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晉江流域水利水電綜合開發總公司 福建省泉州市 362000
摘要: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對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特別是對水資源緊張的泉州市。完善和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必須強化以“三條紅線”為核心的管理制度,實施水資源紅黃藍分區動態管理,建立水權交易平臺,對水資源實行優化配置,同時新建水利樞紐工程,解決遠期缺水問題。水利系統的干部職工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完善、切實執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
關鍵詞:水資源;最嚴格管理制度;泉州水生態文明建設
水資源是生態環境的主要控制性因素,水生態文明是生態文明的核心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首次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總體布局。我們必須按照十八大戰略部署,把完善和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作為重要抓手,全面推進泉州市的水生態文明建設工作。
一、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現實意義
水資源作為基礎性的支撐資源,最嚴格管理的目的就是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從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提出背景、核心內容以及目標要求可以看出: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是在人水矛盾突出、經濟社會發展受水資源嚴重制約以及水資源開發利用存在問題的大背景下提出的。與以往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相比。“最嚴格” 主要體現在:管理措施更加嚴格,管理目標更加明確,制度體系更加嚴謹,水資源管理的責任主體更加明確。
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提出,對泉州市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泉州市目前人均水資源量不足1300立方米,大大低于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為2100立方米,全省為3500立方米),屬國際上通稱的“水資源緊張區”。且由于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山區多,沿海少;汛期多,非汛期少,山區德化的人均水資源量達7765立方米,而沿海的晉江、石獅、泉州市區、惠安、泉港等人口密集、經濟相對發達地區,人均水資源量僅有205—301立方米,屬“絕對貧水區”。“以占全省8%的水資源養育了占全省22%的人口,支撐了占全省25%的地區生產總值”,這句話概括了泉州水利對泉州市經濟社會發展所作出的貢獻,同時也凸顯出泉州水利在支撐泉州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所承受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完善和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更顯得刻不容緩。
二、完善和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
完善和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筆者認為應加快落實以下幾方面工作:
1、強化以“三條紅線”為核心的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以用水總量控制為核心的水資源開發利用紅線制度。根據各縣(區、市)水量分配方案及地下水紅黃藍分區方案,建立取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體系,對當地地表水和地下水實施開發利用總量控制管理。對取用水總量紅區區域(已達到或超過控制指標的地區),暫停審批建設新增取水項目;對取用水總量黃區區域(接近控制指標的地區),限制審批新增取水項目。
二是建立以節水管理為核心的用水效率紅線制度。確立用水效率紅線,著力推行計劃用水和節約用水,建立區域、行業等的用水效率指標體系,嚴格限制水資源不足地區建設高耗水型工業項目。
三是建立以斷面水量水質控制管理為核心的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制度。確立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從嚴核定水域納污容量,嚴格控制入江湖排污總量;建立各行政區域交界斷面水量水質控制指標和考核究責制度,明晰各行政區取排水和水生態環境保護的責權;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加強對水源地保護。
2、實施水資源紅黃藍分區動態管理
一是建立宏觀水資源紅黃藍動態分區管理制度。在全面普查掌控全市和各縣(區、市)水資源總量、人均水資源量、水資源開發利用狀況、供用水現狀及經濟社會發展用水需求的基礎上,按照實施“水資源開發利用紅線、用水效率控制紅線、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 要求,將泉州市11個縣(區、市)劃分為紅區、黃區、藍區三個水資源管理分區,對紅、黃、藍分區進行分類管理,采取不同的管理辦法和措施來實現水資源一體化管理目標。《泉州市水資源紅黃藍分區區劃及管理規定》已于2009年10月由泉州市政府頒布實施。
二是建立實時水資源紅黃藍分區管理應急響應機制。按照水資源開發利用、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 要求,泉州市整合水利、防汛、市政公用、環保、水文、氣象等部門的涉水信息資源,在市水管辦建立起水資源水務一體化電子信息監控中心,通過對全市水資源的水量、水質、用水效率進行實時監測,建立水資源的實時水量、水質、用水效率紅黃藍應急響應管理機制。同時將市區近郊的桃源水庫確定為泉州市區應急備用水源進行擴蓄,今年竣工后可向泉州市區提供578萬立方米應急用水。
3、建立水權交易平臺
根據市政府頒布的《泉州市水資源調度配置管理規定》、《泉州市水資源紅黃藍分區區劃及管理規定》、《晉江下游水量分配方案》等,泉州市在水管辦水務一體化電子信息監控中心建立了水權交易平臺,具體負責市縣之間、縣與自來水廠和大工業用水企業之間、自來水廠與用水戶之間的水權交易。
4、對水資源實行優化配置
一是在晉江流域支流西溪來水能滿足南北渠供水的情況下,東溪的山美水庫采取保水措施;在西溪來水不足時山美水庫供水補充。這樣可以將近多節約1億方以上的水量。
二是對金雞攔河閘、南北渠和沿海水庫群進行聯合調度,以及減少或停止向高耗水、高污染企業供水,減少農業灌溉用水的方案,保障晉江下游人民群眾生活和重點工業的用水需求。
三是實施七庫連通工程,將彭村水庫、龍門灘水庫、山美水庫、惠女水庫、菱溪水庫、陳田水庫、泗洲水庫等7個水庫連通(總庫容為9.85億立方米),山美水庫至惠女水庫連通工程將于今年10月動工;計劃通過南安沿海三鎮供水工程連通后橋水庫、石壁水庫和蘇內水庫,從而形成“上蓄下引、縱橫相濟、河庫連通、環境優美的現代水網體系,提高全市水資源利用率和供水保證率,實現沿海地區不同流域、縣(市)之間水資源優化配置。
5、在西溪建白瀨水庫解決遠期缺水問題
晉江流域的西溪只有村內和藍田兩個中型水庫,總庫容3343萬方,集雨面積僅占西溪流域總面積5.78%,西溪的水資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建設白瀨水利樞紐工程(總庫容達8億立方米)是解決泉州市遠期缺水問題的根本性措施。最近,籌劃了近三年的這一工程已獲國務院批準,應抓緊建設。
三、不斷完善、切實執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泉州,有水是泉州,無水則成白州。縱觀泉州的發展史就是水資源開發利用的歷史,水利興則泉州興。泉州今后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不能缺少水資源的支撐。
十八大提出“完善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說明以往的水資源管理制度還有不夠完善的地方;有的雖然有制度,但執行不夠嚴格。筆者在在水利系統工作20多年,目前從事水利經審工作,今后要不斷提高對水資源重要性的認識,在對有關水資源管理方面的經審工作中,一定要嚴格把關,在“最嚴格” 上下功夫。
綜上所述,作為水利系統的干部職工,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就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完善、切實執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強化“三條紅線”控制,合理開發、優化配置、有效保護及厲行節約水資源,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為子孫后代留下足夠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泉州市水利志》,1998年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
[2]《泉州市水利志》(1991─2008年),2011年海風出版社出版
[3]《泉州市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施方案》,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