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清照在文學史上獨放奇葩,她生活在男權統治的封建社會里,她是在屬于男人世界的文壇上卻獨樹一幟的女作家。女性自我意識在她一生中占據主導地位,它以女性獨特的方式關照著整個自我和人生。
關鍵詞:李清照;情愛意識;獨立意識;憂患意識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8-0010-01
從廣義角度,女性意識從中國文學產生時就出現了。遠古歌謠《候人兮猗》中有對丈夫思念的婦女,《詩經》中也有女性意識的初現。隨著時代發展,思想文化發生了巨大變化。漢代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策的長期實施下,女性意識相對沉寂。唐代政策相對寬松,人們思想意識較為活躍,婦女地位有所改變,唐文學中女性意識比較進步,詩妓薛濤和女道士魚玄機的作品中尤為明顯。宋代女性意識得到長足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女詩人和女詞人從數量上大大超過前代,題材由閨房走向社會,最有說服力的是南渡詞壇上大放奇異光彩的巾幗詞人——李清照,被評論家譽為“壓倒須眉。” [1]卷三
一、對美好愛情的強烈向往和執著追求——女性情愛意識
封建社會的傳統婚姻締結模式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當時的婚姻是為了宗族的延續和祖先的祭祀為目的的結合。它以家族利益為重,忽視男女感情。這種模式對長期生活在父權夫權統治下的底層婦女沒有任何自主權。李清照卻勇敢的走出封建傳統禁區,她開始大膽追求自己的獨立人格和精神世界。李清照從小很不順從,不嚴于禮法,這正是自我意識開始復蘇的寫照。
在由母系社會轉向父系社會的長期生活中,女性的個體存在被男性完全占有,女性只有在性愛和母愛的狹小天地里滿足自己的情欲。李清照不再裹著禮教的外衣,沖出禮教的束縛。她在《浣溪沙》中“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表達了她對愛情的期待。李清照對她比較幸運的婚姻,在《減字木蘭花》詞中也有記載:“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詞中描寫了生活的細節,體現了愛情的溫馨。李清照和丈夫一起購買、研究金石書畫,他們為共同事業傾注了所有熱情,這種共同追求使兩人感情得到升華。當愛情受阻時,便在《一剪梅》中直接抒寫自己的相思和怨恨。盡管有離愁別恨,但也展示了她很少受壓抑的個性。她敢愛敢恨、勇敢執著,真正呈現了從禮教的禁錮中獲得解放的人性魅力。
二、對自我價值的積極要求和強烈愿望——女性獨立意識
自從進入父系社會,家庭便是女性活動的唯一空間,在這樣的生存空間,女性自我價值也只能在繁衍生命的過程中實現。從人類應該享有的社會地位和實現的人生價值來看,封建女性很難擺脫禮教束縛,然李清照卻不入俗套,使自己的聰明才智得到最大限度的實現。李清照一反常態,她并不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她用自己的獨立意識主宰了自己的行為。李清照在《打馬圖經序》中對游戲的一番解釋,真實的再現了她對整個人生不懈追求的精神,她說:“夫博者無他,爭先術耳,故專者能之,予性喜博,凡所謂博者皆聃之,晝夜每忘寢食。且平生雖多寡未嘗不進者何?精而已。”[2]序言李清照不甘于愚昧思想的束縛,她“爭先、喜博、求精”,她在打馬游戲中創作出新方法,也才能在詞壇上獨樹一幟,壓倒須眉,也才能有了詞史上的《詞論》。其中“爭先”就是提倡人們要有創造精神,也只有個人自主意識的人才能有創作精神,個體的價值在社會中才能實現。李清照不是在一味的等待時機,而是超越了俗界的束縛,在云濤翻卷、廣闊無垠的天地中長風破浪,擺脫世俗的沉重包袱,重獲了自我人生價值,實現了人格的平等,得到了別人的尊重。李清照熟讀四書五經,廣泛吸收各種優秀文化遺產,豐富了文化知識,陶怡了情操,啟發了他在禮教束縛下的女性意識,提高了自我認識世界的能力,認識自我的能力。
三、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憂慮和自我追求——女性憂患意識
李清照一生經歷了國家的破敗,她雖未弱女子,卻始終有一顆“愿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掊土”(《山樞密韓肖胄詩》)的雄心壯志,體現了她對國家興旺盛衰的憂患,對自我人生的憂思。李清照的《詠史詩》用詠史的形式,表達了自己對南宋初動蕩局面的認識,寄托了作者期望南宋王朝光復河山、統一祖國的愿望,表現了對國家命運的關注。朱熹曾說:“如此等語,其女子所能?”[3]卷140她廣為流傳的《烏江》詩,用一個閨閣弱女子和賣國投降以求自保的皇帝及朝廷官員對比,表達了她對統治者的痛恨,她將自己的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
李清照的女性憂患意識不僅體現在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她對自己生命也多有思考。她經常參加各種娛樂實踐活動,走進閨閣之外豐富多彩的生活,在自由空間中表現了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李清照在北方時在中寫他“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如夢令》)到南方后,也經常流連于波光粼粼的西子湖,寄托了她對大自然的深厚感情,反映了對自由的向往。她認為只有在生命處于自由的狀態,人才能體認到自我的存在。
總之,李清照自我意識的覺醒在女性命運中是一個超越,她尊重自我,參與社會,大量創作詩詞,據不完全統計,李清照的詞作共57首,南宋王灼對她評價:“才力華瞻,逼近前輩。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婦人,當推文才第一。”[4]卷二朱熹也稱:“本朝婦人能詞者,唯李易安、魏夫人二人而已。”[5]卷140李清照在相對寬松且自由的時代氣氛中形成了獨特的女性自我意識,她在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生活中,擺脫被男性主體意識控制著的喪失主動權的生活,探討自己的位置,尋找屬于自我的精神家園,超越作為審美主體的自我。在中國文學史上,深刻刻畫了新的女性形象,創造了有宋一代女性文學的輝煌。
參考文獻:
[1]清.李調元 雨村詞話[M]唐圭璋.詞話叢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版。
[2]宋.李清照 打馬圖經說[M].清光緒丙午年9月版。
[3][5]宋.黎靖德 朱子語類[M].北京:中華書局1983版。
[4]宋.王灼 碧雞漫志[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宋)李清照 《李清照詞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7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