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反恐宣傳教育成效不理想、反恐教育滯后于恐怖主義犯罪新趨勢等原因,導致我國城市居民國防反恐意識存在嚴重不足。在下一步的宣傳教育實踐過程中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反恐教育融入到居民日常生活中、強化反恐教育理論,以提升城市居民反恐意識,使他們對頻發的惡性恐怖襲擊事件有正確的認識態度。
關鍵詞:恐怖主義;反恐意識;反恐宣傳
中圖分類號:D668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10-0096-01
安史之亂三十多年后,唐憲宗李純登上皇位。之后,淮西的藩鎮屢屢造反,李師道和吳元濟策劃了近兩年的策反,在民間和朝堂上制造恐慌,但是唐憲宗決心“反恐”,強化反恐怖措施,終于在元和十年剿滅了李師道黨羽,“反恐怖”行動獲得了最終成功。由此可見,自古以來反恐就是我國的重任。國內的“東突”“藏獨”等恐怖組織,常在大中型城市策劃一系列的惡意襲擊事件,給城市居民生命財產安全以及國家和平帶來了極大威脅與挑戰,所以項目針對于調查城市居民的反恐意識,了解城市居民國防反恐意識的差別。試圖拋磚引玉,為我國國防反恐調研夯實基礎。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一)調查方式、地點。該調查從2013年11月份開始,歷時一年,在海口、保定、廈門、烏魯木齊這四個不同層次且頗具代表性的城市開展。在調查中,我們選取社區、商場,廣場,街頭,火車站等人員密集、人流量大的地點。邀請路人、居民填寫《城市居民的國防反恐意識調查》問卷,并與他們聊天交流,以便進一步全面了解其對國防反恐的認識程度,參與調查者是來自不同年齡,不同階層的學生、上班族、老年人等。調查前期,我們分析了近期發生的惡意恐怖襲擊事件,查閱了大量文獻,并咨詢相關專家,初步掌握項目已有研究基礎。
(二)通過調查數據匯總,對調查問卷的部分項目進行分析,得到以下結果:
1.城市居民反恐意識皆不高,由高至低排列如下:恐怖事件高發區城市gt;燕郊重地(政治氛圍濃厚地區)gt;省會城市gt;旅游城市,四個城市中,新疆烏魯木齊雖經濟落后于其他三個城市,但是屬于恐怖分子活躍區域,人民反恐意識高,了解程度高達87%,對相關事件較為關注,且在與當地居民溝通交談中可以感知他們的不安與對所處環境的擔憂。城市居民反恐意識居于第二的為河北保定,保定屬于燕郊重地,緊靠首都北京,政治氣氛濃厚,居民對相關信息皆有了解,但不少人認為恐怖事件離自己較遠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城市居民反恐意識居于第三的為海口。海口雖位于島上,但屬于省會城市,且沿海,經濟發達,人口流動大,居民信息化程度高,相關意識了解全面,但是較之于內陸較于安逸孤立,大多是居民認為恐怖事件離自己很遠,無須擔憂。最后是福建廈門,廈門也屬于沿海城市,同時旅游業十分發達,該城市政治氛圍并不濃厚,城市居民生活平淡安逸,不太關注相關事件,多數認為恐怖襲擊不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
男性gt;女性;青年人、中年人gt;未成年人、老年人;
文化水平與其反恐意識基本成正比例,文化程度越高對相關恐怖事件了解程度越高,低文化低收入人群僅占了解的11%。
2.除恐怖事件頻發地區外的城市居民皆認為恐怖事件與自己沒太大關系 ,心理承受能力弱。
3.僅有30%的民眾積極參與配合政府的反恐教育
4.69%城市居民皆持樂觀態度,對于恐怖襲擊事件未形成不安恐慌。
5.32%的居民對于政府的信心不足。
二、我國城市居民反恐意識存在不足的原因
(一)恐怖主義危害嚴重性認識存在分歧。我國政府一貫堅持以零容忍的態度對待恐怖主義,在打擊恐怖主義方面作出了重要努力。但是通過調查結果分析,了解到城市居民對恐怖主義危害嚴重性的認識各不相同,其中不同年齡階段、不同社會群體之間也略有不同。
(二)反恐宣傳教育成效不理想。很多市民往往是在宣傳手冊上獲取反恐信息,各地開展的關于反恐宣講活動形式單一、內容枯燥乏味,取得的效果往往是“雷聲大,雨點小”,真正切身關乎城市居民的有效反恐知識無法得到較好普及。
(三)反恐教育滯后于恐怖主義犯罪新趨勢。當前恐怖主義犯罪的新趨勢,一方面國際恐怖主義犯罪在思想意識形態、活動戰略等方面出現的新動向。另一方面恐怖主義犯罪在活動地域、襲擊對象、襲擊目的及襲擊方式手段方面所發生的顯著變化,但是當前的反恐宣傳教育對恐怖主義犯罪活動的新趨勢涉及的應對策略具有嚴重的滯后性。例如,核生化恐怖襲擊的危險性明顯增大,利用黑客技術等攻擊電力或大眾運輸系統,引起社會恐慌等的恐怖活動等等。這些有別于以往的犯罪行為,其嚴重性并不亞于爆炸、劫持人質、妨害飛航安全等的恐怖活動,危害和破壞力甚至更加大,但是目前反恐宣傳及教育并不能涵蓋這些當代恐怖主義犯罪的新趨勢。
三、問題的解決對策
為了提升城市居民反恐意識,應在下一步的宣傳教育實踐過程中使用以下實踐策略:
(一)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革新宣傳教育方法。目前我國的反恐宣傳教育方法還停留在傳統的講授、討論等環節。這些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信息時代的要求。我們應廣泛采用現代信息技術、積極探索、嘗試不同的宣傳方法,如在反恐宣傳教育中采用現代信息化的宣傳方法。可將傳統宣傳教育方式和不同形式的現代化宣傳方式結合起來,以搞好反恐宣傳教育。第3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18億,其中手機網民達到5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5.8%。在日常的宣傳教育中能夠充分展示出互聯網媒介的巨大作用。反恐安全演練是反恐教育最有效的方法和檢驗手段,通過創設具體生動的環境,體驗者自身的切身感受探索等,提高城市居民反恐意識。
(二)將反恐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積極開展豐富多樣的反恐宣傳實踐活動,將反恐宣傳教育與城市居民業余休閑有機結合起來。豐富多彩的宣傳實踐活動是城市居民反恐意識培養的有效載體,應精心設計、組織與反恐技能訓練有關的實踐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培養并提高城市居民的反恐意識。還可利用典型事件進行反恐教育,如2013年天安門金水橋事件、2009年烏魯木齊“七五”事件、2008年的西藏“三一四”事件等等。
(三)強化反恐理論教育。通過發放宣傳手冊、張貼宣傳海報等等方式,實現科學、系統地開展反恐理論宣傳的目的,同時利用公益宣傳平臺,以通俗易懂的內容將反恐理論展現出來,以增強宣傳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無論是什么階層、年齡、文化水平的城市居民應對突發恐怖襲擊事件知識十分匱乏,甚至85%的人對相關知識一無所知或是錯誤的,從而也體現出相關知識的普及度及教育力度與廣度遠遠不夠。在將來的教育中,應該采用有效的手段以提高廣大民眾的反恐意識,營造一種從自我做起全社會反恐的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高銘暄. 關于我國刑法中“恐怖活動犯罪”定義之思考[J].法學雜志.2006 ( 5 ).
[2]趙秉志. 中國反恐立法專論[J].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7 (15).
作者簡介:
鄭玉童 (1995-), 女,河北人,中央司法警官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13級本科生。
鄭秋韻(1995-),女,海南人,中央司法警官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13級本科生。
高海桐(1994-),男,河南人,中央司法警官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13級本科生。
李嘉順(1995-),男,福建人,中央司法警官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13級本科生。
基金項目:中央司法警官學院2013年度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專項項目,項目編號:XYX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