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倍自2012年12月再次當選首相以來,為了與美國等盟友進一步共享情報,為推動日本自衛隊參與更多海外行動做鋪墊,2013年4月,安倍再次表示欲推出《特定秘密保護法》(下稱“保密法”)。本文總結了保密法的通過及其反應,并分析了保密法通過帶來的影響。
關鍵字:日本;保密法;通過;影響
中圖分類號:D93/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8-0061-01
2013年10月15日,第185屆日本臨時國會拉開了帷幕,在這次國會上,以安倍晉三為首的日本內閣提交了一份備受爭議的法案,即《特定秘密保護法》。所謂特定秘密保護法是指指定與日本的安全保障相關的特別需要保密的情報為“特定秘密”,當這些情報被泄漏時,規定對其相關者進行責罰的法律1。
一、《特定秘密保護法》的通過
2013年4月16日,安倍提出要制定保密法,8月22日,日本政府擬定了保密法概要,并于9月4日得到了自民黨的批準。很快自民黨便向首相輔佐官礒崎陽輔提交了保密法修正案提示。10月25日,日本內閣通過了保密法,隨后又在11月26日的眾議院全體會議上獲得通過。參議院于11月27日開始審議保密法。經過了21個小時的審議后,日本政府于2013年12月6日在參議院全體會議上通過,至此,保密法在國會上最終通過,作為正式法律成立。
從4月提出制定到12月成為正式法律,以安倍為首的自民黨強力推行的保密法,歷經了八個月的時間。在此期間,盡管一直遭到日本國內各界強烈反對,安倍還是不斷推進保密法,最終在國會上強行通過并成立。
二、《特定秘密保護法》的目的及內容
關于保密法的目的,在12月6日通過的保密法全文中這樣寫道,“伴隨著國際情勢的復雜化,與確保國家及國民安全相關的情報的重要性增加的同時,伴隨信息通信網絡社會的高度發展,情報泄露的危險性也在不斷增強……鑒于此種情況,保密法通過規定特定秘密的指定、處理者的限制及其他必要事項,來防止情報泄露,以確保國家及國民的安全”。
保密法的內容涉及了防衛、外交、防間諜、反恐四個方面。防衛方面,特定秘密的范圍包括自衛隊的運用和與之相關的估計、計劃或研究,收集到的與防衛相關的電波情報、畫像情報和其他重要情報以及該情報的收集整理及其能力,與防衛力整備相關的估計、計劃或研究,武器、彈藥、飛機及其他用于防衛的物品的種類及數量等內容。保密法還對《自衛隊法》和《內閣法》做出了修改。
外交方面,特定秘密的范圍包括與外國政府或國際機關之間的交涉和協助的方針及內容中關系到國民的生命及身體保護、領域保全及其他安全保障的重要事物,國家為了安全保障而實施的貨物輸出和輸入的禁止及其他措施和方針,與國民的生命及身體保護、領域保全和國際社會的和平與安全相關的重要情報、條約及基于其他國際約束需要保護的重要情報以及該情報的收集整理及其能力,外務省本省和在外公館之間的通信及其他用于外交的暗號。
另外,保密法中還規定了該法律的適用對象,適用性評估的內容和特定秘密的保密期限等內容。適用對象為通過適用性評估的國家公務人員,而行政機關長官、國務大臣、內閣官房副長官、內閣總理大臣輔佐官、副大臣、大臣政務官不用接受適應性評估。適應性評估將包括犯罪經歷、有無濫用藥物及其影響、有無精神病史、飲酒程度等。根據法律規定,“特定秘密”的保密期限為五年,可多次延長。保密期限超過30年,則需要得到內閣批準,其中與武器、彈藥、飛機及其他用于防衛的物品相關的情報等,保密期限最多不得超過60年。該法律還加大了對泄密行為的懲罰力度,其中包括民企員工。
三、日本國內外關于保密法的反應
1.國內輿論調查
在保密法推進過程中,日本國內各大媒體在不同時間對民眾進行了輿論調查。每日新聞在2013年11月9日·10日實施輿論調查,59%反對,29%贊成3;產經新聞和FNN在2013年11月16·17日實施調查,59.2%認為必要,27.9%認為不必要;12.8%認為應該在國會通過,82.5%認為應該再過會放棄4;共同通信在2013年10月26·27日進行調查,35.9%贊成,50.8%反對5;一個月后,11月24日發表的調查結果顯示,45.9%表示贊成,41.1表示反對6;法案成立后的12月8·9日的調查結果顯示54.1%的人認為法案應該進行修正,28.2%認為法案應該廢止,反對率超過八成,支持率不足一成7。朝日新聞于2013年11月30日到12月1日實施調查,14%的人認為應該在國會通過,51%的人認為應該繼續審議,22%認為應該廢止8。日本經濟新聞在2013年11月22日-24日進行輿論調查顯示,26%贊成,50%反對9。朝日電視臺于2013年11月30-12月1日進行調查,結果顯示28%支持,41%不支持10。日本電視臺于2013年12月13日-15日進行調查,結果顯示23.1%支持,56.8%不支持11。
2.執政黨及在野黨的反應。
對于保密法,執政黨和在野黨顯示除了不同的態度。自民黨雖然在對保密法進行的研討會上通過了該法案,然而在黨內部仍有反對的聲音。作為另一執政黨的公明黨也曾在“知情權”“報道自由”等方面提出了修正法案的要求。
與執政黨不同,在野黨大多顯示出了對保密法的反對姿勢。其中日本維新會和大家黨雖然最同意通過保密法,但其中也有持反對意見的議員。民主黨反對保密法的原案及修正案,并提出了相應的反對法案。日本共產黨,生活黨和社會民主黨則認為戰犯和特別高級人脈是保密法源流的象征。在眾多的反對聲中有少數對保密法表示支持。幸福實現黨就曾經發表聲明表示要求保密法盡早成立12。
3.日本國內學者及團體的反應。
日本國內學者及各團體也對保密法也持有不同的態度。其中憲法學者東京大學教授長谷部恭男對保密法表示贊成。經濟學者池田信夫表示,該法案最大的目的是美軍持有的軍事機密的提供,應該使之成立。危機管理評論家佐佐淳行認為,日本作為軍事小國,為了拒絕向他國提供情報,保密法是非常必要的。統一教會表明贊成保密法。
對于保密法,有人持中立的意見,而更多人和團體則表示抗議。2013年11月16日,日本護憲團體“九條會”在東京召開會議反對保密法。2013年11月29日,600多名日本學者組成反對保密法的團體,12月4日,民眾在國會前集會表示反對保密法。12月7日,日本學者在法案成立后發表抗議聲明,受到超過3000人的支持。日本律師協會、日本新聞協會、日本新聞勞動組合連合也分別發表聲明表示反對保密法。全國和各地方報紙都發表社論,對保密法的危險性表示擔憂,表明其反對意見。此外,記者、藝術家、作家、各宗教團體等也都紛紛發表反對保密法的聲明。
4.日本國外的反應。
日本成立保密法在世界上也引起了強烈反響。美國國務部副發言人在2013年12月6日舉行的記者見面會上表示,對強化機密情報保密政策的進步表示歡迎。美國駐日本大使館公使Kurt Tong也評價,由于法案的成立,日本會變成更加強有力的同盟國。與美國政府不同,美國的媒體則對此表示了不同的意見。紐約時報發表《日本的反自由主義秘密法》的社論,對保密法進行了批判,指出保密法從根本上破壞了國民的知情權13。美國人權觀察組織認為秘密指定的權限、情報泄露的處罰范圍過于廣泛,為了公益有必要對其進行改正14。德國的《法蘭克福匯報》刊登了題目為《日本限制了報道自由,我們還能否被允許報道福島核泄漏事件?》的解說報道15。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納瓦尼特姆·皮萊表示保密法有明顯的懸念,不應該急于成立16。
在日本的周邊國家和地區中,韓國的《韓民族新聞》指出日本自民黨顯示了其瘋狂,日本已經明顯地右翼化17。中國央視網發表評論員文章,指出成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和通過《特定秘密保護法案》,都是日本國內右翼化傾向不斷加強的體現”。
四、保密法通過的影響
保密法成立后,在日本國內和國際上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對于日本國內來說,保密法不僅加速了日本政府的整體右翼化,強化了首相的權力,也放寬了對自衛隊的限制,使日本向著軍國主義道路越走越近。在國際上,日本的這種軍國化趨勢使得亞洲地區的不安定因素更加深化,引起了周邊國家對日本的不滿和警惕。
通過保密法的推進過程我們不難看的出,日本的政壇已經出現了自民黨“一黨獨大”的局面。保密法成立后,日本內閣在隨后的12月17日召開會議,一天之內通過了新《防衛計劃大綱》以及《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和國家安全保障戰略3份有關安保政策的重要文件。對內曾加軍費,對外加強了與韓國、澳大利亞、印度和東盟的聯系,對華則制定相關機制。安倍內閣以行動證明了成立保密法是在為日后擴張軍備,建設軍事大國做準備,并為保守勢力的政策做鋪墊,最終促使日本國會修改和平憲法。
日本保密法的成立加重了世界的不安定,對亞洲地區的影響尤為明顯。《紐約時報》直言,該法案將使日本與其戰后的“和平主義”漸行漸遠。對中國來說,尤其應該予以警惕。第二次安倍內閣成員中,不乏鷹派人物,右翼色彩濃重。政府的右翼化則加重了中日在歷史遺留問題方面的分歧,更容易出現外交摩擦。在以后的中日外交關系中,信息的不公開和日本政府的右翼化,將是一道很難跨越的障礙。有了保密法,信息變得不公開,使得民眾無法了解事實真相,造成民眾對中國的誤解。
總結
日本曾于2011年討論過旨在強化國家秘密管理體制的《秘密保全法》,當時并未通過。兩年后,與《秘密保全法》如出一轍的《特定秘密保護法》卻通過了國會審議。這意味著日本政府正在逐漸偏離民主與和平的道路。日本政府和民眾關于保密法持有不同態度的狀況將會如何發展,此外,安倍曾經表示將設立第三方機構,對特定秘密的設定進行監督,該第三方機構將如何設立,設立后將有怎樣的反應及影響,這將是我們日后值得關注的問題。
注釋:
1.http://ja.wikipedia.org/wiki/
2.http://ja.wikisource.org/wiki/
3.http://mainichi.jp/select/news/20131112k0000m010104000c.html
4.http://sankei.jp.msn.com/politics/news/131118/plc13111812030007-n1.htm
5.http://www.47news.jp/47topics/e/247016.php
6.http://www.47news.jp/FN/201311/FN2013112401001738.html
7.http://www.47news.jp/CN/201312/CN2013120901002123.html
8.http://www.asahi.com/articles/TKY201312010146.html
9.http://www.nikkei.com/article/DGXNASFS2401G_U3A121C1MM8000/
10.http://www.tv-asahi.co.jp/hst/poll/201312/index.html
11.http://www.ntv.co.jp/yoron/201312/soku-index.html
12.http://the-liberty.com/article.php?item_id=7020
13.http://www.nytimes.com/2013/10/30/opinion/international/japans-illiberal-secrecy-law.html?smid=tw-share_r=3%20Japans
14.http://www.hrw.org/ja/news/2013/11/25
15.http://www.faz.net/aktuell/feuilleton/medien/japan-schraenkt-pressefreiheit-ein-duerfen-wir-ueber-den-atomunfall-in-fukushima-noch-berichten-12698514.html
16.http://www.asahi.com/articles/TKY201312020479.html
17.http://japan.hani.co.kr/arti/international/16126.html
參考文獻:
[1]呂耀東 總體保守化與政治右翼化的關聯性分析-兼論第23屆參院選舉后的日本政局[J].日本學,2013年,(第5期)。
作者簡介:馬俊玲(1986-),女,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河北大學外國語學院日本語言文學專業在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