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圍繞服務鋰電新能源高新技術產業,以培養鋰電緊缺人才為目標,研究與實踐“園企校融合、課崗能一體”人才培養模式,在優化課程體系,建設專兼結合、雙師素質教學團隊,完善質量保障體系,提升服務產業能力,形成專業教學優勢和特色,培養鋰電產業技術技能人才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為學校發展帶來了新動力,為地方產業發展提供了雄厚的人才保障。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中圖分類號:G710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10-0022-01
一、人才培養模式概念和構成要素
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學校根據人才培養所確定的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過程以及制度的一種簡要組合,是學校為學生構建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以及實現這種結構的方式,從根本上規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體現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構成要素包括科學定位人才培養規格、培養途徑、構建系統化課程體系、創新“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方式、打造“雙師結構”教學團隊、教學運行機制和教學組織形式等要素,并在實踐中得到檢驗的有效形式。人才培養模式的確定,必須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遵循受教育者全面發展的規律。
二、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一)“園企校融合、課崗能一體”人才培養模式內涵與特征。
1.“園企校融合、課崗能一體”人才培養模式內涵是:“園企校融合”即建好園區、企業及學校合作平臺。園區發揮主導作用,學校與企業雙主體參與,創新校企合作機制,制訂校企合作辦學的相關政策,促進學校與企業的合作辦學?!罢n崗能一體”即基于崗位需求,構建課程體系,培養學生核心技能。從而實現“三個融通”即教學過程和工藝過程融通、教室和車間融通、學生和員工融通。2.“園企校融合、課崗能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特征。推進“訂單式”人才培養:與企業合作開辦各種訂單班。先后與企業合作成立了“福斯特”班、“索尼”班,整個教學活動都是圍繞著企業需求而展開,讓用人單位直接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培養目標明確,如“福斯特”班,就是專門培養生產“18650”圓柱電池人才的,從培養計劃制定、學員選拔、專業教學、頂崗實習到就業等各個環節都得到了企業的鼎力配合與支持。實踐證明校企合作的訂單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實施“1.5+0.5+1”工學交替的教學模式:采用“1.5+0.5+1”分段學習:前三學期主要在學校進行理論課程學習和基礎技能實訓;第四學期在校內實訓基地進行生產性實訓,并到校外企業進行輪崗實訓;第五、六學期在校外實習基地以準員工身份進行頂崗實習。推行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教學方法: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工學結合的課程,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制訂項目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采取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教學方法,融“教、學、做”為一體,強化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二)準確定位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
高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是:既要掌握“必須夠用”的專業理論知識,又要掌握基本的專業實踐技能,關鍵是要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因此,鋰電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畢業生就業初期可勝任鋰離子電池組裝與檢測、鋰離子電池正負極制片及電池成品車間工作,3至5年后可從事鋰電設備維護、產品營銷等崗位,5至7年后可勝任生產車間管理、設備管理、技術管理、產品市場技術服務管理等中高級管理崗位。
(三)構建系統化的課程體系。
系統化的課程體系就是構建以培養全面發展的高技能人才為目標的課程結構,實現崗位素質模塊、崗位基礎模塊、崗位技能模塊、形成四模塊系統化課程體系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化課程體系示意圖
(四)創建模塊化課程體系教學環境。
1.建設一支 “雙師素質”專兼結合的教學團隊。 結合實際,內外結合,堅持“請進來,送出去,傳幫帶”的方針,積極拓寬師資隊伍的來源渠道,優化教師隊伍,實行激勵與制約相結合,健全管理機制,致力于建設具有“雙師素質”和“雙師結構”的優秀教學團隊。2.建設“廠中?!?、“校中廠”的實訓平臺。積極引入社會資源,與宜春市鋰電新能源發展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籌建宜春市鋰電材料檢測分析中心,引入宜春福斯特新能源有限公司鋰離子電池生產線在校內建設“校中廠 ”,與宜春市經濟開發區合作在鋰電高新技術產業園建設“廠中?!?。3.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通過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將知識、技能和素質培養融為一體,強化了學生的職業能力,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項目完成,學生提交項目,教師點評、考核,通過點評,促進學生相互學習,舉一反三。有效應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模擬教學、重視優質教學資源和網絡信息資源的利用與共享。4.構建并實施課程評價體系。新能源應用技術(鋰電方向)專業采取“學習過程+職業態度+行動結果”為主導的職業技能人才培養評價體系及行業標準為評價依據。課程考核分為考試、考查兩種形式,注重教學過程的考核。
三、“園企校融合、課崗能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的標志性成果
1.“園企校融合、課崗能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獲得江西省教育體制改革研究立項。
2.2011年,新能源應用技術(鋰電)專業被評為江西省高職高專特色專業。
3.2011年,新能源應用技術(鋰電)專業通過中央財政支持“提升專業服務產業能力”項目評審,獲專項建設資金305萬。
4.通過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新能源應用技術(鋰電)專業的教學過程更加緊密,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更加完善,教學內容與生產實際更加一致,頂崗實習的安排更趨合理,人才培養質量和學生就業質量得到更大提升。首屆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6%以上。
總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它不僅是目前國家高等職業教育面對的一個重大課題,也是關系到每所高職院校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工作,高職院校黨政領導班子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和質量觀,把學校的發展重心放到內涵建設、提高質量上來,確保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指導精神,努力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新模式。
參考文獻:
[1]楊理連,推進“四層次”工學結合融“教學做”為一體[J].中國高等教育.2008年第12期.
[2]鄭國強.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縱論[J].職教論壇,2005,(8).
[3]閔建杰.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及其內涵分析[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6).
作者簡介:
1.丁國香,女,(1964年-),宜春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電工電子、新能源應用技術。
2.熊瑤,女,(1982年-),宜春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基金項目:此文是宜春市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園企校融合、課崗能一體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YCSKL-2014-075)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