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是人才培養的基地,是傳播知識的場所,而校園綠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因素,對大學文化建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結合現實生活中大學校園綠化管理情況,分析大學校園綠化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尋找解決對策,以期幫助提高大學校園綠化管理水平。
關鍵詞:大學;校園綠化;管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TU985.11;G647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10-0038-01
大學校園是傳播科學,培養人才的場所,而校園綠化建設是展示校園形象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校園綠化環境可有效傳播校園文化。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不斷進步,人們對大學校園綠化建設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各大高校開始日益重視校園綠化管理工作。近年來,高校擴招面積不斷增加,高新校區建設,老舊校區改造,校園綠地面積不斷增加,但各高校也面臨一個重要問題:怎樣維護好這些不斷增加的綠化成果,讓校園綠色文化得以充分展示和延續,讓校園綠地的功能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呢?
各大高校綠化管理方式各式各樣,目前仍存在諸多問題,如研究集中在綠化規劃設計理論等方面,且均是泛泛而談,缺乏實踐性,對校園綠化具體的養護管理研究不深入。筆者據此,結合多年的學習實踐經驗,針對我國大學校園目前綠化管理的實際情況,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與大家交流分享。
一、校園綠化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綠化管理是最根本的綠地建設節約。
綠地建設是建設階段的結束和養護階段的開始,綠地建設不能因為草木一時枯敗而不再管理。這是一個潛伏期,當失去適當養護管理的綠地顯現后果的時候,再管理為時已晚,之前的辛苦建設也將功虧一簣,這樣的結果將造成高校建設成本與成果的浪費,因而有效的綠化管理是最根本的綠地建設節約。
(二)綠化管理是發揮校園綠地功效的基礎。
校園綠化具有環境保護的功效,可有效美化校園環境,一些草木還具有藥用、食用等價值。除此之外,校園綠化的有效管理可為師生們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并可讓相關專業的學生更好地了解植物知識,而所有功能的發揮都離不開大學校園綠化的有效管理。
(三)綠化管理是達到校園綠化設計目標的必然要求。
校園綠化管理與建筑工程不同,建筑工程一旦竣工,就已經完成了全部。而校園綠化工作的竣工只是完成了設計的雛形,還有日后大量的管理工作。而其必須經過一定時間的精心管理,才能保證這些校園綠化植物健康生長,只有精心管理,才能逐漸加工成型,才能最終達到校園綠化設計的要求。
二、目前大學校園綠化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相關調查發現,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校園改造建設的升級,諸多高校對綠化工作日益重視,在綠化方面的投資力度逐年增加,但在此過程中校園綠化管理方面出現了一些普遍性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校園綠化設計缺乏科學性。
一些高校的園林綠化沒有進行專業的設計,對綠化植被的習性、生態等沒有科學清晰的認知,在校園綠化建設過程中,不能對物種進行科學合理的選擇和配置,造成校園綠化系統非常脆弱,綠化管理工作難以有效開展。
(二)校園綠化建設缺乏人性化。
一些高校的園林綠化建設方面缺少人性化,高校是人口密集的場所,且學校里大都是青春活力的學生,青春期的學生們大都喜好運動。校園綠化建設時候,某些區域道路過窄等情況,將影響綠地功能的有效實現,讓校園綠化管理難度增加。
(三)校園對綠化管理工作不重視。
在綠化實踐中,大多數學校均存在中設計施工而輕管理養護的弊端。學校在綠地建設方面,通常不吝嗇投入更多資金,但常常忽視綠化的養護管理工作,投入不足,學校缺乏專業的人員來管理綠化面積。再加上缺乏相應的規范與標準,導致綠化管理工作難以有效執行。
(四)校園綠化管理模式效率低下。
大學是事業單位,高校綠化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首先是后勤式管理,由學校后勤部人員組成管理團隊,雖有一定經驗,但工作配合度不高;第二種是市場化管理模式,將綠化養護工作外包出去,實現園林管理的專業化,學校進行指導與監督工作,這種墨水目前應用較少,只有上海、廣州等發達城市在實行;第三,雙軌制模式,即對新建的校園綠化進行市場化管理,而對原有的綠化采用后勤管理你模式。目前,諸多大學綠化管理模式效率低下,無法適應學校的發展速度。
三、大學提高校園綠化管理水平的建議
(一)學校提高重視,加大管理投入。
高校應當把校園綠化工作納入議事日程,選擇合適的人組成團隊來專門從事綠化管理工作。另外,學校應當努力的積極的為校園綠化建設籌集資金,增加綠化管理投入,這樣才能保證學校綠化管理工作越來越好。
(二)科學合理編制綠化總體規劃。
筆者通過研究成功的校園綠化規劃,發現傳統的校園規劃總是服務于建筑方案的設計,導致綠化配置過于單一,無法滿足校園良好生態環境建設的需求,且可能將原有的獨具特色的景色資源破壞掉。筆者認為大學綠化規劃設計應與校園總體設計同步,科學合理的編制綠化總體規劃。
(三)加強大學綠化管理監督。
綠化施工中,應當有相關管理部門的嚴格監控,對植被的質量、種植、施肥等技術嚴格把關。在養護管理中,監督好相關人員,保證及時給植被松土、修剪、防治病蟲害等。并將監督信息及時有效的反饋給學校,最為評判相關人員業績指標的標準,只有這樣,才可令學校綠化管理工作越來越正規。
(四)統籌安排,科學種植。
綠化設計中,應從大學校園的實際情況出發,做好充分的調查準備工作,清楚了解當地的氣候、水文等環境因素,以地待定植被為基調,適量引進野生和外地的植物,保持種植的多樣性,將大學綠化地的生態效益發揮到最大化。
(五)優化大學綠化管理模式。
現階段仍在使用的后勤式管理模式效率非常低下,而市場化管理模式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效益,同時節約了經費,提高了校園綠化管理的質量。雙軌制管理是最能適應社會化改革需求的一種模式,高校應當根據學校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綠化管理模式。
參考文獻:
[1]李曉東.新世紀的理想家園——小區規劃設計的思考[J].住宅科技.2002(09) 。
[2]黃德明.從武漢大學校園景點改造談高校校園環境特色建設[J].中國園林. 2001(06) 。
[3]王健,胡淑華.大學校園綠化規劃與大學形象再造[J].淮北煤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01)。
[4]孫軍成,李艾芳,高建閣.淺談示范小區的綠化管理[J].城市規劃.2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