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一新生在很多方面要學會調整自己,做好適應新環境、迎接新挑戰、解決新問題的準備,盡快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本文從人生目標定位、學習興趣培養、人際關系處理等方面入手,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評價自己、調節自己,為學生今后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新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444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10-0039-01
一、新生常見的心理適應問題
1.環境適應方面。對于剛剛步入大學的大部分新生來說,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是造成許多生活適應困難的關鍵,加上自身心理防御能力差,遇到挫折就會一蹶不振,產生某種過激行為,如果不及時引導,就會產生心理障礙,甚至引起嚴重的不良后果。
2.自我意識方面。面對新環境,都有重新認識的過程,也包括對自我的重新認識,尤其是剛入學的大學新生。而在這個過程中,不能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思想認知方面就容易出現偏差。孤獨感、壓抑感、人際交往障礙等情況的出現,基本都是由不良的自我認識引起的,情況嚴重的甚至會出現精神質反應。
3.人際交往方面。由于大家來自五湖四海、生活習慣、方式各不相同等原因,人際交往方式也就不一樣,就使這些學生與人相處時反面態度居多,如果長時間持續保持這些不良情緒的情感,就會引發各種生心疾病,甚至會危害社會和他人。
4.現實落差方面。剛走入大學的大一新生,在經過短暫的興之后,部分同學就會覺得現實中的大學,不全是自己想要的,也并非自己想像的那么完美。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導致部分同學情緒低落,甚至有的新生會覺得前途渺茫、無所適從,而形成了失落心理。
5.奮斗目標方面。經過激烈的高考競爭后,很多同學以一個成功者的心態,總是沾沾自喜,自以為是,認為進入大學就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以補償十幾年的寒窗之苦。由此就失去了奮斗目標和學習動力,沒有了以往學習的沖勁和干勁,出現了徘徊和迷茫心理。
二、加強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導
(一)正確定位人生目標。
一是進行自我評估。對自己過去、現在、將來進行科學、全面、徹底的解剖,只有充分認識自己,才能選定適合自己發展的路線,才能對自己的大學生活目標作出最佳抉擇。二是確立目標。在大學生活規劃中正確確立大學期間的發展方向和發展道路,是取得成果的關鍵。新生入學后要根據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根據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根據社會未來發展的需要,結合自己情況,重新確立并制訂適合自己發展的奮斗目標。只有準確確立了遠大的理想,并堅持不懈地朝著目標不斷努力,才能取得成功。三是制定方案。在確立了在校期間的發展目標后,就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把目標分解成若干個小目標,一一的去實現,階段性地朝著目標奮斗才容易取得成功。
(二)正確培養學習興趣。
一是懂得學習的意義。大學生應該意識到現實社會的激烈競爭中的殘酷性,如不珍惜大學期間的學習機會,不掌握扎實過硬的專業知識,將來在工作上就會感到書到用時方恨少,也無法真正實現個人的理想和價值。二是設置適當的學習目標。設定目標后,要努力朝著目標奮斗,并設法克服困難實現目標,同時還要善于根據實際來調整目標,使理想與現實日趨接近。三是培養學習興趣。大學不僅要學習專業技能,還要加強綜合能力的興趣培養,掌握多種特長,提高綜合素質,以更好地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要。
(三)正確處理人際關系。
一是克服人際羞怯。害羞其實就是自我防衛心理過強的結果,過分的害羞,就會導致精神壓抑、孤獨、焦慮等不良心理反應,影響人際關系。要在實際生活、學習中,通過自我反思、自我檢查來認識自己,特別是認識自己性格上的優缺點,樹立自信心,使自己能更好地投入到自己擅長的領域中,把人生定位在自己最有把握、最有前途的領域,一步一步腳踏實地朝目標努力,就最容易取得成功。二是調整人際期望。有的同學在與人交往時,要知道人與人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有自己的愛好、追求、性格、甚至缺點。不要以己之好去要求別人也好之,不能以己之惡要求別人也惡之,要容忍對方有不同于己的性格。三是克服以別人或自我為中心。在人際交往中,有些同學為了維持友誼,太在意對方的感受,不能大膽說不,不能把自己的不同意見和真實想法有效地表達出來,會導致人際關系出現緊張和沖突。但有些學生想問題、做事情,總是從“我”出發,不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盛氣凌人,不允許別人有不同意見,更不允許批評。這就難以被他人接納,難于與同學和諧相處,就會經常體驗到負性情緒,從而留下心理創傷或生理傷害。
(四)正確開展自我調節。
對剛入校的大學新生而言,環境的變化,人際關系中斷、學習方式的改變,甚至有的面臨經濟壓力、語言障礙、飲食習慣的改變、氣候的不適應等,累積的各種事無巨細的生活事件都會給他們帶來心理壓力,這就需要學會自我調節來緩解壓力。一是調整比較的標準。大學前是以成績的好壞作為評價標準,進入大學后,并非以單一的學習成績作為評價人的標準,綜合能力、興趣愛好、為人處事等也成了衡量的重要因素,要學會從多方面認識自己,客觀地評價自己。二是坦然面對優勢與不足。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不能認為自己什么都比別人強,也不能因為某一方面不如別人就片面的認為自己比別人差,要客觀對待別人的優勢,虛心學習別人的優點,不斷吸取別人的長處。三是善于自我調節。大學生活是一段全新的生活,每個人的未來都靠自己來掌所致,誰都可能成功,誰都可能遇到逆境,只有調節好自己的心理才能使一切美好的愿望得以實現。面對新的人生問題,我們可以向老師請教,也可以與同學探討,更重要的是自己獨立思考;面對挫折,應處低谷而力爭,受磨難而奮進,把一切愁苦留給自己,把歡笑留給別人,也可以向朋友傾訴,尋求理解。
作者簡介:付勝蘭(1981.10-),女,漢族,重慶,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講師,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