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服務是高校各項職能中的基本職能之一。武警部隊官兵擔任著保家衛國的光榮責任,對武警戰士的身體素質要求高。在軍事技能訓練中,體能訓練是主要訓練科目之一,同時,體能也是其他科目訓練的基礎,因此,在武警部隊,體能訓練及訓練方案尤其重要。
關鍵詞:科技服務;體能訓練;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G80-05;G80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8-0031-01
一、前言
體育科學研究成果應該應用于社會。在科學研究的價值觀上,應將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緊密結合起來,以應用研究促進基礎研究,以基礎研究帶動應用對策研究。長期以來,高校體育專業科技服務較為缺乏,科技成果轉化率極低。目前,僅有的一些科技服務單位集中為體育局專業運動員服務為主,普通高校體育專業對軍隊的科技服務鮮有報道。
二、體能訓練的涵義
體能訓練實際上是使運動員的機體各器官系統功能得到協調發展, 具有從事專項競技運動能力的過程。體能訓練也是一種以發展機能潛力和與機能潛力有關的體能要素為目的的大負荷的訓練[1],科學合理的體能訓練不僅能夠提高競技能力,改善身體形態,從而提高運動水平。同時,對提高預防傷病和恢復能力也有積極的意義。
三、國內外運動隊體能訓練概況
在20世紀90年代以后,國內各支運動隊開始逐漸重視體能訓練,從認識層面上到目前為止主要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訓練自發階段,這階段國內很多高水平運動隊意識到體能訓練的欠缺,但由于當時條件所限,存在對體能訓練認識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在這個過程中,有部分教練員和科研人員已經對我國體能訓練所存在的問題有所意識,部分學者從美國、德國、俄羅斯帶回新的理念和方法,如陳小平通過在德國科隆體院的留學為國內帶回競技運動訓練的全新理念,其中就包括對體能訓練的全新認識[2];劉愛杰等學者積極推動核心訓練理念,并開始在部分運動隊進行初步應用[3]。由于這個階段從事系統體能訓練的學者還較少,還沒有形成更廣泛的影響,但對后期體能訓練的全面認識與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四、體能訓練的重要意義
隨著競技體育的不斷發展,體能訓練方法與手段也不斷完善。在近幾年內體能訓練已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并引起了廣大教練員的關注,其在運動訓練中的地位可見一斑。但是,目前武警部隊體能訓練的科學化程度不高,主要以苦練為主,缺乏系統性和科學的評價方法,因此,探索高校體育專業科技服務的可行性,并將體能訓練的科研成果應用于武警部隊意義重大[4]。
高校科技服務的資源分配比武警部隊更加齊全與先進。主要體現在實驗設備和人員分配方面,武警部隊科研技術條件落后,相應的儀器設備欠缺,需要高校實驗室的大力支持,同時,科研人員也極其缺乏。因此,需要高校協調各方面的人力、物力。因人制宜的制定體能訓練方案,取得最佳的體能訓練效果。
五、方案設計——以武警體能訓練為例
科技服務在武警體能訓練中起著先導性作用,為武警戰士選拔人才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本文以測試武警戰士的有氧耐力,為武警戰士評定有氧耐力,科學制定訓練方案。下面是方案的部分內容:
基本情況:采用心肺功能測試儀,測試時間控制在每天上午八點,實驗室溫度應保持在 19℃-21℃ ,相對濕度40-60%,室內空氣必須保持新鮮,其氧含量應保持在20.90%,受試者在實驗前1小時禁止飲食和吸煙,測試前一天不能做劇烈運動。在跑動過程中,注意受試者在運動中的不正常反應,其主觀感覺不適時,可舉手示意立即停機(停止運動),檢測者應充分注意安全保護。測試過程中,受試者的負荷方案均使用同一個方案,受試者先熱身5分鐘,初始坡度為0%,初始速度為4-7km/h,1分鐘后開始遞增到10.0km/h,之后每隔1分鐘遞增一次跑速,每次遞增0.8km/h,坡度不變,當跑速遞增到18.0km/h,加1%的坡度,然后跑速繼續遞增,坡度不變,直到被試舉手示意停止。
(1)分組:將56名武警戰士根據最大攝氧量水平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三組。具體分組方法:最大攝氧量相對值大于53ml/kg.min優秀組,43-53ml/kg.min為良好組,小于43ml/kg.min為合格組。
(2)通過一般性練習和專門性練習,發展一般耐力、速度和專項耐力。訓練時間為12周,每周5天,每天訓練4小時,上午、下午各2小時。
周期訓練:訓練方案以第一周周一為例:
方案一:適用于優秀組。
上午:勻速跑7km-拉伸-隨意加速跑
下午(1)輕跑6km(2)柔韌性拉伸(3)一般加速跑(4)1200*1,300*1(3分35左右)(5)跑坡沖坡*10個(6)放松練習
方案二:適用于良好組
上午:勻速跑6km-拉伸-隨意加速跑
下午(1)輕跑5km(2)柔韌性拉伸(3)一般加速跑(4)沖跑600*4(第一個和最后一個全力沖,中間保持1分50左右)(5)放松練習
方案三:適用于合格組
上午:勻速跑5km-拉伸-隨意加速跑
下午(1)輕跑15分鐘(2)變速跑300*6(55秒內)(3)柔韌性拉伸(4)一般力量練習 (5)放松練習
8-12周訓練方案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方案啟用前,所有戰士進行最大攝氧量等生理指標測試,之后測試負重五公里的成績,負荷的重量為7.5kg。跑步期間用秒表計時。為期三個月的體能訓練后,再次測試負重五公里成績。分析武警戰士的生理指標,最大攝氧量峰值。
小結
探索高校體育學專業科技服務路徑的探討,能充分利用資源,提高辦學效益。 通過科技服務,對武警戰士進行體能訓練,提高武警戰士有氧耐力水平,為武警戰士體能訓練提供技術指導,提高武警部隊戰士身體素質。部隊的體能訓練規定了若干訓練項目, 涉及力量、速度、靈敏、柔韌等方面的素質[5]但是一般中隊所采用的訓練項目受環境、訓練條件以及所擔負任務等因素的制約, 但基本上能夠滿足訓練的需求, 關鍵是如何合理安排這些訓練項目以取得最大的訓練效果。這樣,對武警戰士的訓練才會科學合理,才能有效的提高武警戰士的體能素質。
參考文獻:
[1]張良力,袁運平.對體能訓練的發展趨勢與我國競技體育體能訓練中存在問題的探討.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9,7(4):29
[2]陳小平.力量訓練的發展動向[J].體育科學,2004,24(9):36-40.
[3]劉愛杰,李少丹.我國運動訓練方法創新的思考[J].中國體育教練員,2007年,第3 期:4-7.
[4]林亞和,李 紅.武警機動部隊基層分隊的體能訓練.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05,1(1):24
*基金項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2013年度項目,編號:TY1307
作者介紹:徐春玲(1987—),女,黑龍江綏化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運動人體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