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輔導員承擔著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習生活指導、心理健康輔導等工作,是大學生的引路人。但是,由于制度和社會傳統觀念的限制,高校輔導員始終處于一種尷尬的境地,給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帶來非常大的影響,輔導員流失非常嚴重,必須加強輔導員專職化、專業化發展,同時,完善輔導員的考核激勵制度,也能很多程度上促進輔導員隊伍的專職化、專業化發展。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專職化;考核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8-0096-01
自1952年國家提出在高校設立政治輔導員伊始,至今高校政治輔導員已是一個專職輔導員穩定在10萬人左右及5萬名兼職輔導員的龐大的群體。但是由于教育制度和社會傳統認識的限制,輔導員的身份處于尷尬境地,很多人認為“只有專業上不去的教師才來搞輔導員工作”,“任何專業的人都可以搞輔導員工作”,輔導員在高校里扮演了“辦事員、收費員、勤雜工、保姆、消防員”等角色,在學生中聲望不如任課教師,學生對高校輔導員也缺失了應有的敬重,輔導員的付出與別人的認可嚴重失衡。
輔導員承擔著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學習生活指導、心理健康輔導以及突發事件的處理,具體涵蓋了學習指導、心理健康教育、素質教育、就業指導、誠信教育、法制教育。輔導咨詢這一塊非常繁雜,輔導員對學生的生活學習事無巨細都有涉及。而生活輔導是最為艱巨的工作,包括學生的日常生活關心、貧困生資助、學生心理保健以及社團指導等方面。現今社會競爭日益加劇,學習就業壓力攀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比較普遍,心理疾病突發事件增多,學生間相處障礙增多,突發意外事故率增大,對輔導員的工作產生了巨大的壓力,高校輔導員全天候處于工作狀態中,精神壓力倍增。
輔導員工作的復雜性和廣泛性,要求輔導員必須具有并儲備多學科知識,在進行高校輔導員招聘培訓時,應注重考察學科背景,應該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心理、政治、法律、社會、教育等學科背景。而現今很多高校輔導員招聘時,看重的不是學科背景,而在于輔導員的出身——是否出自“211”或“985”院校,而不是考察學科背景。同時,經歷簡單的入職培訓后,便鮮有再培訓的機會,使高校輔導員的自我價值感漸漸滑落,因為自己的工作崗位是隨時任何人都可以代替的。如今,高校輔導員在對學生提供咨詢服務、就業指導、心理咨詢等管理服務時大多存在非專業化狀態。這樣長此以往,高校輔導員并不能完成自身角色的訴求,并不能充當大學生的引路人。所以,高校輔導員專職化發展勢在必行,且十分緊迫。
劉麗娜在輔導員專職化研究中指出,輔導員的專業化要求主要是針對輔導員所應具備的專業方向培養他們,暢通他們的發展渠道。要求輔導員應具備相應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而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勝任輔導員這一工作。所以,在發展輔導員專職化的同時,輔導員管理培訓制度也必須進行相應的改革,進行專職培訓,分工明確,職責劃定,對于一些特殊的管理服務,比如心理咨詢等,必須持證上崗。發展高效輔導員工作的專業化,才能促進高效輔導員的專職化。高校輔導員專職化發展提升了輔導員的社會職業認同,也是保證高校輔導員隊伍穩定性的必要措施。同時,為輔導員提供專業支撐,搭建科研平臺,在科研方面盡量向一線輔導員傾斜,將一線輔導員作為重點培養對象,完善輔導員專業化發展。
教育部關于輔導員隊伍建設也給出了指導性意見,在《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中就指出:“輔導員班主任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輔導員應當努力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且由此可見,高校輔導員不僅是學生管理者,也是教育者,也應劃入教師隊伍,對高校輔導員的地位給予了明確規定,輔導員既是教師又是黨政管理干部的雙重身份也得到了教育部的明文確認。
然而由于輔導員工作的復雜性和特殊性,工作業績并不能像任課教師一樣用課時工作量或者是用科研成果衡量,輔導員缺少上課時間和精力,也無法集中精力來進行科研,依這一現狀,大部分輔導員在進行職稱評定時已經處于不利的境地。目前高校輔導員普遍存在地位低、待遇低等現象。在進行高校輔導員專職化進程中,必須遵循科學發展理念,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大膽改革、創新制度,對輔導員的管理考核進行制度保障,完善高校輔導員激勵機制。完善績效工資改革,但是由于輔導員工作的內隱性和復雜性,對輔導員隊伍也要保證必要的津貼。對輔導員實行雙重身份的管理,即既可以按照輔導員職稱評審標準評聘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或相關學科的專業技術職務,也可以根據工作年限和實際表現晉升相應的行政職務。
對輔導員的考核,也應該根據本校的戰略目標和組織文化來進行衡量,將考核項目分作傳統項目和創新項目,創新項目內容一方面應該包含教學和科研,另一方面也應包含學生活動和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不僅要考量輔導員顯性的工作業績,也要考量輔導員所具有的內在的、穩定的、可被衡量的特性,比如知識、技能、態度。
高校輔導員的專職化發展,激發了輔導員的職業認同感,促進了輔導員職業的長久發展,有利于學生工作長久、深入的開展和學生工作水平的提高。輔導員專職化發展,必須要合理地解決輔導員的考核制度。完善輔導員考核機制,也促進了輔導員專職化發展。
參考文獻:
[1]邵鳳雨,《基于勝任力模型的高校輔導員績效管理模式研究》,2008年5月.
[2]朱煒,《高校輔導員角色沖突的調查與分析》,2008年,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3]劉麗娜,《淺析高校專職輔導員隊伍的職業化和專家化發展》,中國校外教育,2008年。
[4]劉穎,《新時期高校輔導員的職業能力構成要素分析》,科技視界,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