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實踐為基礎,從現實的人出發,揭示的人本質、人的存在及其發展規律,是馬克思主義人學的主題。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建構在“人”的基礎之上的一項實踐活動,對人的共同關注這一邏輯關系使思想政治教育與馬克思主義人學緊密聯系在一起,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應以馬克思主義人學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以此增強其實效性,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人學;思想政治教育;人的全面發展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8-0027-01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指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1]這是我們新時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人文關懷的核心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特別是要關懷人的生命價值和精神價值,關心和引導受教育者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而這一切都應根植于對人的科學認識之上。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學說正是我們在新的歷史時期要求一切工作“以人為本”的思想基礎、理論源頭,對當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具有重要的啟發和指導意義。
一、馬克思主義人學觀是以實踐為基礎的科學的人學觀
人學,就是以人這一特殊社會存在物為研究對象,探討其生存和發展的最一般規律的科學。[2]馬克思主義人學是在唯物史觀基礎上創立的關于人的科學學說,以人為本是其人學底蘊和根本原則,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其根本價值取向,也是馬克思主義人文關懷的最高體現。把實踐當作人學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通過勞動及其發展史來理解人的生存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人學的本質特征。其核心內容可從以下幾方面來理解:
(一)關于人的本質問題。
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3]這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本質的高度概括,它表明:
1.人具有實踐性的本質。人的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勞動創造了人的本身,人只有通過實踐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自己,在實踐發展中獲得自身的發展。
2.人具有主體性的本質。人的存在是一種有意識、有思想的社會存在,人在創造自己歷史的實踐活動中具有創造性和自主能動性,此即一種人格特征的體現。
3.人的本質具有歷史性。馬克思強調人的本質與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緊密相聯,社會關系不是固定不變的,因而人的本質也不是永恒的,而是表現出一定的階段性、變動性。
(二)關于人的價值問題。
馬克思主義人學認為,人的價值包括人的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兩個方面,即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它們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
(三)關于人的發展問題。
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的主線,實現每一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最高價值目標。因為人的本質在于人的社會性,所以人的全面發展是多方面的,包括人的社會屬性和社會關系、社會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會素質和能力素質的全面發展。同時,社會的發展也就要求和體現著人的全面發展。
二、馬克思主義人學為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和現實依據
馬克思主義人學以實踐為基礎,從現實的人出發并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歸向,對人的本質和人的價值問題作了科學解答,揭示了人的發展規律,是哲學發展史上一個質的飛躍。思想政治教育是建構在“人”的基礎之上的一項實踐活動,提高受教育者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的能力,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是其根本目標,[4]這和馬克思主義人學觀的發展人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一致的,因此“人”是馬克思主義人學觀和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關聯點,對人的共同關注這一邏輯關系使思想政治教育與馬克思主義人學緊密聯系在一起。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有中國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而人學思想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馬克思的人學理論以人這一特殊社會存在物為研究對象,科學地揭示了人的生存和發展的最一般規律,這為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和現實依據。
三、在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中應以馬克思主義人學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理念把現實的人作為人類發展的主體和中心,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向及其價值取向。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教育者應對現實的具體的人加以認識、理解和把握,總體工作才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這就要求我們,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中要以馬克思主義人學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具體來說,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認識和把握。
(一)正確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發點。
應將現實的人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發點。人是在生存活動中顯現和展開自身的一種歷史性的特殊存在者。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實踐性活動,我們應當立足于人的本質,從現實的人的需要出發,實事求是地分析和解決現實中存在的問題。
(二)深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實質為主體的人。應當認識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雙方都具有各自不同的主體性,要注重培養受教育者主體意識,促使他們自覺地進行自我教育,自覺塑造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質。
(三)科學地認識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定位。
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是一種培育人的活動,其本質功能應當首先指向人本身的發展,應當將社會進步與個人發展的相互促進作為其價值評判標準。而社會歸根到底是由人所組成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定位要從根本上體現人的價值。
(四)以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終極目標。
人是社會的最高目標,[5]思想政治教育要培養的是具有良好個性的能夠擔當服務社會、改造環境重任的建設者。這就要求新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注重獨立人格的培育,努力實現社會價值與個體價值的統一,促進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
四、結語
以馬克思主義人學學觀為依據,堅持以人為本是我們新時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明確的方向。在實踐中應以受教育者為核心,積極創造條件促進受教育者的全面發展,造就具有完美人格和良好素質的社會主義勞動者,從根本上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步伐。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2]袁貴仁.馬克思的人學思想[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6.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張耀燦,鄭勇廷,吳潛濤等著. 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
[5]樸泰洙,金哲華主編.教育學原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2
作者簡介:
潘凡,男,侗族,廣西融水人,碩士研究生,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學院,研究方向:法制思想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