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賓虹在20世紀山水畫上的造詣是無人能否定的。我國近現代繪畫史上素有“南黃北齊”之說,更為巧合的是北京的花鳥畫巨匠齊白石與浙江的山水畫大師黃賓虹均在各自90壽辰被授予“中國人民藝術家”和“中國人民優秀畫家”稱號,充分肯定二人對中國美術史的貢獻。近年來,黃賓虹作品拍賣市場價格上漲速度加快,但相比躋身于“億元俱樂部”的齊白石、傅抱石及李可染等近現代名家,黃賓虹市場仍處低位。2014年,恰逢黃賓虹150周年誕辰,南北各大拍賣公司抓住契機,推出不同規模的黃賓虹書畫專場,拍場迎來“賓虹季”,不斷刷新黃賓虹市場紀錄。如黃賓虹作于92歲高齡的《南高峰小景》(立軸,1955年)在2001年僅以56.1萬元成交,到2014年春重現拍場以6,267.5萬元的高價創黃賓虹個人作品拍賣最高紀錄,年復收益率達0.44。
不過,綜合研究從7,466件成功交易的拍品中整理出的312對重復交易數據發現,2014年春黃賓虹市場似乎并不如表面這般火熱。今年春拍成功易手的20件拍品平均收益率僅為0.15,其中6件拍品未實現正收益,投資失敗率為30%;而所有年份的平均收益率達0.339,投資失敗率為26.9%。這反映了破紀錄拍品并未帶動市場整體上揚,黃賓虹市場尚處于調整蓄勢期。與此同時,重復交易數據亦反映如若能在調整期買入而在市場相對繁榮期賣出,投資回報率高于市場平均水平,虧損率低于市場平均水平。這對于蠢蠢欲動的買家或許意味著黃賓虹市場新一輪播種季來臨。
前景:拍場地位低于齊名藝術家 市場價值尚有挖掘空間
黃賓虹、傅抱石、李可染同為近現代山水三大家,黃賓虹是李可染的老師。但相比傅、李這兩位齊名的藝術家,黃賓虹作品價格偏低。傅抱石、李可染作品早在2010年前后雙雙每平尺均價超過百萬元,目前黃賓虹作品每平尺均價仍未突破百萬。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數據顯示, 2014年春是黃賓虹的豐收季,每平尺均價上升至930,865元/平方尺。此時,李可染的均價為1,198,998元/平方尺,傅抱石的已高達2,185,170元/平方尺。
誠然,與齊白石作品的“雅俗共賞”不同,黃賓虹屬于學術型書畫家,作品“曲高和寡”,市場氣氛沒有齊白石活躍。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AMMA)整理出的重復交易數據顯示,404對齊白石的重復交易數據實現了0.49的平均年復收益率,而312次黃賓虹的重復交易獲得了0.339的平均年復收益率,二者的投資失敗率均在25%左右。不過,與齊白石市場多輪發掘,價值得到充分開發不同,黃賓虹作品市場直到2005年才開始逐步打開,市場尚有挖掘空間。同時,隨著對黃賓虹學術研究的深入,這位近代最后一個集大成的山水大師的學術地位將會得到充分認可,在其學術價值的支撐下黃賓虹市場應該會上升到應有的高度。
風格:“黑賓虹”是市場高價的重要支撐 過渡期保值屬性突出
黃賓虹晚年學習吳鎮形成“黑密厚重”的“黑賓虹”(1944-1955)畫風,奠定黃賓虹美術史地位,也是目前市場高價的主要支撐力量。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AMMA)數據顯示,黃賓虹個人書畫作品歷年拍賣TOP10中有8席為“黑賓虹”時期的作品。這8件作品實現了接近3億元的成交額,占樣本公司總成交額的10.3%。
“黑賓虹”時期氣勢磅礴的畫風、揮灑自如的狀態與“白賓虹”(1915-1935)時期干筆淡墨、疏淡清逸的特色形成鮮明對比,因而“黑賓虹”時期平均年復收益率高于“白賓虹”時期。整理出黃賓虹的312件重復交易作品中明確了年份的有108件,其中“黑賓虹”時期的58件作品實現了0.27的平均年復收益率,而“白賓虹”時期的28件作品平均年復收益率為0.18。另外,“黑賓虹”時期的虧損比例也低于“白賓虹”時期。“黑賓虹”與“白賓虹”時期虧損的作品分別為12件和9件,占同時期作品的20.6%和32.1%。
值得一提的是,“白賓虹”向“黑賓虹”過渡期間(1936-1943)的作品收益率明顯高于“黑賓虹”和“白賓虹”時期,并且虧損的比例最低,保值增值屬性突出。在這108件明確年份的重復交易作品中,22件屬于過渡時期創作的,實現的平均年復收益率為0.32。僅有2件作品出現虧損,虧損比例為9.1%。過渡期是畫家書畫生涯的重要轉型期,預示著黃賓虹作品畫風向更高境界轉化,在黃賓虹作品收藏體系中發揮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因此這一時期作品同樣極具收藏價值。
地域:京津地區交易活躍度高 香港地區投資虧損率低
京津地區是黃賓虹作品交易的主場地。作為常住于長三角地區的畫家,似乎其畫作在南方更有市場,實際是京津地區上拍量與成交額均最為突出。據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AMMA)數據顯示,2000年至今20家樣本書畫拍賣公司共上拍4,638件黃賓虹作品,成交3441件,成交率達74.19%,成交總額接近29.1億元。在這20家樣本公司中,有11家注冊地在京津地區,其他9家分布在長三角、珠三角及香港地區。其中,11家京津地區公司上拍量達3,407件,成交率為71.9%,實現了18.97億元的成交額;長三角、珠三角及香港地區上拍1,231件拍品,有242件拍品流拍,最終成交率為80.3%,成交額達10.13億元。
以主拍賣公司為例,京津地區收益率相對高,香港地區風險相對小。目前數據顯示,京津地區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和北京匡時三家拍賣公司共實現13.475億元的成交額,占京津地區總成交額的71%。這三家公司成功完成了45次重復交易,尚有11次未實現正收益,平均年復收益率為0.27。其中,中國嘉德的15次完整投資的平均年復收益率為0.3,僅有2次出現虧損。香港蘇富比與佳士得亦貢獻了2.4億元成交額,在香港蘇富比實現的7次完整交易每次均有實現正收益,且平均年復收益率為0.228。長三角地區,朵云軒與西泠拍賣共實現3.77億元的成交額,但重復交易記錄僅為3次,有1次虧損,平均收益率為0.18。
時點: 調整期買入繁榮期賣出回報高 2014年春市場尚處調整蓄勢期
從價量關系看黃賓虹個人指數,2005年與2011年均是黃賓虹作品的相對高點,如若在該時期買入而在市場調整期賣出,虧損的可能性增加。目前統計出的黃賓虹312對重復交易中存在84次虧損經歷,買入時點在2011年的達22次,2005年買入的也有17次。
市場總是這樣,如若在調整期買入而正好在繁榮期賣出,收益率高于平均水平。仍以2005年與2011年為例,312對重復交易數據中有80對的賣出時點符合條件,這80次交易的平均年復收益率高達0.53,而虧損概率僅為10%。
2014年黃賓虹市場似乎又迎來新一輪高峰,不過實際數據表明市場尚處于調整蓄勢階段。重復交易數據顯示,2014年春賣出的拍品的平均年復收益率僅為0.15,而所有年份的平均年復收益率達0.339。然而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的黃賓虹個人數據顯示,2014年春每平尺均價為930,865元,比2011年729,239元/平方尺上漲27.6%。拍品收益率與市場表現存在背離,究其原因,存在部分高價拍品推高黃賓虹作品的每平尺均價的可能。如若忽略《南高峰小景》的影響,2014年春每平尺均價回落到643,087.9元,相比2013年春目前市場仍在調整。
價位: 買入價在20萬-70萬元之間作品增值功能明顯
根據312對重復交易的初次買入價格將其劃分為三個包含拍品數量相當的區間,分別為20萬元及以下,20萬元-70萬元及70萬元以上。觀察發現,買入價在20萬元-70萬元作品在同等收益下所承擔的風險最低,其保值屬性相對突出。
20萬元-70萬元區間的104件拍品實現了最高的平均年復收益率,為0.359。買入價在20萬元及以下的拍品99件,平均年復收益率為0.34,比最高收益率低1.9個百分點。另外,價格相對高的拍品,收益率反而最低。70萬元以上的109件拍品收益率僅為0.211。
不過,作為理性的投資者,在關注收益的同時也應考量風險。通過計算反應風險收益比的標準離差率,20萬元-70萬元拍品風險收益比最小,即在同等收益的條件下風險相對小。20萬元以下拍品投資失敗21次,最大虧損率達0.867,其最終風險收益比為2.37。70萬元以上拍品的虧損率高達31.2%,風險收益比達2.73。而20萬元-70萬元之間的拍品的最大虧損率為0.639,風險收益比為2.27。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這一價格區間是基于完整的投資周期的買入價而得出,而黃賓虹作品的平均持有年限為3.13年,因此這一區間平均買入時期至少是在3年前。不過反映收益率變動的基于重復交易方法得出的黃賓虹指數顯示,受藝術市場調整的影響,2011年至2014年春黃賓虹指數僅增加5.38%,因此投資區間變化并不大。
當前,黃賓虹市場正在相對高位蓄勢,這或許是買入的好時機。目前最好的投資策略是在合適的時間以合適的價位購買黃賓虹合適時期的作品。相信隨著黃賓虹學術價值不斷被市場認可,資本的順勢介入,黃賓虹市場達到其應有的高度只是時間問題。
(注:由于收益率計算源于公開的拍賣數據,是否真正成交我們無發得到準確信息,所以分析結果僅供閱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