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紀實文學圖書《浴火重生》,真實而文學的報告了老東北工業基地覺醒振興的數十年歷程,獲得中宣部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圖書獎。作為責編,筆者從選題策劃到采訪到作者寫作一路下來,得到很多收獲同時也引發了許多關于重點圖書的思考。做以淺顯的總結,與大家分享。
關鍵詞:圖書;《浴火重生》;體會
中圖分類號:I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8-0009-01
紀實文學圖書《浴火重生》,真實而文學的報告了老東北工業基地覺醒振興的數十年歷程,獲得中宣部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圖書獎。作為責編,筆者從選題策劃到采訪到作者寫作一路下來,得到很多收獲同時也引發了許多關于重點圖書的思考。做以淺顯的總結,與大家分享。筆者認為,首先要有根植于時代的策劃、相匹配的體例、結構和切入點,其次就是作者的選擇,再者一定是“在場”的、生動的寫作,一定有出版者的精心策劃、身心投入,以上要素都具備,還要得到多方的援助和指導。這樣,才有可能成就一部可以還原歷史、體現民生命運的重點圖書。
一、根植于時代的策劃,匹配的方式、結構和切入點
俄國批評家別林斯基曾經說過,“文學是一個民族的自覺,文學像一面鏡子,反映著民族的精神和生活,同時,文學也是一種事實,從里面可以看出一個民族所負的使命”。筆者認為,只有這樣根植于時代的策劃,這樣能夠通過對時代的書寫體現出自己國家和人民的作品,才是作為編輯不斷追求的重點圖書。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是我這們一偉大時代的重大事件,這種題裁中總會迸發無數感人至深的閃光點。只有在時代的熱點中著筆,才可能引起最廣大讀者的關注,也才可能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共和國長子”的美譽烙印在東北大地,過去這塊土地上的工業奇跡曾經鑄就了數十年的輝煌,現在關于其神奇的再生、奮起,從國家領袖到普通民眾,都寄予了太多的希冀。我們長期關注著這個題材,歷經三年最終策劃立項。以《浴火重生》提供豐富、可感的例證,來喚起大眾的記憶、沉思,來表明中國大工業的存在,來彰顯中華民族的頑強和神奇。 采用什么樣的形式來詮釋這個宏大的主題呢?在反復研討論證后,我們選擇了非虛構類的紀實文學。早在2010年,《人民文學》就率先高擎“非虛構”旗幟,呼吁寫作者走出書齋,走向現場,走向民間,以剛健行動開拓想象空間,秉筆直書為時代作傳。我們最終選擇以紀實文學的方式來創作,是為了以作者個性化的寫作,來描寫時代真實面孔。 當然,題材和形式的選擇還不能說明全部問題,使讀者欲罷不能的閱讀樂趣不可或缺,而精妙的結構和準確的切入點,正是這樂趣的入口。《浴火重生》通過“神道”和“天壇”、“地壇”、“月壇”、“日壇”這些具有祭奠儀式的象征地點組成結構框架,又將“社稷”、“人間”這樣的現實社會內容貫穿其間,既謀得形式上的新穎,又贏得了時間空間的游刃有余。同時,采用了“小角度”的切入方法。以小見大,以大量底層人物的生存生活及不同的活動來表現,文學地報告了東北老工業區覺醒和振興的過程。這樣,盡管作品所面對的多是一些看似剛硬冰冷的工業企業沉浮對象,但全書卻充滿和彌漫著濃重的人的精神情感成分與日常生活氣息。由此可見,《浴火重生》從策劃到形式、結構和切入點的選擇都是比較恰當的。
二、適合的作者選擇
好的題材一定和優秀的作者在一起,他們琴瑟和鳴,互相成就。優秀的題材可以更多的激發作者、打動作者,優秀的作者則可以用寫作,更加豐滿、美好的表現題材。《浴火重生》這一題材,需要一位充滿創作欲望和熱情、能夠詮馭大歷史背景又筆觸細膩溫潤、舉重若輕的作者。只有將作者的激情與才華和出版者的策劃相結合,才能順利產生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徐劍,本書的作者,是非常合適的人選。他是一位充滿創作激情和人文情懷的軍旅作家,他具備強悍的書寫功力,尤其可貴的是同時擁有新歷史、哲學和文化史觀以及巨大的思想穿透力。選題策劃的三年,我們一直在不斷的邀約徐劍。最終,題材的宏大和東北人的真誠說服了他。
徐劍對重大題材的把握可謂舉重若輕,將縱橫捭闔的宏大敘事,融入了普通平民百靈姓的日常生活。他完美的以“小角度”的方法,從底層的變化,來透視老工業振興,顯示了他駕馭國計民生大題材的老到和成熟,以及極強的敘述控制能力和結構能力。
三、“在場”的力量,重點圖書創作需要不斷激發參與者的激情
“在場”是文學上一種有著正面能量積累的精神流向,是富有鮮銳現實感、豐沛心靈感的精神高地。能把一部作品寫得貼近大地,貼近人們的心靈,這需要作者和出版者深入的田野調查。因為他們深深知道,重點圖書的創作要有厚土意識,一個強大的國度,必然有一種優秀的文化厚土做支撐。要創作出精品力作,別無它途,唯有深耕。即,“在場”的力量。《浴火重生》雖然講的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故事,但讀起來,卻如神話般吸引人。整個創作采訪128人次,共三省七市數十家企業。所有采訪日夜兼程的進行,而作者和出版者都樂此不疲,在每個人的講訴中受益匪淺。于是,書中有了很多催人動情的故事和人們的現實際遇,有了讓人不忍釋卷的魅力。只有通過這些或青春或蒼老,或得意或失落,或喜悅或悲傷的面孔,才能復活一個時代的悲愴和榮耀。在場具有綿厚的細密性及豐富的層次性,通過在場的場域、層次和角度的變化,參與者的激情也在不斷的被激發,這點也很重要。重點圖書的這種激情包括出版組織者自身的激情與作者的激情。當找到根植于時代的優秀題材時,出版者會不斷的深入探討它的價值,不斷認可并加深這一價值,使自己充滿激情地投入到作品的準備工作中去。同時,通過出版者與作者不斷的交流,激發作者的激情。并在后期創作中深入溝通,汲取各方面的訊息,激蕩了彼此的熱情和靈感。出版者和作者彼此互相影響,共同投身到工作的成就感中。重點圖書從來離不開這份激情。
四、出版者周密的組織、全身心的投入
重點圖書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面廣,既有宏觀的策劃,又有微觀的組織。有的作品需要長期準備,有的作品需要眾多作者、編者甚至是機構來參與,有的作品需要大量的采訪,還有的作品涉及敏感的事件或人物。在作品完成后,編校、設計、印刷、宣傳等環節也都要進行大量的配合工作。因此,在選題的操作過程中,出版組織者需要將這些細節進行充分的考慮。《浴火重生》中緊鑼密鼓的采訪安排便是一個例證。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安排有效采訪,如何鎖定各具代表性的采訪對象,如何通過溝通使采訪對象打開心扉,如何在疲憊的情況下保持作者的狀態和熱情,都是擺在出版者面前的難題。我們采取了計劃充分周密,操作系統化和規范化的方案,以大量的有效工作確保細節上的完美。于是在采訪中,作者徐劍不斷的被被訪者打動,一次次的被激發與震撼,也對共和國的大工業有了更深的認識,書寫也就更具感染力。著名女作家冰心曾寫下詩一般的警句:“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慕它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相信每一部優秀的重點圖書,都有著不同的故事和心得。 筆者簡單總結僅作拋磚引玉,期待得到更好的經驗和指教。
參考文獻:
[1]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修訂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錢鍾書.談藝錄·補訂本[M].北京:中華書局,1984.。
[3]王暉.報告文學的裂變與復興.北京:光明日報,2013。
[4]王曉艷.復活一個時代的傷痛和榮耀.北京:文藝報,2012。
[5]李炳銀. 老樹著花更美麗.北京:中青報,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