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惠城區林業局
摘要:近些年隨著森林面積的不斷增加,我國森林病蟲害發生的面積也不斷遞增,帶有很強危險性的病蟲害也不斷出現。為了更好的進行營林工作,必須對此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標本兼治,嚴格按照防疫的標準進行檢查,做好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關鍵詞:森林病蟲害的特點;現狀;措施
1、引言
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對于森林的生長成材十分重要,森林生長周期較長,少則幾十年,多則上百年。在漫長的生長發育過程中,隨時都可能遭到林業有害生物的侵襲,輕者造成林木生長緩慢,質量變劣,重者整株枯死,甚至大面積死亡,造成森林面積的減少
2、森林病蟲害的特點
2.1種類繁多,損失嚴重
林業病蟲害的種類多樣,給森林植物造成嚴重破壞。早期采取的病蟲害控制方案未能徹底防治松材線蟲(松毛蟲)、木蠹蛾、天牛類等,少數病種在局部地區同樣導致嚴重損失。近年來,共發生各種林業有害生物面積60.25萬hm2,成災面積7200hm2,造成木材減產逾70萬m3,每年因林木病蟲害造成木材減產逾70萬m3,直接經濟損失逾2億元,在破壞林業體系建設的同時,也影響經濟收入。
2.2面積擴大,難度增加
在人工造林面積不斷增多的同時,病蟲害發生面積也相應增加,尤其是單一樹種純林的增加造成病蟲危害逐漸蔓延。加上近幾年連續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的影響,害蟲越冬死亡率低,這些都是病蟲害面積擴大的原因。經濟林病蟲危害日趨加劇的過程中,對當前經濟發展、生態環境建設也造成困難。盡管政府部門制定了相應的管理措施,但其成效較差,投入了大量的治理資金后未能獲得預期的病害處理效果,使林業病蟲害防治的難度越來越大。
2.3頑固難治,呈暴發趨勢
有些病蟲害治理后不再發生,但少數嚴重的病害會重復出現,給治理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早期危害比較嚴重的松毛蟲、木蠹蛾天牛類等表現相當頑固,且大都會出現暴發現象而難以得到根治,有的幾乎年年在局部地區暴發。若林業部門的監測設備落后影響了監測數據的準確性,病蟲害發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時發現,導致防治工作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3、森林病蟲害防治現狀
3.1病蟲害種類繁雜,頑固難治
我國由于國土面積遼闊,地理地貌類型各異,氣候的地域分帶明顯,自然條件復雜,因此,也形成了豐富的物種資源,其中也包括病蟲害。目前,我國的森林病蟲害種類約有8000多種,且其中經常造成嚴重危害的更是高達200多種,對我國的林木培育、植被質量、森林資源的結構形成都造成了嚴重威脅。病蟲害具有暴發性、繁衍性、可適應性等特點,能迅速對森林造成重大性破壞。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病蟲害的自然死亡率也在逐年降低,為病蟲害的防治加大了難度。
3.2監測預報機制欠缺,防治手段落后
我國目前的林業監測預報機制大多數采用的是人工進行預報和監測,有的地方甚至是等到病蟲害疫情發生以后再采取相應的措施應對,而對于病蟲害的基本情況沒有基礎的掌握,從而導致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始終處于被動狀態。科技的發展和國外先進技術的引進,使得病蟲害的防治技術日新月異,但林業部門對于先進的科技成果尚不夠重視,依然采用傳統的防治方法,防治手段與科技的發展無法并軌,使得森林的整體質量始終無法得到質的提升。
3.3防治經費短缺,缺乏專業的技術指導人員
我國雖然在政策上和法律上都對病蟲害防治工作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和關注,但是林業部門的資金缺口仍然巨大,在進行病蟲害的種類和特點的研究,以及利用科技手段等方面都因資金限制而使得進展緩慢。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許多人對林業部門的技術人員存在著偏見,對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不深入探究,在林木種植和培育的過程當中,缺乏專業的技術指導人員進行病蟲害知識的培訓和教導,使得病蟲害防治工作始終停滯不前。
4、防治森林病蟲害的主要對策措施
4.1加強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
預測預報是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礎,必須堅持把病蟲害的調查監測工作放在首位,加強轄區內森林資源病蟲害調查監測,確定專人、固定地塊、明確對象、指定方法、定時調查,做到及時發現、及時除治。在病蟲害少量發生,特別是蛀干害蟲點狀發生時,要立即查明發生情況,及時進行防治,避免全林受害,以確保全林受害株率在1%以下。要盡快建立起以縣級中心測報點為龍頭,林業站測報點為骨干,村級測報點為基礎的一個覆蓋全縣的、健全的預測預報網絡體系。同時,要通過對主要森林病蟲害的一般調查和系統觀測,不斷積累基礎資料,建立起數據庫,掌握主要病蟲害發生趨勢,以便及早采取預防措施。
4.2加大森防科技含量,改進防治手段
目前防治手段十分簡單,急需大力改進。一是堅持搞生態林業。在保護好現有林的基礎上,造林要堅持適地適樹,選育多組合、多功能抗性樹種,營造混交林,改造單一林種,實行工程造林和集約經營等措施,把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貫穿于林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增強林分自然抵御病蟲害的能力,走出一條林業生產與病蟲害防治協調發展的路子。二是認真遵守國家有關安全合理使用農藥的規定,堅決禁止使用甲胺磷、水胺硫磷、對硫磷、久效磷殺蟲瞇、草枯醚等劇毒高殘留農藥,大力提倡使用微生物農藥(BT乳劑和病毒等)、動物源農藥(昆蟲信息素等)、植物性農藥(煙堿等)、礦物性農藥(波爾多液等),以減輕對環境和水源的污染。三是加大力度推廣新的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積極推廣3WF-3S噴霧噴粉機、6HY-25系列噴煙機等新藥械及引誘劑、誘蟲燈等。
4.3加強林木檢疫,嚴防危險性病蟲侵入
森林植物檢疫是貫徹“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的預防性工作。根據檢疫工作政策性強、技術性強和涉及面廣的特點,結合實際情況,當前重點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加強《植物檢疫條例》等法規和森林植物檢疫工作重要性的宣傳,增強人們的法制觀念,促使人們對檢疫工作給予理解和支持。二是加強源頭管理。重點是加強產地檢疫,從外地引進的苗木必須進行產地檢疫,要有當地的檢疫證書。要加強對城鎮森林植物及其產品的集貿市場、倉儲、加工等單位及苗木、花卉等生產單位的管理,堵塞危險性病蟲害的傳播渠道。三是嚴禁從國內外松材線蟲病、松突圓蚧、濕地松粉蚧、美國白蛾等疫區調運森林植物及其產品。對來自國外的森林植物及其產品雖經口岸檢疫機構檢疫,但運至目的地后仍要認真復檢,做到萬無一失。
4.4加大資金投入,保證防治需要
加大資金投人是提高森林病蟲害防治能力的重要基礎。一是繼續堅持“以地方為主,國家補助為輔”的投人原則和“誰經營,誰防治”的責任制度,由國家、集體和個人多層次、多渠道投人,以籌集更多的資金。二是要將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納人防災減災計劃,經費納入年度預算,增加防治、測報、檢疫對象普查和基本建設投資等。
5、結束語
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是國家減災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不懈地抓好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對于鞏固造林綠化成果,保護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林業部門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森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工作。
參考文獻:
[1] 劉立華.淺論森林資源保護的措施[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08)
[2] 張珍.運城市抗旱預案探討[J].山西水利.2006(06)
[3] 關世印,馮宏武.論如何做好森林保護工作[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8(08)
[4] 郝錦瑩.關于森林資源保護的幾點建議[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