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模具行業對本專業中職畢業生需求巨大,而好的模具制造技工更是難求。數控銑削技術是模具制造基礎技術之一,本文就中職模具專業數控銑削技術教學工作進行初步探索。
關鍵詞:中職模具專業;數控銑削技術;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10-0115-01
模具是工業生產的基礎工藝裝備,涉及機械、汽車、電子等多個行業,應用十分廣泛。模具行業作為我國一個朝陽行業發展迅速且對中職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大。中職模具專業培養的學生就是模具一線加工的藍領技術工人。另一方面,模具專業中職畢業生從事本專業領域的工作中最容易上手并且體現其價值所在的就是數控銑工或者說是加工中心操作工。這些職業的基礎就是學校教授的數控銑削技術課程。
一、中職模具專業數控銑削技術課堂現狀
1.知識基礎。
數控銑削技術課程作為一門專業課程都會安排在相應基礎課程之后來學習。這時候,學生已經學了相應的模具制造基礎課程如鉗工、車工、制圖、零件測量、數控編程、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等課程。一方面,學生已經掌握大量的基礎知識,能夠對其進行遷移和綜合應用,能很好的被教授,能自主學習。另一方面,學生也可能基礎薄弱,或者空有大量知識儲備,不知道怎樣去具體運用。
2.時間節點。
一般而言,數控銑削技術課程都會放在第二年來學習,時間上來說是比較靠后。一方面,學生對模具專業現狀及中職模具專業畢業生就業崗位要求、待遇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會知而后進,主動學習。另一方面,學生如果在這時候對自己的就業崗位已經有其他方向定位的話,那么枯燥的專業課程無疑更枯燥、更乏味。
二、引導知識整合階段
1.本階段任務。
引導知識整合階段是學生初始接觸數控銑床的學習階段。在這一階段中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把以前學過的專業知識運用到數控銑削加工技術中來。其中鉗工知識用于工量夾具的使用和模具產品的裝配;刀具系統知識用于毛坯切削刀具選擇;數控知識用于編寫零件加工程序;工藝基礎知識用于零件的加工方案確定;安全生產知識用于勞動保護方面;還有環境保護、模具造型與自動編程、機床維護、識圖等等;當然,這些都需要通過數控銑床來具體化和專業化。通過產品制造來讓學生入門。
2.本階段課程計劃實施。
本階段根一般一到兩周,據學生掌握過程情況,做一到兩個完整數控銑削加工模具產品零件過程。產品選擇以形狀簡單或造型規律為主。教學模式以發揮學生自主能動性為準,教學方法采用引導文教學法。這樣學生就能很好的把握過程概念,上手容易。而當學生在有意識的一步步完成任務時,整個加工過程每一部分運用的是哪些知識就一目了然,這樣也在無意識中完成知識的遷移和綜合運用。
3.本階段課程實施舉措。
為確保本階段課程目標,除了運用引導文給出知識點外,還要調動非崗位目標群體以及惰性群體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中可以參考ARCS模型,以較好地激發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動機。
4.本階段課程檢測、評估。
本階段課程的檢測和評估以調動學生積極性為基調,以完成零件的數控銑削過程為主線來進行,綜合考核學生的知識整合能力。在以自評、互評以及老師評價三者相結合的評價體系中,以老師引領為主,學生積極參與為輔,固化評價過程和基調。
三、指導自我項目制作階段
1.本階段課程任務。
指導學生完成不同類型模具數銑產品的加工,讓學生掌握數控銑削技術方向的一般模具加工方法。完成知識由點到面的整體性自我遷移,并且重要的是數控銑削專有知識也在這一階段掌握。
2.本階段課程計劃實施。
大部分時間都用在這一階段,按照學生接收水平以及數控銑削知識的難易程度,選取對應的模具類型,采用理論和實踐一體化的項目式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活動。隨著項目開展,讓學生有意識的去學習,并具備一定基礎去挖掘自身潛力,尋找諸如加工中心技術等更多的專業知識去學習。
3.本階段課程實施舉措。
總體來講,前一二個項目在兼顧知識結構的情況下鞏固學生學習興趣,中期項目用于數銑專業知識學習和拓展,后期項目重于和實際生產接軌。
本階段教學項目的開發和制定要保持開放性,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對應不同的零件產品。零件可以更改結構組合,可以增減形狀要素,以實現項目的自我開發。但是零件在結構類別要素點上要固化,以保持加工知識的完整性。課程項目開發可以參考姜大源先生的基于多元載體工作過程系統化方法。
4.本階段課程檢測、評估。
本階段課程的檢測和評估以學生項目完成過程為基調,以數控銑削技術實操為主線來進行,綜合考核學生接收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水平。在以自評、互評以及老師評價三者相結合的評價體系中,以學生自評、互評為主,老師以技術指導的身份參與評價。
四、監督實際產品項目練習階段
1.本階段課程任務。
本階段學習既是讓學生鞏固數控銑削技術專業內容的過程,又是讓學生熟悉企業模具數控銑削生產流程的過程,其強化中職畢業生動手能力強的優勢,還減少就業實習適應期,同時注重個人專長的培養和個人社會能力的綜合培養。
2.本階段課程計劃實施。
本階段課程計劃時間可以靈活安排,一般做一個為期兩周左右相對大型一點的項目。這個項目可以是通過校企合作的形式來安排,也可以是企業曾經實施過的項目。項目在老師的監督下,由學生自主練習開發生產。課堂組織形式在考慮充分發揮個人專長的基礎上可以靈活多變。教學時可以采用拼圖法、角色扮演等形式來進行。學生自主練習開發生產的具體形式可以采用PDCA循環來進行。
3.本階段課程實施舉措。
學生在本階段知識與技能積累已經完成,但即便是能力層次較高的學生要想充分的發揮還是有一定的困難。這一階段要充分發揮老師的監督作用,做好裁決和協調的工作,避免時間和材料的浪費以及其他不良情況的產生。
五、結束語
中國的中等職業教育環境和國外先進職業教育環境畢竟不同,但基礎出發點都是供應企業或用人單位的需求,都是培養一線技術人才。我們不可能把企業搬到學校里來,那么利用好當前資源,通過行為導向化項目教學,以多元載體工作過程系統項目系列來建設好課堂,針對我國中等職業模具專業學生進行數控銑削技術的培訓,引領其入門就是最有利的一條道路。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教育科學出版社.
作者簡介:
朱之偉,男(1981-),漢,四川夾江縣人,現為四川省綿陽財經學校數控專業教師,助理講師職稱,本科學歷,主要研究方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模具設計與制造)方向、數控加工技術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