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刑事申訴權是《憲法》所規定的公民的申訴權利在刑事訴訟中的具體體現。如何完善檢察機關刑事申訴制度是目前很多人熱議的話題,筆者在此談幾點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檢察機關;申訴
中圖分類號:D926.3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10-0059-01
刑事申訴權是《憲法》所規定的公民的申訴權利在刑事訴訟中的具體體現。檢察機關管轄的刑事申訴案件包括兩大類:一是不服人民檢察院訴訟終結的刑事處理決定的申訴;二是不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決和裁定的申訴。刑事申訴權是公民一項十分重要的權利,檢察機關是國家法律監督機關,辦理刑事申訴案件,是檢察機關行使刑事訴訟監督權的重要組成部分。檢察機關通過依法審查處理刑事申訴案件,維護正確的刑事判決、裁定和決定,糾正錯誤的判決、裁定和決定,保護申訴人的合法權益,保障國家法律的統一正確實施。
當前,檢察機關刑事申訴工作面臨的形勢比較嚴峻,公民依法申訴意識還比較缺乏,刑事申訴制度也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刑事申訴工作的糾錯功能發揮不是很到位。這些無疑給檢察工作帶來一些新問題,新挑戰。檢察機關的刑事申訴工作是刑事訴訟活動再審程序中的重要環節,為了更有效的發揮刑事申訴工作對刑事案件的事后監督和用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的職能,本人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對檢察機關刑事申訴工作制度的完善提出如下建議:
一、改革現有的涉法涉訴信訪制度,實行訴訪分離
一是進一步明確接訪中心受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范圍。按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凡是不服人民檢察院訴訟終結的刑事處理決定或者不服人民法院已經生效的刑事判決、裁定,有關案件當事人及相關權利人必須通過提起刑事申訴程序維護其權利,接訪中心不再受理,接訪中心只受理刑事訴訟中對涉嫌違法違紀的案件承辦人員的控告、舉報或者申訴人窮盡司法救濟程序后有新的證據證明可能原刑事判決、裁定或者決定可能存在重大錯誤的信訪案件;二是改變集中交辦,限期結案等以訪促法、促訴的信訪案件辦理模式。接訪中心受理信訪案件后,依法轉交相關部門按照法定的程序辦理,依法解決涉法涉訴信訪問題。
二、合理確定刑事申訴實效
對此存在不同看法,有人認為規定刑事申訴實效,限制和削弱了申訴人的申訴權利。筆者認為。規定申訴時效,并非限制申訴人的申訴權利,而是對其申訴權利明確化、具體化,更加有利于檢察機關和其他司法機關對申訴案件的復查和調查。一是規定申訴時效,可以督促申訴人及時有效的行使刑事申訴權利,更有利于對案件當事人合法權益的保護;二是規定申訴時效,可以使檢察機關更加有效地復查刑事申訴案件,有利于徹底查清事實。使真正的錯案能夠得到糾正,正確的判決和裁定能夠得到維持。如何確定刑事申訴時效才是合理的,可以比照民事訴訟法中關于民事申訴實效的相關規定。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民事申訴時間是六個月。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后六個月內提出;同時規定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等四種情形之一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6個月內提出。筆者認為,因為刑事申訴涉及重要的人身權利,規定兩年的刑事申訴時效對于檢察機關復查刑事申訴案件來說是比較合理的。關于申訴時效,最高人民法院曾有過這方面的規定。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規范人民法院再審案件立案的若干意見(試行)》第10條規定:“人民法院對刑事申訴案件的申訴人在刑罰執行完畢后兩年內提出的申訴,應當受理;超過兩年提出申訴,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受理:可能對原審被告人宣告無罪的;原審被告人在本條規定的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訴,人民法院未受理的;屬于疑難、復雜、重大案件的。不符合前款規定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惫P者認為,這一規定有它合理的地方,也有不合理的一面。如果是刑期較長的案件,比如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的刑期,在刑罰執行期間申訴人沒有提出過申訴,可在刑罰執行完畢后沒有特殊情況還允許其申訴,勢必增大司法機關的工作量,對現在司法機關案多人少的局面是嚴峻的考驗,也不利于維護司法權威和政法機關的形象。建議修改刑事訴訟法,作如下規定:申訴人不服人民檢察院訴訟終結的刑事處理決定或者原審案件的被告人不服人民法院的刑事判決、裁定,應當在人民檢察院作出處理決定或者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生效后兩年之內向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提出申訴。這樣,有利于檢察機關在案件復查中查清案件事實,保證申訴案件的正確處理,同時也保障了申訴人充分有效行使其申訴權。
三、進一步明確刑事申訴受理管轄
對于不服人民法院生效的刑事判決、裁定的申訴,為了有效避免法院、檢察院之間可能出現的扯皮、推諉現象,使刑事申訴案件順暢辦理,可以借鑒民事訴訟法關于申訴管轄方面的規定進行完善。建議刑事訴訟法規定:申訴人認為發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決、裁定有錯誤提出申訴的,應當首先向人民法院提出,由人民法院受理審查,決定是否再審;人民法院駁回再審申請的,或者逾期未對再審申請作出裁決的,或者再審判決、裁定有明顯錯誤的,申訴人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抗訴。這樣,法院再審在前,檢察監督于后,可以更好地體現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職能。避免出現誰都有權管,誰都不愿管的局面。同時減輕了申訴人的訴累。
四、完善刑事申訴案件終結的規定
刑事申訴程序盡管具有一定的司法救濟功能,但其根本屬性是刑事訴訟程序中的訴訟環節,其基本任務是保證刑事案件得到依法公正處理。事實上,我國刑事訴訟制度的不斷完善,對當事人訴訟權利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刑事訴訟監督的進一步加強為提高刑事司法水平,保證案件質量,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申訴人無限申訴、重復申訴,不僅使案件的處理始終處于不確定狀態,也會造成司法資源的浪費。因此,刑事訴訟法有必要對刑事申訴案件的終結作出規定。筆者認為,對刑事申訴案件終結進行規定,一方面是為了有效防止申訴人纏訴鬧訪,避免司法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也要切實防止冤假錯案的發生。建議規定:
(一)對不服人民檢察院終結訴訟的決定的刑事申訴,經兩級人民檢察院立案復查維持原決定,申訴人無新的證據繼續申訴的,人民檢察院不再受理。
(二)對不服人民法院生效的刑事判決、裁定的申訴,人民法院決定再審后維持原判決、裁定的,或者被人民法院裁定駁回后申訴人向人民檢察院申訴,經兩級人民檢察院立案復查決定不抗訴的,或者經人民檢察院抗訴后人民法院再審維持原判決、裁定的,申訴人無新的證據繼續申訴的,人民檢察院不再受理。
(三)原審被告人可能被宣告無罪或者判決、裁定有其他重大錯誤可能或者屬于案情疑難、復雜、重大的等情形的除外。同時,為了保障刑事申訴案件質量,筆者建議,人民檢察院辦理刑事申訴案件均采取公開審查方式,作出決定后進行公開答復,同時做好釋法說理工作,做好社會矛盾的預防和化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