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態環境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在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過程中,農村生態環境建設更是當務之急的工作。本文在概述我國新農村建設中農村生態環境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分析該突出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了從法制建設、農民環保意識的培養,轉變農村生產方式等方面解決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環境問題;環保執法;宣傳教育
中圖分類號:X79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8-0120-02
當前,相對于受到高度關注的城市環境問題,“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已成為渦陽縣大部分農村地區環境衛生的真實寫照。渦陽鄉村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破壞的農業生態環境,已成為阻礙當地鄉村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這種狀況如果持續下去,必將不利于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目標。所以,渦陽在建設美好鄉村、發展農村經濟這個惠及廣大農民的偉大工程的關鍵時刻,必須要重視鄉村的環境問題。
一、目前渦陽鄉村環境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生活垃圾污染嚴重。生活垃圾主要是村民在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包括許多廢舊日常生活用品、塑料袋、廢衣物、碎玻璃、廢電池、農藥瓶、嬰兒尿不濕、建房后的沙子石子碎磚塊等。這些垃圾主要來自于農民的日常生產生活中,并且數量龐大,成分復雜,它們也沒有固定堆放處,隨意傾倒在溝渠、村頭、路邊。一些地方垃圾呈現“圍村、塞河、堵路”之勢。另外,農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絕大多數沒有得到有效處理,所以“室內現代化,室外臟亂差”幾乎成為我縣農村地區形象的真實寫照。
2.農村畜禽糞便污染嚴重。除了農戶家里養的家畜、家禽,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村養殖專業戶越來越多,規模逐漸擴大,大多數養殖專業戶對畜禽場排放廢棄物的處理和貯運能力不足,畜禽產生的固體糞便隨意露天堆放,不能進行及時有效的無害化處理,臭氣四溢,糞水橫流,畜禽場產生的廢液污水多數就直接排入溝渠,導致農民生產和生活環境污染加劇。
3.農村小作坊對環境的影響。受傳統經營思想的影響,我縣部分農村地區還存在一些屠宰場、坑坊等等,這些小作坊主常常將宰殺動物剩下的血、廢水、糞便等直接傾倒到附近的水域或空地,導致了宰殺場附近地區水體中的硝酸鹽、氨氮超標;地表水體水體發臭變黑,富營養化,滋生蚊蠅,使得周圍的環境污染嚴重。
4.農村飲用水仍存在安全隱患。我縣農村有相當比例的農村飲用水水源地沒有得到有效保護,污染治理不力,監測監管能力薄弱。現在渦陽農村有許多居民家庭生活用水是來自于溝塘、自備淺水井和水窖等,這些水未經消毒過濾處理,被燒開飲用,其中的有害物質包括重金屬嚴重超標,對鄉村的居民身體健康產生非常大的危害,極易導致各種疾病的產生。
5.秸稈焚燒污染嚴重。現在農村的農業機械化程度很高,絕大多數農村都利用收割機收割農作物,收割莊稼后,剩下的農作物的秸稈和茬相當高,這些茬不清理掉必然對秋季作物的種植和生長造成影響,所以很多農民就采取焚燒的辦法,清除農田中的秸稈和茬。秋季,大豆、玉米等農作物收獲后,大豆和玉米的秸稈也采用焚燒的辦法清除,但是由于這些秸稈比較潮濕,潮濕導致農作物秸稈不能充分燃燒,容易產生大量的煙霧,使得空氣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濃度升高,造成了嚴重的空氣污染。在夜晚,空氣中水分的增多、減慢了煙霧的擴散,這樣煙霧只能在低層積聚,大大降低能見度,因此每年都有許多高速公路會封閉,從而影響了交通安全。今年6月9日寧洛高速的交通事故家喻戶曉,其原因與秸稈焚燒斷然脫不了干系。另外,這樣的煙霧還刺激人們的身體器官,使人產生流淚、喉痛、呼吸困難,甚至嘔吐等癥狀,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身心健康。
6.農業生產中不合理使用化肥、農藥。改革開放后,我國主要是依靠化肥、農藥等投入到農作物的生產當中來促進農作物產量的提升。而化肥、農藥的利用率只有25%—35%,其余65%—75%進入生態環境,導致土壤有機質降低,理化性狀變劣,加劇了溝渠和河流的富營養化,污染改變了水質,影響了相關生物的正常生長。所以南宋偉大詞人辛棄疾在《西江月》里描述的“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和諧美景已不復存在。
二、引發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問題的原因
1.環境保護宣傳力度不足,教育效果不佳。大部分農村地區的環境保護宣傳已經逐漸展開,形式各不相同,有板報、宣傳畫、會議等,但是環境保護宣傳與教育在大部分鄉村沒有收到效果,后續工作不足,農民的環境意識得不到鞏固,僅僅進行宣傳而沒有指導他們實施各項措施,無法有效改善當地衛生環境。
2.地方政府對農村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不夠,資金和技術投入不足。地方政府一直把城市環境的保護作為關注的重點,農村的環境保護往往被人忽略,在人們印象之中農村一直是無污染的“世外桃源”。但是伴隨著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的日益顯現,當地政府也逐漸認識到要加強對農村環保的支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但是投入到農村環境保護的資金是十分有限的,可以說與越來越多的農村環境問題相比只是杯水車薪,許多的農村環境保護的資金沒有真正的落實,一些地方政府在追求經濟效率和短期業績,大力進行招商引資,但這并沒有考慮到農村環境問題,引入一些重污染和粗放式管理模式的企業,使農村環境嚴重破壞,使得農村自然資源也被掠奪性開發,生態環境惡化。
3.農村環境保護法律體系不健全。嚴重缺乏農村環境管理和環境保護立法,農村環境保護基本上是無法可依的狀態。雖然我國頒布了《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固體廢棄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但這些法律僅僅是為城市環境污染防治的, 并沒有考慮到農村的環境保護實際。
4.農民環保意識不足。農民文化素質的差異,再加上經濟的相對落后,導致對環境保護認識不足。大多數農民只關心他們的家庭收入,而不是好壞的生態環境。他們認為公共環境與自己無關,因此就會焚燒秸稈,亂扔垃圾,隨意地排放污水。受文化水平的限制,農民使用化肥、農藥、塑料薄膜不合理,導致農業土地和水資源污染;環境意識的缺乏,使農民對污染企業的行為,不能有效地阻止;同時,森林砍伐,亂挖亂采也使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三、解決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問題的對策
1.減少或限制一次性產品的使用。一次性用品在帶給我們方便的同時,將會產生多種副作用,首先是產生白色污染,其次將會造成對人體的直接污染和對環境的二次污染。環境執法相關部門應出臺相關政策減少或限制一次性產品的使用。
2.規范集約化養殖,從源頭切斷畜禽糞便污染。在發展養殖業方面,要結合本地實際,統籌規劃,劃定特定地區用于農村養殖產業發展;加強監督和管理,禁止在水源地、地下水保護區和村民的居住點養殖;要建立動物糞便污水和廢物處理設施,要對畜禽糞便等固體廢物進行無害化處置,然后返田,禁止轉運。液體部分處理要到達《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建設小型沼氣工程、把沼氣生產與動物的糞便處理的有機結合,以實現動物糞便資源利用和環境效益。
3.村級建立定點垃圾管理站、污水排放渠道。為了切實搞好農村環保工作,應加強對農村小作坊的管理,將小作坊在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及農戶生產生活過程中制造的垃圾統一處理。建立定點廢棄物處理站、污水排放渠道,不僅可以解決小作坊產生的廢棄物,還可以解決農戶日常生產生活中產生的垃圾,可謂一石二鳥。
4.各鄉鎮建立標準的農村飲水凈化系統。通過與縣級以上的環境監測部門的配合,各鄉鎮建立標準的農村飲水凈化系統并且設立專門的農村飲水安全監測部門,監測農村飲水中的各項量元素的超標或達標情況以確保農村飲水的安全。
5.健全環境保護管理體系,加大環保執法力度。要健全農村環境保護的法規與標準體系的建設,在目前的法律法的規基礎上,要逐步制定、完善食品技術規范,農藥、化肥、地膜污染防治與環境管理法規標準等建設,為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提供完備的法規支持。
6..加強宣傳教育,提高人們的綜合素質,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總的來說農村環保工作是一項“全局思考,草根性行動”的工作,政府要利用各種媒體加大環保宣傳力度,向廣大農民及時全面地宣傳環保意識,引導廣大農民放棄以前不良的生活習慣,提高農村運用科學、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提升廣大農民的綜合素質,幫助農民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真正做到“凡土必綠、凡水必清、凡地必凈、凡村必潔”,從而實現美好鄉村的建設。
參考文獻:
[1]陳群元、宋玉祥,我國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村生態環境問題探析[J],生態經濟,2007年03期。
[2]王磊、王冬令、高建華、韓品生,淺議農村生態環境現狀與對策[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7年02期。
[3]章林瓊,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存在問題及其治理對策探討[J],企業技術開發,2013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