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業是民生之本。少數民族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通過簡要介紹新疆南疆少數民族高校畢業生就業現狀,在深入分析就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后,重點從五個方面提出了促進少數民族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少數民族;高校畢業生;就業
中圖分類號:G647.38 文獻標識碼:A 文 章編號:1671-864X(2014)08-0090-01
少數民族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內容,是南疆少數民族地區的一個熱點、焦點、難點問題,是各級黨委關注的一項重點工作。近年來,各地州市黨委高度重視少數民族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采取市場引導和計劃安置相結合的辦法,通過提供崗位、加強培訓、人才服務、職業介紹等多種方式,切實推進少數民族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然而,結構性失業與一些崗位人才短缺的現象依然存在,這不僅直接影響了少數民族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還影響了當地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
一、少數民族高校畢業生就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部分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期望值過高。
大多數少數民族高校畢業生認為只有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才叫就業,從事個體等自主經營,不叫就業。一些少數民族高校畢業生認為自己上了大學,就理應留在城市工作,對到基層和生產一線就業的心理準備不足,不愿意到連隊工作,更不愿意從事包地、養殖等工作。
2.部分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觀念陳舊。
一些少數民族高校畢業生習慣于“等靠要”,等政府安排工作,向政府要工作,沒有就業的市場觀念;一些畢業生找工作的態度消極被動,守株待兔,認為“工作”會主動上門找他們,在就業面試時,往往缺乏積極的表現;就業競爭意識淡薄,缺乏就業危機感,他們不僅不能主動創造就業機會,甚至就業機會來了也不能抓住。
3.部分少數民族大學生專業結構不合理。
一些少數民族高校畢業生所學專業和團場發展所需人才不匹配,學習專業面較窄,所學專業也多與團場長遠發展所需人才資源不對口。
4.部分少數民族大學生語言障礙嚴重。
通過近幾年公務員公開招錄和事業單位招考工作發現,少數民族大學生在語言方面存在嚴重障礙,影響了他們就業。一些少數民族畢業生在上大學期間預科漢語學習一年,只能書寫、看懂漢語,語言交流十分困難,嚴重影響他們在社會上的交往能力和應付工作的能力,無法勝任日常工作的基本要求。
5.可提供就業的崗位嚴重不足。
一是由于體制機制原因,機關事業單位編制少,再加上逢進必考的制度約束,無法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二是南疆經濟社會發展滯后,沒有可提供大量就業崗位的大企業和企業集團;南疆現有的企業利潤率不高,工資待遇較低,工作生活環境較差,勞動強度大,業余文化生活單調,缺乏科學有效的管理制度,導致少數民族勞動者不愿意到企業就業。三是缺乏有力的財政支持,沒有充足的資金去開發更多的公益性崗位和提供更加全面的就業培訓。
二、加強少數民族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主要措施
1.優化就業環境,加強宏觀指導。
一是出臺鼓勵少數民族畢業生自主創業政策,獎勵重才、愛才企業, 著力營造民主和諧的工作環境和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塑造良好的重才、愛才、育才環境;二是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盡最大努力滿足少數民族高校畢業生精神上、生活上和創業成才上的需要;三是大力宣傳在經濟建設第一線及基層單位中奮斗成才、艱苦創業、做出貢獻的畢業生優秀事跡, 積極引導高校畢業生理性地認識就業形勢,促使少數民族畢業生轉變就業觀念。總的來說,要精心營造一個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大舞臺,關心他們的工作、事業和家庭,為他們實實在在地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難,使他們在思想上、感情上融入到社會中去,這樣才能切實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
2.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為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提供制度保障。
充分發揮宏觀調控政策的導向性作用,注意增強擴大內需在解決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問題上的針對性,出臺扶持畢業生就業優惠政策,讓民營企業、基層就業或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成為少數民族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對于自謀職業少數民族高校畢業生,在資金、稅收方面給予優惠政策;少數民族畢業生畢業后,由勞動就業機構進行就業知識技能培訓;出臺專門政策,鼓勵少數民族畢業生在異地就業,以更好的發揮自己的才能等等。建立“少數民族人才基金”,用于解決少數民族高校畢業生安置工作中諸如發放住房補貼、修建引進人才周轉住房、對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才進行獎勵以及定期慰問等方面,為少數民族高校畢業生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從而促進南疆地區的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3.采取措施拓寬就業渠道,加大少數民族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力度。
一是充分利用就業市場,采取走出去的戰略,實行統一組織的勞務輸出,促進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二是突出“四個優先”:在國家機關和國有企事單位招錄工作人員時優先考慮,在教育系統特定教師崗位招聘中優先考慮,在基層維穩力量隊伍配備上按照“1+3+3”模式(即1個連隊配備1名公安干警、3名協警和3名民兵)優先考慮,在南疆基層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人員招聘上優先考慮。三是在組織實施“選聘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任職”、“三支一扶”、“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等項目中優先考慮少數民族畢業生的招錄和使用。
4.加大少數民族畢業生培訓力度,提高少數民族高校畢業生的職業技能。
優先選拔少數民族高校畢業生到對口支援省市參加專業技能培訓,在增強他們的專業技能素質的同時,打開他們的思維,開拓他們的視野,轉變他們的觀念;利用黨校、職業技術學校和疆內高校等培訓機構,加強漢語學習和技能培訓,重視提高少數民族畢業生的綜合素質;依托培訓機構和骨干企業,加快畢業生實(見)習基地建設,縮短畢業生與社會需求差距。
5.加強宣傳引導,切實轉變少數民族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觀念。
充分發揮電視、報紙、網絡優勢,大力宣傳教育,轉變部分少數民族高校畢業生陳舊的就業觀念、自由散漫的生活作風和“等、靠、要”的懶惰思想,增強就業的市場競爭意識和主觀能動性,形成少數民族高校畢業生自主擇業、自主創業和非公經濟企業就業等多種形式相結合就業模式,全面推進少數民族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
總之,新疆南疆地區少數民族人口眾多,少數民族高校畢業生的比例較大,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惠及民生、關乎社會穩定的系統工程,需要社會的廣泛關注,需要各級政府的不懈努力,需要少數民族高校畢業生本人的積極配合。只有這樣,南疆地區少數民族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才能妥善解決,才能有效促進該地區經濟社會各項事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才能真正實現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
參考資料:
[1]何建忠《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及對策分析》。
[2]劉會、劉艷 《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與創業問題的思考》。
[3]王天玉《少數民族就業問題的促進和探究》。
[4]王建平《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問題淺析》。
作者簡介:蔣霞,出生于1973年6月;籍貫:重慶墊江;單位:農三師駐喀什城區社會事務管理服務中心;職稱: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