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市第三十二中學校 161005
摘要:我國的歷史悠久,近代史是在1840年所爆發的鴉片戰爭之后,從這個時期開始,南京國民政府逐漸衰敗,進而滅亡。我國的近代史發展至今,已經有一個多世紀,從整體來看,其發展主要是沿著兩條路線,一條是我國人民與外國侵略者之間的斗爭,另外一條則是中國現代化的發展。鴉片戰爭對我國近代化的影響非常深遠,外國列強占據了我國的土地,使我國陷入了半殖民地的困境,即便是隨著國家的強大,我們最終擺脫了侵略者的控制,但是他們所遺留下來的影響,在我國的土地上一直延續到了今天。文章首先從傳統社會結構的近代化演變開始闡述,進而將鴉片戰爭對我國近代化的影響做了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鴉片戰爭;中國近代;影響
一、引言
近代化是以工業革命為標志的,我國從鴉片戰爭開始,真正的步入了近代化時代。鴉片戰爭以前,我國社會相對閉塞,經濟不夠發達,并且生產力低下,社會制度以及政治制度都非常落后,人們的思想也很封建。但是,鴉片戰爭的爆發,我國的國門開始敞開,受到國外先進思想和生產力的影響,我國的人們的生活也有了很多變化。雖然,我們經歷了殘酷的戰爭,也被外國列強侵占多年,但是,我們同樣也是開啟了現代化的大門,開始逐漸接受國外文化以及先進的思想。因此,我們說,鴉片戰爭對于我國現代化的影響是絕無僅有的,并且也是意義深遠的。
二、傳統社會結構向近代社會演變
我國傳統的社會以等級制度以及等級結構為核心,然后,鴉片戰爭以后,這種制度被嚴重的淡化了,就是使得等級結構逐漸瓦解。從前黃帝就是權利的象征,并且是真高無上,不可侵犯的,但是,鴉片戰爭之后,黃帝毫無實權,成了傀儡。再加之國外列強的入侵和控制,使得我國的皇權進一步被削減,直到最后崩潰。而官僚在鴉片站之后,其權利也不斷被削減,武官幾乎無用武之地,對于外部列強的入侵,毫無抵御能力,因此逐漸失去了民心,并且他們在所謂的洋人面前,同樣也無法趾高氣揚,紳權在皇權和官威不立時,憑藉地方權力上升和地方自治的醞釀而有了提高,地方官更要依靠紳士進行地方的治理。有些賤民得到某種程度的解放,等級失序,以至隨著清朝的滅亡、等級制的消失,應當說是近代平等、人道、自由觀念的產物,也是近代觀念社會存在的體現。隨著近代產業和近代商品經濟的出現,產生近代的階級——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以后,到二十世紀初,中國出現近代工商企業,采礦業、機器制造業、輕工業、交通運輸業、公用事業、建筑業、通訊、金融業等,都采用了近代機器生產,實行近代化管理,管理人學習西方經營思想和方法,特別是由買辦而成為資產者的,他們從過去為洋行東經營中學會了近代管理技術。這些企業內部形成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中國資產階級的產生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分不開,它反對外國政治、經濟侵略,又以西方的生產方式為藍圖進行模仿。中國的工人階級在一定意義上說,比資產階級產生的還早一些,因為外國在華開辦企業,使用一些中國雇員,所以近代的碼頭工人、海員、船舶修造工最先出現,及至中國有了近代民族工商企業,一批產業工人誕生。中國近代民族企業,還保留不少封建的因素,工人來自農村,與宗法傳統社會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三、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史的積極作用
1.開闊中國人的視野,使中國人“睜眼看世界”在鴉片戰爭之前,清政府一直認為中國是“天朝上國”,地大物博,無需與其它國家進行經濟貿易,因此出現“夜郎自大”與“惟我獨尊”的思想。鴉片戰爭開闊中國人的視野,使中國人“開眼看世界”,承認自己的落后,探索“師夷長技”與“西學東漸”等多種救國之路,走上向西方資本主義學習的道路,引進機器,帶動中國近代工廠的發展。
2.引進機器,促進中國近代工廠的發展
中國傳統的經濟社會主要為自然經濟,即傳統的家庭手工經濟,機器使用程度非常低,經濟發展速度緩慢,鴉片戰爭以后,中國傳統的自然經濟受到極大的沖擊,大量的機器被進入到工礦以及交通等多個行業,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加快我國近代化的步伐。據相關學者研究,鴉片戰爭時期的英國是西方資本主的典型代表,其經濟從簡單的手工操作逐漸發展為機器工業,從手工到機器約用了三個世紀的時間。而對于中國而言,近代機器工業的的產生直接跳過了前兩個世紀,直接從西方國家尤其是英國移植過來。比如,洋務派創辦的江南制造局,從籌備工作至工廠建成,約用3年的時間,與英國機器工廠的創辦時間相比,其時間縮短100倍以上。江南制造局與福州船政局是我國近代史上大型的軍事工業基地,對我國近代史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江南制造局與福州船政局的成功帶動了我國近代工廠的發展,緊接著,蘭州織呢局、開灤煤礦局、上海織布局、輪船招商局等多個大型的近代機器工廠逐漸投入使用,為我國近代工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從這個角度分析,鴉片戰爭在一定程度上帶動我國近代工廠的發展,為我國近代工業的起步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3.外國企業對中國企業的示范作用
鴉片戰爭結束后,在中國境內出現的企業主要為:中國民族資本企業、北洋政府與清政府經營的企業、西方國家在華投資企業。其中北洋政府所經營的企業,即洋務企業在19世紀60年代初開始創辦,但那時西方國家在華投資企業已經有26家,包括3家機器鐵廠,10家船塢船廠。這些企業在機器設備、人才培養以及經營管理等多個方面,對后面所產生的洋務企業與民族資本企業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對洋務企業與民族資本企業起著示范的重要作用。1866年在上海創辦的第一家民營機器廠,即發昌機器廠,其發展主要依靠向西方國家投資的船廠承接裝配船用零件。除了外國工廠外,西方國家在華投資的鐵路、銀行以及航運等多個方面,對中國鐵路、銀行以及航運的發展也有著示范的重要作用,促進我國企業的發展。
4.促進我國近代技術人才的培養
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尤其是英國,其所投資的在華企業因為要雇傭中國工人,因此不得不中國工人進行技術培訓,接受中國留學生等等,從而為我國近代史培養大量的人才,以福州船政局為例。1867年,左宗棠籌備并建成福州船政局,為培養更多的人才,左宗棠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簽訂人才培養合同,商定在5年時間內,培養中國員匠能,使其可以獨自按圖監造,同時可以自行駕駛船。1873年,福州船政局5年期限的人才培養圓滿結束,中國員匠可以獨自按圖監造,獨自駕駛船只。之后,這些經過專門培訓的技術人才,主持并成功制造出10多艘兵商輪船,至此,福州船政局已基本具備獨立制造船只的能力。
結束語
眾所周知,我國自鴉片戰爭以后,逐漸走向了世界,并發展成為今天的東方大國,在國際結構體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我們不能否認,是國外列強強行打開我國的國門,使得我們不得不面向世界,也是因為這樣,我國人們思想上也開始逐漸接受受到國外先進思潮的影想,很多知識分子也能夠出國留學,學習國外先進的文化和科學技術,當然,我國那個時期處于半殖民地時期,在國民主權上,受到了非常巨大的侵略和剝奪,鴉片戰爭翻開了我國近代史的篇章,我國在不斷受到列強侵略和干擾的過程中,逐漸實現了民族獨立富強的道路,并開始認識到自身的落后,人們從天朝上國的美好夢幻中覺醒,中國的知識分子,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積極地探索資產階級的民主政治體制。
參考文獻:
[1]潘志鴻.淺談鴉片戰爭與中國近代化[J].網絡財富,2010
[2]張靜 鴉片戰爭對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 歷史教學(中學版)2012 07 01
[3]王顯非 探討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化的雙重作用 宿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2 08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