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市場、企業對中職畢業生的職業道德、敬業精神、紀律意識、心理承受能力、合作溝通能力等素質越來越重視,立足于此,如何全面培養學生素質,創新學生管理以適應市場要求,成為目前中職學生工作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與此相應,如何創建一支適應市場、適應當前學生發展需求,具備心理學、教育學等綜合素質、具有強力學生工作指導能力、組織能力、適應能力的學生自主管理隊伍已勢在必行。
關鍵詞:中職生;自主管理;中職自主管理隊伍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8-0086-02
隨著社會的發展,市場、企業對中職畢業生的職業道德、敬業精神、紀律意識、心理承受能力、合作溝通能力等素質越來越重視,立足于此,如何全面培養學生素質,創新學生管理以適應市場要求,成為目前中職學生工作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與此相應,如何創建一支適應市場、適應當前學生發展需求,具備心理學、教育學等綜合素質、具有強力學生工作指導能力、組織能力、適應能力的學生自主管理隊伍已勢在必行。
從現實的調查走訪中發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尚停在口號式實踐層面,學生總是教師管理和控制的對象,忽略了學生的自主性和自主管理的能力,導致學生厭學、甚至對立,也讓教師自身陷入到班級、學校雜物中,以致無暇鉆研管理業務,影響個人管理水平的提高。其二,中職學生管理隊伍綜合素質不能適應市場和社會發展,在對學生進行心理評估、心理指導、市場預測、就業指導及適應學生當下發展的活動設計等方面尚存在不足,需進一步提高。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想把中職學生培養成為社會所需人才,管理隊伍必先成為有“魚”和“授漁之法”之人,如何建設管理隊伍,成為我們中職學校當務之急之事。
一、立足市場和企業,構建科學合理的管理隊伍建設目標
通過“內培外引,校企互聘”等方式,多措并舉,建立一支對學生工作能組織、能分析、能指導、能協調、能說會做、專兼互補的學生管理隊伍。具體建設目標為:
(一)建設三級人才梯隊:
1.骨干管理人員:解決自主管理理論的研究及方向的定位、指導,到企業適度兼職,具一定企業經驗。
2.骨干德育指導教師:能領略學校自主管理主髓思想,正確指導 專業部、學生會、班委會開展工作。
3.專業管理指導教師:
心理干預師:從學生心理出發,對管理和活動進行論證和心理干預指導,保證管理可操作和持續。
兼職德育輔導員:加強校企文化融合,把企業文化引入校園,為學生進入社會和企業做準備。
程序開發人員:借助網絡為管理服務;參與管理,為學生評價的信息化和研發自主管理系統軟件開發做鋪墊。
(二)以團隊建設為著力點,加強班主任、學生干部隊伍建設,培養團隊精神,提高管理效果。
(三)加強自主管理機構隊伍的師德建設,培養其為人師表、敬業愛生、互相合作、勇于奉獻、不計得失的奉獻精神,使其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
二、以適應學生發展需求為目的,做好“三平臺、五支撐”隊伍建設
立足管理隊伍德才兼備、管理與服務并重的工作要求和中職教育的特點,在多年管理經驗的基礎上,我提出了三平臺、五支撐體系的建設方案----師德建設平臺、業務能力建設平臺、實踐能力建設平臺,學歷教育支撐體系、團隊進修支撐體系、團隊培訓支撐體系、團隊科研支撐體系、團隊實踐支撐體系,根據三平臺、五支撐體系的內在要求,加大管理隊伍的培養和管理力度,構建適應社會、市場發展、適應學生當前發展需求的合理管理隊伍梯次結構,完善培訓制度和評價考核機制,注重專業培養和團隊建設,加強隊伍人員能力培養,從師德教育、學歷教育、業務進修、分模塊專業能力培養以及校本教育培訓、成長數據庫建立、組織考察、企業鍛煉、校企互聘、社會實踐等途徑全面落實隊伍建設。
(一)重視管理隊伍師德平臺建設,建設一支講政治、講奉獻、為人師表、勇于進取、全身心投入管理的德育隊伍。
為進一步增強管理隊伍教師的職業使命感、責任感,學校建立了師德培訓制度,精心設計師德建設內容,大力實施“鑄師魂、育師德、樹師表”教育活動,大力加強思想政治培訓工作,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樹立愛崗敬業、樂于奉獻、愛生如子、從教樂教的職業道德觀。過程中,注重思想建設和個人作風建設想結合,把學習教育貫穿年度始終,做到集中學習和個人自學結合,做筆記與撰寫心得體會集合;同時,通過踐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為切入點,加強師德考核,明確師德行為“十不準”,簽訂師德建設責任書,實施師德考核和一票否決制,開展師德師風自查自糾,落實師德承諾。利用例會、寒暑假、周末等時間,舉辦師德講座、師德先進人物學習、《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及心理學、教育學等校內培訓,做好市級、校級師德標兵的推舉工作,師德建設的常態化開展,有力提高了管理隊伍的政治素養和教育理論水平,培養了良好的師德師風,保證了正確的政治方向。
(二)多途徑搭建管理隊伍業務能力建設平臺,完善管理隊伍知識結構,提升德育隊伍業務能力。
1.創設條件和環境,多措施鼓勵管理人員業務進修,提升業務能力。
(1)對德育管理隊伍分模塊實施專業能力培養 。
在以市場就業為導向的大前提下,以人為本,從學生管理方向定位、校企文化結合、心理在團隊中應用、工作方法指導及管理的信息化五個模塊著手,分門別類實施、培養管理隊伍的業務能力,支持、選派管理隊伍人員到業務模塊相應的國家大學進行進修,參加專業能力相應的國家、省地級學術會議、培訓;鼓勵管理人員進行心理評估師學習與考取,選派管理人員到企業頂崗實習、適度鍛煉。教師培養形成梯隊,管理隊伍業務素質明顯提升。
(2)做好以專家引領、經驗交流、自我研修為路徑的校本培訓工作。
學校高度重視校本培訓工作,采取“引進來,走出去”的隊伍培訓思路,精心設計培訓內容,嚴格落實培訓責任,通過外出學習聽專家講座和邀請知名專家進校指導和示教,立足、發揮網絡資源優勢定期下載專家視頻,不定期組織班主任學習、探討,利用好班主任經驗交流平臺,案例共研、交流反思,同時,協同教導處制定教師學歷提升方案,引導管理隊伍加強自我理論學習和管理學習,通過結合實際的培訓,管理隊伍素質明顯提升。
(3)加強團隊科研,推動管理隊伍的素質建設。
我們把科研能力和水平作為提高、促進管理質量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我承擔了學生自主管理模式創新的課題研究,藉此,我校也要求以班主任為核心的德育管理者全員參與學生自主管理模式創新課題建設中,其中,機電部、計算機部負責學生自主管理有效載體子項目的建設工作,數控部負責學生自主管理機制子項目建設工作,幼師部負責特色班級建設工作,各部建設卓有成效,在合力之下,各部共同編寫《中職生實用禮儀與訓練》讀本1套,《中職生國學誦讀》德育教材1套,促進了管理隊伍科研能力的提高,加強了團隊和諧與合作,提升了管理隊伍的科研素質,為指導學生提供了能力基礎。
(4)加強團隊建設,培養管理隊伍團隊合作精神。
日常管理中,學校在班主任層面建立“政教處—專業部—班主任”三級管理網絡,學生層面建立學生會、班委會及學生社團。通過制定共同的、可提升的愿景和目標,開展各級層面的培訓,增強團隊成員間認同;開展班主任經驗交流、聘請專家來校講座,企業鍛煉、外出學習,大力推進演講、知識競賽、征文、趣味運動等豐富多彩的學生集體活動,培養有效的溝通、合作及相互信任。過程中,推行團隊合作、加強團隊競爭、借助團隊活動、做好團隊評價,通過健全考核,利用激勵機制等手段,積極創建“團隊一體化”格局,形成“隊榮我榮,隊恥我恥”的工作風貌,促使班主任和學生會(含班委會)兩個管理團隊,目標一致、精誠合作、團結互助、攻關克難、愉悅成長,從而全面指導、落實、實現學生自主管理。
2.立足學生創業需求,構建管理隊伍實踐能力平臺,提升管理隊伍實踐能力。
為適應學生創業需求,學校大力提升管理隊伍實踐能力,以便更好的指導、服務于學生。
(1)行業培訓 在校企合作的理念下,與學生企業頂崗實習相適應,選派骨干管理人員行業培訓,到企業適度鍛煉,了解企業文化,熟悉企業管理方式及方法,從而為更好的指導學生適應企業而提升能力。今年來,我們嘗試外派老師參加行業培訓,熟悉行業制度、了解行業用功需求,從而為培養適應行業發展的中職人才而積蓄知識和能力。行業培訓知識良好反饋于日常的管理實踐,成為學生適應社會的啟蒙之燈。
(2)校企互聘 與行業培訓并行,積極構建校企業合作的途徑與方式。通過積極需求企業合作,聘請企業行業的專家為我校學生自主管理隊伍的兼職管理人員,把企業的管理方式和企業對人才的用工要求及企業管理的方法與經驗引入學校,在引入企業文化同時,模擬實踐企業管理方式,既增強了對校內學生的企業適應指導,又增強了學生對企業及市場的認同,極好地適應了學生創業基礎需求。
總之,我們應當重視企業和社會發展對學生能力的影響,從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入手,從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的養成入手,以服務為己任,以培養適應社會和企業發展的學生能力為目標,構建學生自主管理隊伍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