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四季青園林花卉有限公司 廣東深圳 518029
摘要:城市廣場作為城市的職能空間,提供人們集散、交通、集會、儀式、游憩、商業活動和文化交流的場所這一概念貫穿著文明的歷史并且一直延續到今天,可謂是城市的“會客廳”和“起居室”。七彩云南茶樹王廣場不止具有一般城市廣場的作用,還承載著人們對茶山情的紀念情感。所以,茶樹王廣場有比普通的城市廣場更深的文化影響力,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好的吸引廣大群眾的到來。因此,對它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學術價值。本文將結合七彩云南茶樹王廣場環境景觀設計景觀設計總結引發對革命人物紀念廣場的設計思考。
關鍵詞:七彩云南茶樹王廣場環境景觀設計;設計原則;設計構思
城市廣場伴隨著城市的發展而發展,由古代簡單的慶典和祭祀活動發展到現代集娛樂、休息、游覽、購物等綜合性活動為一體的室外空間,其景觀的構建也因此在人的需求中逐漸發生變化。城市廣場的設計應突出其地方社會特色,即人文特性和歷史特性,同時也要繼承城市當地本身的歷史文脈,適應地方風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藝術特色,這樣才有利于開展地方特色的民間活動,增強廣場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此外城市廣場還應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適應當地的地形地貌和氣溫氣候等。城市廣場應強化地理特征,盡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藝術手法和建筑材料,體現地方山水園林特色,以適應當地氣候條件。
一、背景
云南是我國茶樹的故鄉,不僅分布著眾多的野生大茶樹,還有著豐富的少數民族飲茶習俗,充分體現了我國茶文化的多樣性。七彩云南濃縮著云南旎壯美的神奇風光和絢麗多姿的民族民俗文化,有碧波粼粼的七彩漁緣、許愿池,有充滿神秘色彩的高大雄偉的彝族太陽神柱、太陽廣場等旅游景點,有獨具云南特色的旅游商品千多種,還有精彩紛呈風情萬種的民族歌舞演出。掩映在綠樹林中獨具民族特色的少數民族建筑,猶如濃筆重彩的山水畫,七彩云南是一道美麗的風景。七彩云南茶樹王廣場是云南歷史文化的傳承區。在設計時我們根據云南城市特色及茶樹王廣場現狀進行規劃設計。
二、設計目標與原則
1.遵照云南城市對歷史風貌區的風格要求,展示和營建云南新的城市歷史文化價值景觀。建立幾處節點景觀,使其達到引導性,標志性及更好地觀看全景。
2.依據城市總體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的要求,滿足城市居民生活工作的游戲、休閑活動功能需求,創造人文化城市的品質和內涵。
4.尊重地方自然與文化特色,營建具有云南時代特色的城市文化和生態文化。運用地方樹種,滿足基地地形條件的需求。
5.依據云南地域特色,傳承歷史文脈特點,尋求廣場與茶山之間的聯系,恢復云南市茶山原有生態景象的同時為市民提供一個城市休憩休閑、娛樂的場所。給人們一個因時光的腳步總是匆匆,生命的季節都禰足珍貴.剛才還是春花爛漫,轉眼已是青蔥翠綠,光影流動中,出現在眼前的是一筐筐剛剛采摘下來的茶青,牢牢地吸引著人的目光.還是聽聽攝影師細膩無比的感受吧\"最吸引目光的,還是那竹籮里剛采摘回來的鮮綠的茶芽,好似待嫁的少女,羞澀的、靜靜的獨自躲在一邊的茶園印象。
三、設計構思
針對該設計地段是城市的形象空間。因此,應該充分體現云南地域特色。在設計時提出了起伏、層次、形態的規劃結構來反映其特色。
(一)起伏,云南 “版納、普洱、臨滄”三大茶區:體現自然的地貌空間。三大茶區的文化如下:
1、西雙版納茶區
代表茶山:南糯山
選取的茶樣:2006年南糯山古樹春料散茶(四級)茶品的特色:由于此產區的環境和氣候的原因,這里的土地水性充足,降雨多,常年溫度較高,植物茂密,生態和諧.因此茶性強烈,茶氣高揚,茶質厚重,苦澀度都比較高,刺激性強,口感也相對集中。
2、普洱產區
代表茶區:景邁山
選取茶樣:2006年景邁山古樹春料散茶(三級)茶品的特色:帶有獨特的香甜柔滑的口感,層次分明,香氣和苦澀度都比較集中,大多數有清甜的香氣和滋味。
3、臨滄產區
代表茶區:雙江勐庫
選取茶樣:2006年勐庫古樹春料散茶(二級)茶品的特色:苦澀味重,可以用陽剛之氣來形容.茶人們公認霸氣足.香氣特殊,飽滿,茶性大多較烈,刺激性比較高。
云南 “版納、普洱、臨滄”三大茶區交匯形成的自然空間;在廣場的設計要將這些自然地貌元素融入設計當中。設計運用地形圍合園區的主要活動空間,塑造游人穿梭于生態、自然的茶山中。起伏的地形為整個園區的景觀層次增添了不少光彩。同時參照當地的采茶場景,在重要的區域利用雕塑的形式在茶園中展現出來。如《茶山情》之《采茶女》雕塑(圖1),通過布朗族最大、最小采茶女的人物故事,生動反映了云南少數民族茶文化及生活特色,讓游客對云南的茶文化有所了解;《茶山情》之《收獲》雕塑(圖2),用一種輕松愉悅的表現方法,反映茶農勞作收獲時的歡愉情景;《采布朗山的傳說》雕塑(圖3)根據布朗人世代相傳,自己民族的始祖名叫叭巖冷,叭巖冷在臨終前對子孫們留下遺言:“我留年馬給你們,怕它們遇到災難就死掉;我留金銀財寶給你們,子子孫孫用不盡”。于是,叭巖冷在眾山上撒播茶種,茶種紛紛入土生根發芽,茂盛繁衍,這才給后世留下了不竭的財富;《純美普洱茶》雕塑(圖4)通過三個歷史人物形象,鑒賞品茶慶灃祥普洱茶的純美場景,傳達慶灃祥普洱的歷史久遠,旁邊空著的椅子留給游客互動。
圖1 《采茶女》雕塑
圖2 《茶山情》之《收獲》雕塑
圖3 《采布朗山的傳說》雕塑
圖4 《純美普洱茶》雕塑
(二)層次——慶灃祥新六大茶山,體現歷史文化空間。六大茶山:大雪山、景邁山、易武山、南糯山、班章山、攸樂山的文化如下:
1、易武山
據口碑流傳及易武《茶祖史話》記載,易武茶始于公元225年左右。到唐朝“大興土木”時期又得到較大發展,初步形成山山有茶園,處處有人家的宏大局面。由于茶業的發展帶動了其他事業,易武成了滇南有名的“利潤城”。
2、攸樂山
位于景洪市轄區內,現名基諾山。束西長75公里,南北寬50公里。東北與革登茶山為 鄰,西南接小勐養、勐罕和勐寬三個壩子,現為景洪市的一個鄉級行政單位。攸樂茶山歷史上位居“六大茶山”之首,是云南大葉茶的中心產地,歷史上最高產量達2000擔以上。
3、南糯山
南糯山于勐海縣東北部的南糯山以茶聞名天下,距勐海縣城二十四公里。南糯山茶園總面積有兩萬一千畝,其中古茶園一萬兩千畝。古茶樹主要分布在九個自然村,南糯山古茶園由于分布較廣,不同片區的的口感滋味有一定區別。
4、景邁山
景邁茶山有一片具有上千年種植歷史的萬畝古茶園。位于中國云南省的西南邊陲,景邁山在普洱市瀾滄拉祜自治縣惠民鄉,東鄰西雙版納勐海縣,西鄰緬甸,是西雙版納、普洱與緬甸的交界處。景邁山是中國六大茶山之一,其千年古茶的面積堪稱茶山之最。整個古茶園占地面積兩萬八千畝,實有茶樹采摘面積一萬兩千畝。是普洱茶的原生地。
5、老班章
據載公元三百年前后,今日老班章村所在地,就已是現老曼峨寨布朗族先民世居轄地,如今依然星羅棋布在老班章村古茶園中生機勃發的千年喬木大茶樹。講究茶氣,純正血統的老班章茶氣是普洱茶中茶氣最足的一款茶品,其特點是老班章是標準的大葉種茶,因此條索粗壯,芽頭肥壯且絨毛,很少有其他茶區的茶有如此壯的條索、芽頭。
6、大雪山
大雪山是目前國內外已發現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大葉種茶樹群落,是古茶樹起源中心之一。位于云南省雙江縣。生長群落地處雙江縣大雪山中上部,分布面積約一萬兩千多畝,海拔高度為兩千兩百至兩千七百五十米。茶區云霧繚繞,為茶葉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據專家考證,勐庫萬畝古茶樹樹齡在千年以上。
設計通過在主入口的六個圖騰將各個茶山的形態以及茶山的背景展現給游客,同時運用以石為墨,以白墻為紙的設計手法,用石頭營造茶山的景觀,讓整個園區更加生動和豐富。易武山的景觀柱等一系列歷史文物遺跡共同構成了云南城市的歷史文化空間,運用這些歷史古跡中的文化元素,將其作為廣場景觀的主要構成部分。
圖 5景觀柱
(三)形態,三大茶樹(圖6-8)。云南不愧為茶樹原產地,古茶樹資源比比皆是,是我國乃至世界上野生茶樹資源分布最集中的地區。分布著眾多的野生大茶樹,還有著豐富的少數民族飲茶習俗,充分體現了我國茶文化的多樣性。
1)邦崴古茶樹
邦崴過渡型大茶樹。對于搞茶文化的人來說,邦崴古茶樹是大名鼎鼎的。每次講到茶樹起源時必然會提到它,邦崴茶樹樹齡:1000年以上;樹高:11.8米;樹幅:8.2。邦崴大茶樹在云南的古茶樹中,既不是最老的,也不是最高、最大的,它的價值卻很大,有關專家認為幫崴古茶樹既有野生大茶樹的花果種子形態特征,又具有栽培茶樹芽葉、枝梢的特點,可直接利用,它是目前全世界范圍內發現的唯一古老的介于野生型與栽培型間的過渡型大茶樹。樹枝分布特別密,好似一把撐開的大傘,守護著當地的村民。
2)南糯山有著幾百年歷史的栽培型古茶樹比比皆是,南糯山古茶樹:樹齡:800年以上;胸徑:1.38米
3)鳳慶香竹箐:箐:樹齡:3200年;樹高:10.2米;樹幅:11.1×11.3;胸徑:5.8米;米X9.0米;
圖6 圖7
圖8
通過三個層次上的不同的規劃來凸顯出一個既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又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廣場景觀。
五、局部地段景觀元素設計
在廣場的景觀元素的設計上突出以自然為主,根據不同角度的視線分析,廣場地形按照云南特有的地貌特征,形成臺地狀的基地環境,與周圍環境相結合進行構思。并根據現有的空間環境設置主次景觀節點,并將其廣場進行功能分區,滿足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的使用需求,在綠化的設計上多選云南特有的地方樹種,細部小品設計上,可做成具有統一性的系列小品設施,并具有連續性。為云南市民提供一個室外休閑、娛樂的場所的同時,也為在云南進行觀光旅游的游客提供一個展現云南地域文化特色的場所空間。
總之,地域文化首先在于它具有明顯的地域性。一個地區與另一個地區在文化形態上的不同,才使得中華民族的文化呈現多樣化。由于古代交通不便和行政區域的相對獨立性,使各地的文化形態也具有了各自不同的風格,一地有一地的特點。云南是一個地域文化非常濃郁的地方,特有的地形地貌特點以及民俗傳統,將這些元素不僅僅要反映在廣場景觀設計的外在形式上,更應該表現在其獨特的文化價值取向上。通過這個案例的分析,也使大家得到一些借鑒,作為城市廣場景觀設計之一,應力求體現地域特色。在當今現代化信息時代,國家與國家間,城市與城市間最明顯的區別也許并不是意識形態、政治或經濟因素,而是地域文化特征。在其高度開放、高度互動的作用下,城市景觀地域特色的形成就顯得非常珍貴,而作為景觀設計師將這些特色元素融入到設計當中,其任務也就更加艱巨了。
參考文獻:
[1](美)詹金斯.廣場尺度[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9
[2]林瑛.景觀設計[M].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1
[3]吳昊.城市公共藝術[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
[4]矯克華.現代景觀設計藝術[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