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管建剛老師在他的作文革命實踐中,漸離了傳統的“作文觀”,重朔起一種全新的“作文觀”:提倡寫作要有發表意識、真話意識,呼吁淡化作前指導,強化作后講評。這些,值得教師去思考、選擇、內化為適合自己的東西,在作文教學中參考、運用。
關鍵詞:管建剛;作文革命;作文教學;啟示
中圖分類號:G426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10-0077-02
管建剛把老師在作文教學中的大膽實踐和用心良苦,對傳統的作文教學的沖擊力卻極大,顛覆了傳統重于作業狀態的作文觀,顛覆了傳統重于教師指導的作文觀,喚醒和激勵了學生的表達欲望。讓教師意識到原來作文教學也可以如此生動、豐富、精彩紛呈。
一、教師要調動學生的發表意識
大多數教師把作文教學只是當做教學中必須要完成的教學任務,學生的作文被看成是一項作業,從來不被看作是有份量、有價值的話。因此,學生敷衍完成作文自是自然。也就調動不了學生寫作的欲望。
管老師用《評價周報》去激發學生的寫作欲,學生的作文一旦在周報上被發表,會在同學、學校領導、家長中傳閱,能讓學生感受到作文可以給他們帶來尊嚴與榮耀,意識到自己的聲音是有價值的,就不會再把作文當做是一項作業。這也就喚醒學生自由寫作。
辦報伊始,管建剛就強調,這份報紙不是辦給作文特長生的,而是面向全體學生,尤其要激勵作文后進生。他連續三期刊登了一位班級公認的作文后進生的習作,第四期,管建剛碰巧有事耽擱,沒能按時去印刷室拿報紙,那個后進生多次跑進辦公室問:“管老師,報紙怎么還沒出來?”報紙領回來,看到自己的作文又被刊登,那個學生的眼神讓管建剛似曾相識“我看到了自己當年的眼神。”從此,這個后進生一躍成為班上的寫作積極分子,作文再也不是他的“攔路虎”了。[3]
管老師利用周報這種形式讓學生知道:寫作要發表!作文有人讀!有人評!有人對話!有人交流!學生就再也不覺得寫作是件難事。管老師的這種作 教學實踐是值得教師同行借鑒的。但在實際操作中要注意下面的問題:
一是照搬不可取。要結合班上學生實際,切忌比照管老師的《評價周報》畫葫蘆。板塊主題可以依照學生作文實際情況作調整,不一定每期都是來合影、讀名言、讀佳作、談構思等版塊;還有就是要考慮文稿的打印問題,如果班上學生大部分是從鄉鎮轉來的留守孩,因而不能指望學生將作文用電子稿的形式發來辦報。將作文稿拿到學校文印室去打印,也不現實,即會增加打字員的工作負擔,也不能保證周報按時刊出。這就需要老師用其他方式來解決。
二是必須堅持。用辦報的方式來激勵學生寫作,這種方法在語文教師中其實并不鮮見,但為什么獨獨管建剛的報紙能夠引發學生如此高漲的寫作熱情呢?這主要緣由管老師十多年磨一劍,堅持辦周報從未停刊。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樣極易挫傷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二、教師要重視學生的真話意識
文章是表情達意的,“感人心者在乎真”,文章要達到感染讀者的目的,那就要說真話、抒真情。心里怎么想,筆下就怎么寫,用自己的語言寫出自己發自內心的真實感受和認識。但近些年來,學生習作失真這一現象越來越嚴重。據《成都商報》報道,成都某小學四年級學生的作文中,班上40多個孩子有30多個寫的是如何智斗人販或小偷,其中26個同學承認自己是瞎編的。
這種作文是需要警惕的。管老師談到作文的“造假”特別的義憤填膺:作文的\"造假”,已經成為大問題!大到什么程度,大到國家的課程標準都要來管\":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為此,管老師提出:老師要重視讓學生寫真作文,不允許學生寫假作文。他多次在他的作文講評課上強調,老師和同學能容忍你的聲音是錯的,但不能容忍你的聲音是不真誠的,是虛假的。[1]
管老師的學生在作文中敢說真話,帶有小學生的童真,是屬于他們自己的語言,沒有假成熟化和前篇一律。如“日子一天天過去了,我還是那么矮,外公說我一年才長一厘米。哎,連外公都嘲笑我,我這個煩惱究竟何時能了 ”、“我媽媽不是很樸素,時常照照鏡子,又涂又抹,女人嘛,總會愛漂亮”。 [2]
為什么管老師的學生能寫出屬于兒童自己語言的作文?為什么我們的學生寫的作文就覺得老氣橫生、無趣、總是千篇一律?老師們不得不好好反思。在作文課上,有過強調學生作文的真話意識,是否有過關于說真話的專題訓練。要讓學生的作文像管老師學生那樣“活”起來,教師首先要做改變。一是胸中要裝有重視學生作文的真話意識,在講讀課中向學生反復強調這種意識,一定要糾正在學生心中作文是個假東西這種看法;二是不要光提倡,關鍵還在實踐。教師身正為范,自己范例一篇灌入真話意識,讓學生區別假話作文和真話作文,判斷孰好孰劣;還可以多次設計以“講真話,習作文”為主題的作文講評課;三是要做好長久戰的準備。要扭轉學生現在這種說假話、空話、大話的習慣,非幾個課時就可以改變,貴在堅持與耐心。四是要呵護學生的真情實意,千萬不要抹殺學生言語中的脾氣、個性,要欣賞學生自己的價值判斷,不要用應試的標準去判定學生的平時作文。
三、教師要調整作文指導方法
在寫作教學中,作文講評課起著承前啟后的關鍵性作用,但長期以來,它并沒有引起廣大語文教師的高度重視,一般是“重作前指導,輕作后講評”;還有一種情況是,面對大量的學生作文,有些教師不知怎么講評。蜻蜓點水、不痛不癢的評語難以帶給學生真正有用的啟發和指導。這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管老師針對這種現象,面對作文指導,提倡“淡化指導,強化講評”。他認為作文教學有兩個重要環節:一是作前指導,二是作后講評;并看重講評,認為作前指導很容易成為束縛學生寫作的繩索,一起審題,幫學生列出提綱, 難怪一個班級里學生寫的作文都是一個樣式的。學生寫好了作文,老師認真地讀學生的作文,研究學生的作文,指出哪里寫得好,句子就該這么寫,作文就該這么寫,指出哪里有問題,什么問題以后要注意! 這才是實實在在的指導。[4]
管老師的講評智慧主要是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精選講評內容,抓準訓練點切實提升學生的習作水平,實現以評促寫。講評課分為三個部分:一、佳作賞析:激起濃厚的習作興趣;二、集中挑刺:打下扎實的習作功底;三、變式訓練:掌握多樣的習作技能。[5]
管老師作文講評的策略,讓作文教學另辟蹊徑,具體指出學生寫作的優秀出,又實名制點出作文的毛病,實實在在讓學生得到指點。這種“作后講評”的作文指導課具有很大的借鑒性。因此,老師借鑒管老師的作后講評時,要注意下面幾個問題:
一、管老師上作文講評課的文本依托全是學生的作文,因此教師要認真讀學生的作文,帶著研究文本的眼光和心態來讀學生的作文,是上好作文講評課最要緊的前提! 學生作文是講評課的文本依托!
二、在“挑刺”環節,將學生作文中的“病句子”展示出來,大家一起朗讀,朗讀句
子和作者的名字! 學生才會在下次習作時有改正,但要注意教學語言,并要事先向學生說明這不是點名批評,而是借這個機會向全班同學都做一次提醒,下次寫作要更正。
三、注意“訓練”環節的多樣性。不僅僅是要求學生從學習同學作文的“亮點”出發, 如某個學生的外貌描寫特別好,大家一起來學一學、練一練;還要讓學生從同學作文的“敗筆”發, 如好幾個同學的場面寫得很簡單、不細致,大家一起來改一改、寫一寫場面描寫。這樣的訓練就是“以學定教、以寫定教”。
關建剛老師所提倡的這些作文教學理念:教師要強化學生作文的發表意識、真話意識,在作文指導時,提倡淡化作前指導,側重作后講。這具有可操作性和效果的可遷移性,每一個語文老師都能此來做,只要在借鑒時注意結合所在班級學生實際情況,都能取得相應的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管建剛.比“真的”更重要 [J].全國優秀作文選(寫作與閱讀教學研究),2011.
[2]管建剛.“一個快樂的人”作后講評[J].人民教育,2008.
[3]管建剛.作文,走向生命的對話[J].教師之友,2003.
[4]管建剛.我為什么重視“講評課” [J].教學月刊(小學版),2010.
[5]管建剛.我從不上“作前指導課” [J].人民教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