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灌南縣氣象局
摘要:氣象服務是氣象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公共氣象服務是氣象服務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對灌南縣氣象局開展公共氣象服務的做法和實踐進行了總結,并就如何開展公共氣象服務工作進行了探討和思考。
關鍵詞:公共氣象;服務;思考
一、引言
通過認真學習和領會《中國氣象局黨組關于全面深化氣象改革的意見》,面對新形勢和新要求,必須深刻認識搞好公共氣象服務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毫不動搖地推動氣象事業科學發展,把握氣象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這兩個著力點,切實增強氣象為經濟社會發展、人民安全福祉、農村改革發展的服務能力。強化公共服務職能、健全公共服務系統、增加公共服務產品,提高公共服務質量,讓氣象事業發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堅持氣象工作為人民群眾服務的根本宗旨,以提高氣象服務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為中心,以提供全方位的防災減災和可持續發展氣象服務為重點,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真正把氣象工作融入到經濟社會中,融入到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中,最大限度提升公共氣象服務能力,以服務引領氣象事業的發展改革創新。
二、談談當前公共氣象服務工作幾點建議。
1、氣象工作公益性和公共氣象服務多樣性
氣象事業其基本職責是通過監測地球大氣環境,加工處理各種氣象信息和其他有關信息,從事氣象災害的預測防御、氣候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為全社會提供公益性氣象服務。同時,也按照國際公約和慣例,向世界氣象組織提供基本的氣象探測資料。因此氣象部門定義為科技型、基礎性社會公益事業單位,堅持“公共氣象、安全氣象、資源氣象”的發展理念,堅持“以人為本,無微不至、無所不在”的服務宗旨。在以公共氣象服務的引領下,公共氣象服務項目不斷增加,服務內容進一步拓展,服務形式趨于多樣化,服務水平服務質量顯著提高。目前,公共氣象服務的延伸項目主要有:氣象信息短信、氣象信息96121、氣象信息終端服務、雷電技術防護、電視天氣預報發布、氣象專業有償服務、人工影響天氣、防雷減災、防災減災應急服務、災害預警信息發布、兩個體系建設服務等,服務領域涉及到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部門和人民的生產生活。
2、關于強化公共氣象服務工作的思考和建議
(1)創新思路,大敢探索,擺脫傳統意義上的氣象服務的桎梏。尋求氣象與各行各業的結合點,國民經濟生產的各行各業與氣象工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認真分析氣象服務與各行業的關系,找到服務切入點,將公共氣象服務向氣候變化咨詢、氣候系統拓展。
(2)加強科研,堅持不懈提高氣象預報準確率。公共氣象服務的生命力,主要體現在準確率上,提升預報方法的科技內涵,提高氣象預報準確率,才能夯實公共氣象服務的根基。一是要充分認識到公共氣象服務發展對氣象預報預測服務的更高要求,把提高氣象預報預測準確率切實放在現代氣象業務的核心位置上。二是要批判繼承傳統天氣預報方法,綜合運用數學、物理方法和信息、遙感等技術,研制并發展有特色的天氣預報技術方法。三是要不斷利用新的理論和技術,提升天氣過程總結分析,尤其要針對預報失敗的個例全面分析的科技內涵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不斷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
(3)要加強公共氣象服務管理。一是要鞏固和加強公共氣象服務,構建政府部門主導、市場資源配置、社會力量參與的氣象服務新格局,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日益增長的氣象服務需求。二是要強化政府在公共氣象服務中的職能和作用,改進政府提供公共氣象服務方式,建立政府購買公共氣象服務機制,組織引導社會資源和力量開展公共氣象服務。三是健全氣象防災減災機制,完善基本公共氣象服務均等化制度,上級層面應分類研究出臺支持公共氣象服務體系建設的具體政策措施,建立強有力的制度保障體系。四是建立健全氣象服務標準體系,建立合理有效的決策氣象服務、公眾氣象服務、專業氣象服務運行管理和服務規范,推進氣象服務規范化。
(4)要加快完善公共氣象業務服務平臺。一是要提高氣象災害監測預警、預報服務、應急處置能力。加強公共氣象服務體系的總體設計,明確公共氣象服務體系建設的發展目標、技術路線和重點任務,按照高效益、高質量、高科技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業務系統,提高突發災害性天氣預警預報能力和服務水平。二是要建立連續、滾動、個性化、多媒體化和高度自動化的公眾氣象服務信息制作發布業務平臺,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社會提供優質保障服務,增強氣象服務的針對性、主動性和及時性。三是要建設氣象災害收集、氣象服務用戶反饋、效益評估業務平臺,建立與用戶的溝通機制,不斷了解社會需求,提高服務質量,努力縮小氣象服務與用戶需求的差距。研究各種氣象災害和其他自然災害之間、災害和生態環境、災害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開展自然災害風險綜合評估,強化應對各類自然災害預案的編制。
(5)不斷完善公共氣象服務機制。一要加強公共氣象服務隊伍建設,解決公共氣象服務人才隊伍質量與快速發展的服務需求有很大差距的問題。二要加強氣象協管員隊伍建設和鄉村氣象災害義務信息員隊伍,建立健全全民參與機制,及時傳遞預警信息,報送氣象災情,宣傳普及氣象災害防御常識,幫助群眾做好防災避災和災害救助工作。三要建立科學的、分類的氣象服務考核與評價機制,建立以提高氣象服務能力為核心、能夠真正反映對氣象服務發展貢獻率的評價體系。四要加強氣象災害防御知識的宣傳,增強公眾防災減災意識,提高公眾避險、避災、自救、互救及應急處置能力。
三、結論
公共氣象服務是一項社會綜合工程,也是今后一個時期氣象服務工作的重點、難點和焦點,公共氣象服務做的好,實現了農民的增產增收,就有利于我國繁榮發展,為我國的社會進步貢獻力量。做好這項工作,取決于人們防災減災趨利避害的自覺程度,取決于氣象部門科研開發,取決于相關部門的相互配合,取決于各級政府在氣象服務中的主導作用??傊矚庀蠓找獔猿挚茖W發展,主動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為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優質的氣象保障服務。
參考文獻:
[1]矯梅燕,公共氣象服務是氣象事業科學發展的必然選擇,氣象軟科學,2009,4.
[2] 馬鶴年 《氣象服務學基礎》 氣象出版社
[3] 中共中國氣象局黨組《關于全面深化氣象改革的意見》 2014.5.20
低溫地板輻射采暖新技術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