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和科技的發展,也為中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本文從中職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筆者所在學校的實訓教學模式,簡要分析了中職學校如何建立一個完整合理的實訓教學體系。
關鍵詞:實訓;中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10-0064-01
隨著技術進步和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 社會對中職畢業生的技能與綜合素質要求不斷提高。然而進入中職學校的學生學習準備狀態相對較差。現在大部分中職學校才用的是無門檻招生,雖然能取得不錯的招生效果,但同時也為教學帶來了一些問題。因為這些生源絕大多數文化基礎差,沒有學習目標。傳統的教育方式在這些孩子身上很難能發揮作用,他們甚至抗拒坐在教室里學習,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學習積極性難以調動,厭學情緒相當嚴重。所以必須改變傳統的重理論的教學模式。筆者認為, 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一個完善的實訓教學體系,加大實訓教學的力度,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本文正是要探討如何建立一個完善的實訓教學體系。
一、實訓教學的基本原則與基本目標
在進行實訓教學前,首先要確立實訓體系的基本原則,經過幾番研討和教學設備考察后,我們確立了以“目標性、優化性、理實一致性、靈活性和規范性”為基本原則,即:首先需要構建以圍繞專業人才規格來培養專業人才為基礎,適應社會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符合當前中專或職業教育的發展規律,適合職業學校的實訓設備和教學環境,體現相應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其次是構建與實際的廠企相適應的實訓崗位,盡量靠攏企業的實際工作環境;第三是要選擇合適的實訓課程和技術案例,引導學生全面掌握相關的專業技術和技能;第四是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學生要有相應的應變能力,及時補充、更新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做到“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第五是要將各種實訓規章制度和方案規范整理,做到“有章可循,有序可遵”。
在制訂了實訓教學的基本原則后,還要根據培養目標、人才規格和專業技能規范的要求, 遵循以上的基本原則, 按學生的認知規律,結合當代中職學生的特點,將實訓教學活動的各環節,貫穿于學生學習的全過程,與理論教學體系相互滲透。
二、準確定位實訓教學大綱
準確定位實訓教學大綱, 能保證專業技能教學沿著正確的方向進行,崗位需要掌握的技能, 應按計劃勤練、多練, 達到規定的要求。同時, 要避免出現重復或脫節、學了沒用, 學得不夠用等情況。要準確定位實訓教學大綱的辦法就是深入企業、公司調查研究。了解本專業相應生產的整個流程及其技術含量的多少, 生產流程分幾個環節, 每個環節需要專業知識的內容, 崗位或崗位群所需人才規格的要求, 人才素質的要求; 了解本專業職業崗位設置的情況, 崗位群的崗位規范及對技能的要求。對崗位群所需的技能進行分解, 為技能訓練計劃制定作好準備。
三、目前筆者所在學校工科專業采用的實訓教學模式
作為一所中職院校筆者所在學校多年來始終堅持以能力培養為目標, 以就業為導向, 積極探索培養適應社會要求的高技能人才的途徑。目前已在工科教學部建立起了相對完善的實訓教學模式。
1.在新生入學時會開展企業觀摩實訓。
根據前面的分析,我們知道,當前中職學生是不愿接受傳統的教育方式的,他們基本上沒有良好的文化基礎,大多數學生都存在厭學的情緒,沒有學習主動性。他們根本不了解自己所選專業,大多數學生不知道自己所學專業是什么,畢業以后可以做什么,這種現象甚至持續到畢業。鑒于這種實際情況,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先讓學生知道自己學的是什么,將來有什么用,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目標。通過入學前的企業觀摩實訓可以讓學生清楚的了解所學專業是干什么的,是否適合自己。為學生建立學習目標和在今后的學習中能起到很好的向導作用。
2.教學期間實行階段性的企業實訓。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一直是我校實訓的基本思路,在學生進廠頂崗實習時,我校派老師及時跟蹤,與企業的領導和一線技術員工共同指導實習生,讓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期間,能學到企業里的專業基本技術、生產管理技能、質量管理知識和設備維護常識等,還能讓學生關注產品的生產工藝。通過一系列的培訓學習,以及與企業師傅們的面對面交流,讓學生多方受益,綜合發展,既能獲得相應報酬,又能為企業創造財富,雙方受益,學生也很樂意。 讓學生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能力,進而產生下一步求學的愿望,在以后的學習中也更加主動。
3.結合技能考證提高實訓教學效能。
技能鑒定考證是現代中職學生畢業前必須要經歷的過程,也是當前中職教育的顯著特點, 不管學生是否能順利考到技能證書,都是突出對學生實際工作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筆者所在學校根據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的標準和當前行業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包括維修電工,家用電器維修工,數控車工等十多個專業的相關實訓教學教材,同時對學生安排了專業課題實訓。
4.“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建設是職業學校長遠發展的重頭戲,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確保職業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學校的硬件設備是必須的硬件資源,師資隊伍的發展則是學校發展的“軟黃金”,既懂理論又懂技術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的關鍵。我校在“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采取了多方面措施: 一是鼓勵教師積極參與企業實踐,直接參與企業的崗位工作和實習生管理,每年的寒暑假都會組織相關專業教師深入到企業工廠頂崗學習,以提高我校現有師資隊伍的專業水平; 二是鼓勵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到校兼課,我校長期從九洲、長虹、雪寶等知名企業聘請專業工程技術人員來我校兼課; 三是吸納社會上具有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的專家、工程技術人員加盟我們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我校經常組織教師與社會上的一些相關專業專家進行座談,探討教學與科研工作。
四、結束語
實訓教學是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環節,需要每個中職學校不斷去創新,不斷去完善。中職學校必須建立起一個科學、完整、可操作性強的實訓教學系統,只有這樣,中職院校才能培養出更多的社會急需的具有高等職業技能的應用型人才,中職教育也才能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勇淺談提高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方法讀與寫雜志 2007 年8 月第4 卷第8 期.
[2]曹建平校企共建實訓基地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實驗技術與管理 2007年8月第24卷第8期.
[3]上海交通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編.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理論與實踐.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4]周濟.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總結“十五”教育工作推進“十一五”教育發展中國教育報 2006年1月第三版.
[5]劉紅.我國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和職業教育與培訓制度關系的發展歷程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06年6月.
作者簡介:李翔,男(1984-)漢。四川綿陽人,助理講師職稱,本科學歷,主要研究方向為維修電工理實一體化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