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國的教育制度也在隨之改進,但是我國教育體制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受封建教育的思想也比較嚴重,特別是在我國一些不發達的農村地區,這種思想的表現更為嚴重,使得農村教育中男女的發展很不均衡,針對這些不均衡現象,我國必須加強農村教育體制的改革,促進農村教育的發展,才能帶動整個社會的發展。
關鍵詞:教育制度;教育思想;男女發展;農村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8-0116-01
前言:我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農村的發展對我國整個現代化事業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如果農村教育事業得不到發展,那么整個社會的進步也將變得十分緩慢,甚至得不到發展。
一、農村教育中男女發展不均衡的相關現象
1.女生學習成績整體比男生好,尤其是尖子生比例更高。從生理學來說,女生的形象思維比男生的好,而男生的抽象思維要比女生好,農村教育一般是針對中小學生而言的,在這個階段,農村的教育一般偏向于文科類的教育,專業性較強的教育很少,這恰恰符合女生學習標準,女生的學習成績要明顯的好于男生,果按照平時表現來看,如果排表現最好的10個孩子,女孩子最少也有8個,經過調查顯示,在尖子生中,女生的學習成績整體上比男生的更好。甚至學校會有這樣一種現象,女生多的班級,班級整體成績要好于其他班級。
2.女生自控能力強,心理較成熟,男生則較差。在一項調查中,對農村教育中不同性別的兒童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t=3.163.顯著水平p=0.002<0.1,說明兒童的自控能力在性別上存在著顯著的差異。經過調查分析顯示,男生自控平均分是40.93,女生的則是45,說明女生的自控能力明顯高于男生。一般來說,女生普遍要早熟一兩年,她們的理解能力、學習能力、自理能力都要好一些,特別是對于農村女孩來說,甚至這種心理年齡的差距要更大。
3.女生在班干隊伍或學校的各種活動或團隊中占的比例大大超過男生。在農村學校中,一般要競選班干隊伍,主動參加競選的,多半都是女生,班級里的班長、小組長、課代表,也多由女生擔任,一般一個班需要7個班干部,期中就有5個是女生,只有兩個是男生。老師們覺得女生心細,更負責任一點,而男生們也不愿意做班干部這些事情,他們更愿意把時間用來玩。
二、農村教育中男女發展不均衡的原因
1.農村學生大多為留守兒童,很多為隔代撫養,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在農村,大多數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將小孩留給爺爺奶奶撫養,而農村的觀念本來就守舊,老一輩的觀念更是如此,重男輕女的現象十分嚴重,對男孩嬌生慣養,百般縱容,女孩則是從小開始生活就要進行生活自理,有的甚至還要兼顧照顧弟弟妹妹的職責,這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女孩的能力,卻也對男孩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2.社會風氣對男生的沖擊大于對女生的沖擊。當前農村的教育模式忽視了男孩和女孩的不同,男孩更傾向于以運動、實驗操作、使用計算機、參與體驗的方式學習,而女孩則是相反的,農村的教育模式更偏向于女生。另外,農村的風氣過于重男輕女,對男孩的溺愛反而限制了他們的發展,使他們的身心得不到健康的發展。
3.學校師資的男女比例失調(小學女教師比男教師多,中學男教師比女教師多),由此產生了男女學生心理發展的不平衡因素。女教師的教學方式與男教師的截然不同,對小孩子的影響也不一樣,女教師比較心細、溫柔,好動的男孩卻要適應女教師的教學方式,然而到了中學,情況卻完全相反,截然不同的教學方式自然會給男孩的身心帶來一定的影響。女孩在小學期間由于女教師的原因可能會擔任班級干部,但到了中學,面對男老師的教學模式,他們的心理或多或少會發生一些變化。
三、農村教育中男女發展不均衡對中國教育發展造成的影響
我國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八十,農村教育直接影響著中國教育的未來發展,農村教育中男女發展的不平衡不僅會給學生造成影響,甚至還會對整個社會造成不良影響。在這種男女教育發展不均衡的情況下,更多的是對男生造成很大的沖擊,男生不僅要面對社會帶給他們的巨大壓力,還要承受農村教育中的男女發展不平衡給他們的心理帶來的創傷,照這種情況下去,男生會漸漸的少了一些陽剛之氣,在未來社會的發展中,女性所占的地位也會越來越重要。中小學的教育直接影響到小孩的性格和以后的成長,農村教育中的這種男女不均衡現象會直接影響到男生以后的個性和發展,對整個社會的男女結構也會造成很大的沖擊,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如果一代一代的發展下去,后果是不堪設想的。
四、消除農村教育中男女發展不均衡現象的措施
1.改變家長的思想觀念。農村孩子大多數都是隔代撫養,思想觀念很受限制,爺爺奶奶重男輕女思想嚴重,并不是很容易就能改變思想觀念,應該從家長入手,家長要多關心小孩的生活和教育問題,盡可能的將小孩帶在身邊,讓小孩感受到家的完整。
2.學校應該改革課程內容。村課程內容要根據當地農村生活實際和社會發展的要求來編寫,體現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既要體現現代農業技術、科學經營、管理方法,又要結合農村實際特點體現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充分利用農村有效的資源。例如男孩愛動,可以針對性的帶領學生進行課外實踐,充分的利用農村資源,在實踐中教育學生學習。
3.政府應該高度重視農村男女發展不均衡現象,努力加大財政透露力度。農村經濟的落后對人們的思想也有很深的影響,加大政府資金投入力度,不僅有利于學校的建設發展,也有利于封建思想觀念的轉變。
4.創新教育制度,確立教育優先發展工程。政府可以出臺教師支邊、輪崗、交流或城鄉學校結對幫扶等制度,以此作為教師、學校的評優條件,使優秀的教育資源得到合理利用和共享。要想徹底解決農村基礎教育不均衡的問題,必須要營造一個全社會都關心教育、支持教育的氛圍,必須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才能保證農村教育快速、健康、均衡發展。創新教育制度,確立教育優先發展工程。
總結:農村教育中男女均衡發展是我國教育政策的重要取向和價值選擇,當前我國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重點是義務教育階段,農村教育中男女均衡發展更是任重道遠。既要靠國家政策的強力支持,也要靠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的大膽創新和家長的支持,轉變觀念,不懈努力,才能不斷促進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真正均衡農村男女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鄭杭生.社會學概論新修[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丁娟.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研究[M].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2005.
[3]戴維·波普諾.社會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4]李春鈴.教育地位獲得的性別差異[J].婦女研究論叢,2009, (01) .
[5]張玉林.中國教育小平等狀況藍皮書[M].北京:中國教育出版社,2005.[6]李春玲.社會政治變遷與教育機會小平等fJl.中國社會科學,2003,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