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手工》課程綜合性、技術性和應用性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要緊緊圍繞理論教學與工作實踐相結合;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要增強知識性、趣味性和應用性;在教學手段的選擇上,要“示范”和“啟發”并重。
關鍵詞:學前教育;《手工》課程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8-0076-01
手工是一種鍛煉創造思維和開發動手能力的活動,《手工》課程是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手工》課程學習將為學生今后從事幼兒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手工課在中職幼師教學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筆者以中職美術教師的親身經歷,結合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手工》課程的特點,從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手工》課程教學亟待解決的難題著手,對加強學前教育《手工》課程教學提出若干對策建議以供參考。
一、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手工》課程的特點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手工》課程具有如下的特點:
(一)綜合性。《手工》作為學前教育的專業技能課,同時融合了幼兒園活動設計、舞蹈道具制作、游戲活動等課程的內容,具有很強的綜合性。
(二)技術性。《手工》課程不同于普高的手工制作課,其培養目標是在掌握必備的理論基礎知識和專門知識的基礎上,重點培養學生從事幼兒教學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技能。因此,課程教學應該更側重技術指導。
(三)應用性。中職開設《手工》課程主要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讓學生在畢業后能夠從事幼兒手工活動的教學工作,更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根據相關色彩造型原理和制作工藝技術,以便在幼兒園布置和游戲舞蹈活動道具制作上得到創造性的應用。
二、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手工》課程教學亟待解決的難題
(一)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的匹配度有待增強。
中職教學目標是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但是在《手工》課程教學過程中,容易忽略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求,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沒有按照這一培養目標來設計教學活動,導致實踐性不夠,導致學生無法達到社會實際崗位的要求,造成理論知識沒學精、實踐能力不達標,模糊了自己的目標定位,從而影響了人才培養的質量。突出表現在:往往是學生通過手工課程學到的能實際運用到幼兒園的偏簡單,稍復雜一些的手工作品就無法獨立完成,導致手工制作水平難以滿足幼兒園的發展需要。
(二)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創新性有待改善。
《手工》課程教學中,有的教師不注重采取先進直觀的教學手段來充實自己的教學活動,忽視了實例教學、問題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等方式和教學法的重要作用,導致教學信息量偏小。加之部分中職學生美術基礎差,尤其是在新生制作手工作品時,會感覺制作比較困難,易對手工課的學習產生懈怠情緒,更使得教學效果不佳。
(三)教學內容和教學實踐的豐富性有待提高。
手工課程是一門包含紙藝、泥工、繩藝、布藝、綜合材料等多個學習內容的課程,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由于課時有限,有的教師往往只重點教授紙藝這部分內容,對其他知識點只做簡單理論講解和圖片欣賞,導致出現學生到工作崗位上“只會看、上手慢”的尷尬局面。
三、加強學前教育《手工》課程教學的對策建議
《手工》是學前教育專業重要的專業技能課,其學習效果如何,將直接影響學生在今后工作中的表現,進而影響到學校教學質量和聲譽。而扎實抓好《手工》教學,主要是通過課堂形式來完成的,所以要切實抓好課堂教學這一中心環節。
(一)在教學過程中,要緊緊圍繞理論教學與工作實踐相結合。
對《手工》專業課美術教師而言,不應僅局限于課堂,因為所講授的內容都有實際的應用。因此,手工教學時,應在示范某一作品時結合幼兒園具體情況,預先提問并詳細說明這樣的手工制作可以應用在哪里,從而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用,能夠學以致用,從而激發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提升。與此同時,手工教學和活動設計實踐課相結合,盡可能的讓學生在活動設計課程的時候加入手工制作的元素,通過活動設計實踐來體現手工課程的學習成果,使之相得益彰。
(二)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要增強知識性、趣味性和應用性。
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針對學生今后的任職需要,從趣味性強、兒童感知熟悉的、簡明又易于制作的題材入手,來設置相應的符合兒童的制作能力的造型手段和表現形式等教學內容。比如泥工、紙工、廢品工、編織、剪貼等。同時,針對手工教學與各學科聯系緊密這一特點,美術教師在教學中可把手工教學與各學科教學緊密地結合起來,通過這些相關課程來豐富手工制作內容。比如《幼兒教育學》課程要求了解幼兒學習手工的知識,因此可在編寫活動教案中,以幼兒手工制作為主題;在活動設計課上,可利用廢舊紙板、紙殼、彩色紙制作小房子的立體手工作品來作為活動道具;在舞蹈課上,可利用卡紙、松緊帶制作松鼠、大象、熊、狐貍、駱駝等動物,做些頭飾作為舞蹈裝飾等等。
(三)在教學手段的選擇上,要“示范”和“啟發”并重。
一是要注重示范教學。在美術教學中許多技法問題僅用語言表達是遠遠不夠的,特別是注重操作的手工教學,必須加強示范。這就可以借用多媒體的直觀性,選擇相關視頻,把手工制作步驟放大化,讓學生更加清晰的觀察每一個步驟的細節動作。教師在課前一定要熟悉教材,熟練掌握制作技巧,以保證示范的規范性、熟練性,使視頻講解與示范配合自如。課前準備的范作或其他可視性的形象資料在課中適時演示,進行直觀教學,可使教學更加生動,學生思維得以啟發,構思得以馳騁。
二是要注重啟發教學。教師要經常和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想法并提出適當建議,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挖掘潛在的創造力。在課堂練習中,要對癥下藥,對學生的疑問要耐心解答,鼓勵學生對手工制作有自己的獨特想法和見解。例如,在講授《吊飾制作》課程時,筆者先讓學生按書本要求制作單種剪貼畫造型,在制作過程中啟發他們大膽創新,找出更多實用的圖形。果然,學生解決了在吊飾布置中千篇一律的問題,有些手工制作還可以掛在家里做裝飾,學生對這樣的學習就非常感興趣,教學成效就比較明顯。
參考文獻
[1]沈建洲著:《手工基礎教程》[M],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3年版。
[2]張華著:《課程與教學論》[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作者簡介:代宇沁,女,1987年9月,湖南張家界,大學本科,張家界旅游學校,美術專業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