房,如別墅、花園住宅、賓館式住宅。最大限度滿足住戶使用功能,在安全性、私密性、舒適性原則下,豐富建筑造型,使立面新穎,色彩搭配協調,細部裝飾美觀多樣統一。
(2)“可持續發展性”的設計方法
可持續居住區,顧名思義,其主要目的就是打造更持久、更能保持活力的居住區”。居住區可持續發展的實現是要借助其他的一些平臺。比如:綠化配置、凈水措施、能源的合理利用等科學、前瞻的規劃和管理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它是以有益于生態、健康、節能、方便生活和工作為宗旨,使居住者在身體上和精神上完全處于良好狀態的新型居住模式。
(3)整體性原則
建筑形式和空間規劃應遵循人的尺度和風格,居住社區環境設計應體現對使用者的關懷。要滿足不同年齡層次的活動需要,為其提供相應社區服務設施,在滿足生理需求的同時注重居民的精神生活,通過對物質形態精心規劃設計以及對住戶組織活動特性的研究創造更多積極空間,促進住戶之間的相互交往,提高其防范性和睦鄰性。
3、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的現狀
(1)盲目復制,缺乏特色
在現代居住區園林設計中,設計師們大多出于懷著崇洋媚外、急功近利的心態或受到房開商影響等原因,設計出來的居住區園林往往缺乏創意和新意,讓人總感覺是處處雷同,同一城市不同的居住區出現雷同的園林設計比比皆是。現代居住區園林應該要有獨特的風格和特色,結合居住區的品位、主題和居民的群體特征,開發出具有創意性的園林設計作品。園林設計師只有擁有獨特的見解、思想和個性,才能設計出具有特色的作品。
(2)只注重檔次,不切合實際
檔次一向是設計師們追求的設計理念,但現實里的檔次常常被誤認為是氣派和豪華。往往決策者項目開始便定下高調,不顧居住區的品味和群體特征。不管該住宅區本身的品位。比如居住區入口的空間形態原本只需要開敞,能很好地體現與居住區整體建筑風格協調,但追求豪華氣派、大量仿古園林型、標新立異型的入口隨處可見。在有些設計師眼中,栽樹、鋪草、種花就是園林設計,未把園景設計看著是一項科學性、藝術性和技術性較強的綜合設計。
(3)園林設計與施工管理脫節
園林設計是靈魂,但要把紙上的藍圖構建為現實,還需要去“做”好。為此,施工很難將圖紙上的藍圖構建出來,往往卻留下許多遺憾。要實現理想的效果,達到設計的初衷目標,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更好地掌握與周圍環境的關系,才能將原先設計的藍圖在現實中展現出來。現代居住區園林施工管理不同于一般建筑或市政工程,施工中使用的很多材料都不是標準化的產品,在現實施工管理中遇到不定性因素較多。很多園林設計師不喜歡下工地,缺乏與施工管理人員進行溝通和交流,最后卻留下諸多遺憾。
4、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方法
4.1完善居住區的配套設施
擁有完善的配套服務設施是現代社區的一項基本要求,這些設施包括家政服務、治安保衛、清潔綠化、文化集會、健身娛樂、郵政電訊、休閑購物等。
4.2注重居住區整體性設計
完善建筑群空間布局藝術性、避免單一呆板兵營式的組群布局,體現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融洽,可持續發展三大原則。建筑形式和空間規劃應具有親切宜人的尺度和風格,居住社區環境設計應體現對使用者的關懷。要滿足不同年齡層次的活動需要,為其提供相應社區服務設施,在滿足生理需求的同時注重居民的精神生活,通過對物質形態精心規劃設計以及對住戶組織活動特性的研究創造更多積極空間,促進住戶之間的相互交往,提高其防范性和睦鄰性。
4.3 突出生態化設計理念
重點強調低容積率,高綠化率的設計要求。設置大面積綠地,分散組團綠地;應當關心綠地率,并非綠化率。綠地率指小區綠地與組團綠地占小區總用地百分比,不包括宅前或公建綠地。而綠化率指空地綠化百分比;增加文化設施、交流場所,尊重歷史文脈,建設藝術學校、畫廊、圖書館、電影院等,形成一種風格、一種個性、一種特色、一種品位。
4.4城市居住區規劃多樣化設計
(1)居住社區規劃設計的多樣性。居住社區設計多樣性包括在城市總體分布設計與功能布局設計。在總體分布設計中,不僅要關注城市土地區位的經濟因素,還應關注城市文化區位的構成與城市整體社會網絡的結構。在微觀的功能布局上,應將重點放在不同類型居住社區在居住生活需求上的差異,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設計與創造居住社區的規劃布局。
(2)居住區建筑的多樣性設計。居住建筑設計本身有著追求富涵人性色彩設計的歷史傳統。然而一段時期以來,源自工業化以來的公寓式住宅平面加上或中式仿古,或西洋仿古,又或中西結合的立面設計可以出現在任何一種類型的居住社區里,居住建筑已漸漸失去其承載與表達不同文化認知、不同社會關系的特性,淪為一種批量生產的行貨。建構不同類型居住社區的空間特色,應要求建筑設計在風格定位、功能布局、形式選擇、材料運用等多個方面,以不同的居住社區特色需求為設計依據,以滿足不同類型居住人群的生活需要、文化需要和社會需要為目的,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
(3)居住區與服務區的設施多樣性設計。主要分析交通、綠化、房型、物業管理及社區設施配套五項因素在同一價格水平上對居民選擇住房的首要性比較,以反映出不同類型居住社區居民的不同需求。例如在中低收入階層居住社區的大部分居民由主及次地選擇交通、綠化、房型、社區及設施配套,而物業管理基本上被列為最后考慮的因素。這既反映出這一類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