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灌輸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馬克思、恩格斯灌輸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基礎。在當代經濟全球化以及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許多新變化和挑戰,我們應當堅持灌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本質地位并且全面理解其內涵,同時隨著時代的變化與時俱進,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灌輸問題進行思考。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灌輸;理論基礎;重要性;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8-0024-02
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論基礎之一,灌輸理論這一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共產國際反抗壓迫的斗爭、中國的革命與建設以及對工人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教育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新時期更加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里,在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態勢下,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沖擊中,思想政治教育問題面臨著一系列新的變化與挑戰,我們應在堅持灌輸理論本質地位的前提下,全面理解該理論的科學內涵,與時俱進,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灌輸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灌輸的有效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灌輸問題的理論基礎
思想政治教育中灌輸問題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我們知道自發論,顧名思義,就是某種思想或觀念不受外力影響而自然產生,灌輸理論即與自發論完全背道而馳的理論,它要求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反對自發論,將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灌輸和輸送到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當中,以提高其政治意識與階級覺悟。列寧在《怎么辦》一書中,詳細闡述了灌輸理論的科學內涵。
第一,科學社會主義不可能從自發的工人運動當中產生。列寧指出,科學社會主義只能是“從外面灌輸到無產階級的階級斗爭中去的東西,而不是一種從這個斗爭中自發地產生出來的東西”[1],由此表明工人運動不可能單獨產生科學社會主義,只能通過灌輸的方式進入無產階級當中。
第二,科學社會主義是從有產階級的有教養人士也就是知識分子所創造的各項理論當中產生的,不可能在工人階級當中產生,首先是因為工人階級沒有可靠的經濟及生活保障,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從事腦力勞動,只有如馬克思、恩格斯這樣的知識分子才能擔當起這個重任;其次是因為工人階級本身的文化水平使其不具有這樣的條件。
第三,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優勢也促使無產階級進行理論灌輸。這是因為“資產階級思想體系的淵源比社會主義思想體系久遠得多,它經過了更加全面的加工,它擁有的傳播工具也多得不能相比”。[2]
第四,要用通俗的語言從外面灌輸到工人運動和一切階級中去。列寧認為,“階級政治意識只能從外面灌輸給工人,即只能從經濟斗爭外面,從工人同廠主的關系范圍外面灌輸給工人。只有從一切階級和階層同國家和政府的關系方面,只有從一切階級的相互關系方面,才能汲取到這種知識。”[3]
第五,灌輸理論要與實踐相結合,這是灌輸理論的實質。灌輸理論就是要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立場以及方法,用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群眾中去進行宣傳、教育,使這些理論為群眾所接受,并最終使用這些理論去改造世界。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灌輸問題的重要性
在日新月異的時代背景下,在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灌輸問題面臨著一系列新的變化與挑戰,這些挑戰與沖擊不僅沒有抹殺或者降低灌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反而凸顯出灌輸問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并且對灌輸活動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一,經濟全球化與世界多極化的進一步發展,使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灌輸問題面臨錯綜復的國際環境。兩種政治制度的碰撞,多種經濟體制共存,各種文化背景與價值觀的差異等造成各國意識形態的不同與競爭,各國各階級都在加強意識形態領域的影響力與號召力,試圖通過灌輸本階級的思想意識形態以使其成為全社會普遍接受的思想意識。正如江澤民曾說:“西方國家從來就不允許馬克思主義在他們的意識形態中居于指導地位。西方國家都有一套系統的方法和手段,來對他們的官員、學生、群眾、軍隊灌輸資本主義思想、價值觀和政治信條。”[4]正是由于國際形勢的不斷沖擊,我們越發應該堅持進行思想政治灌輸教育,運用灌輸理論對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年進行意識形態的教育,樹立堅定的社會主義思想和觀念。
第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但是各地區、各行業之間的發展也越來越不平衡,貧富差距擴大致使人民內部各種矛盾出現,社會不和諧因素增多,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灌輸問題不得不面臨艱難地經濟環境,人們的物質需求不斷增加,甚至出現功利化,攀比之風盛行,物欲膨脹而逐漸忽視文化及意識形態領域的需要。因此,我們必須牢牢把握思想政治灌輸教育,使廣大人民群眾樹立正確的道德與價值取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
第三,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人民群眾這一灌輸客體的主體意識逐漸增強,不再一味接收灌輸而來的東西了,而是按照自己的需要與判斷,自主的選擇想要接收的內容。同時隨著受教育程度不斷上升,批判性思維也越來越普遍,人們逐漸學會逆向思維以及質疑和批判,甚至對灌輸產生抗拒與排斥的心理,對灌輸而來的內容進行反思等等,這就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灌輸問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我們對灌輸理論進行發展創新。
第四,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各種通訊設備、電子工具、網絡與媒體等的盛行,極大的開闊了人們的視野,既可以使人們第一時間接收到各種信息,也可以作為傳播與灌輸某些輿論導向、某種意識形態的工具。這對于灌輸的運用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既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輸途徑與方式,又因為傳播方式的便利而使人們受到各種不同意識的沖擊與干擾,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輸形成極大影響,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始終堅持思想政治灌輸教育,以確保人民樹立正確意識形態。
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灌輸有效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宣傳思想工作就是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當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灌輸問題雖然面臨許多新情況新變化,但我們仍應該堅持與時俱進,迎接種種挑戰,對灌輸問題進行發展與創新,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中灌輸問題的有效性與實效性。
第一,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灌輸內容,堅持灌輸內容的科學性,堅持理論創新。首先我們知道馬克思主義不是一成不變而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與時俱進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輸內容與理論也應該是與時俱進、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發展完善的,正如我國目前正著力將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主要內容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一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國情相結合的理論成果灌輸到群眾當中;其次人們對灌輸內容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思想政治教育中灌輸內容的批判性思維要求我們必須始終堅持理論創新以及灌輸內容的科學性。
第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中灌輸主體自身的素質,激發灌輸客體的內驅動力。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輸主體不僅要具有豐富的理論積累并且是所灌輸思想的堅定擁護者,同時他本身應該具有高尚的人格與素養,一個優秀的灌輸主體,可以通過言傳身教來影響灌輸客體。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輸主體應該懂得在灌輸過程中增加互動性,反對“注入式”灌輸,轉變灌輸客體被動接受的地位,使灌輸客體成為思想政治教育里灌輸活動的中心,挖掘其潛能,激發其內驅力;要充分調動思想政治教育中灌輸客體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灌輸過程,增強灌輸內容的內化效果。
第三,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輸方法進行發展與創新,實現灌輸方法的多樣性。首先,充分認識新媒體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輸活動中所展現出的重要作用,要認識清楚除了電臺、電視臺以及報刊雜志外,網絡已經成為當代信息傳播的一大重要陣地,我們應該將網絡作為灌輸思想的一種有效途徑來加以運用;其次,可以把要進行灌輸的理論精神及要求滲透到文化產品當中,同時尊重文化產品的創作規律,創作出吸引群眾眼球的文化產品,既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又達到不知不覺間進行理論灌輸的目的;再次,可以將要灌輸的理論融入到日常生活當中,有意識的建立一些與該理論相通的行為規范以增強認同感,或者把該理論體現到政策與法規制定和社會管理之中等等。總之,要充分利用一切資源,不斷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輸方法,將灌輸滲透進各種寓教于樂的載體之中,盡一切努力使灌輸客體接收所要灌輸的理論,以達到思想政治教育中灌輸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列寧選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26.
[2]列寧選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28.
[3]列寧選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63.
[4]江澤民. 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專題摘編)[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167.
作者簡介:李冰玉,女,西華大學政治學院,2013級思想政治教育碩士研究生;鐘興明,男,西華大學政治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