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針對目前大學生就業難從而導致的專業不對口問題展開研究,通過數據進行詳細分析,以山東科技職業學院就業工作為例,提出了提高高職畢業生就業對口率的解決途徑。
關鍵詞:專業對口;大學生就業;職業生涯規劃;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8-0126-01
專業對口是個廣義的概念,即所學專業與所從事的職業相關。專業對口,可以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工作中,學有所用,是一種人才的最有效利用。而目前的社會現實是,面對沉重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了用人單位所需求的工種,所從事的工種與自己所學的專業大相徑庭,甚至毫不沾邊。這種大學生就業專業不對口的現象普遍存在,甚至非常嚴重,這樣這造成了人才的極大浪費。
而我院的畢業生就業率一直居山東省前列,就業對口率也逐年上升。我院2011屆畢業生就業對口率為76.2%,2012屆為73.23%,而2013屆為81.02%。其中,2013屆畢業生中對口率超過90%的就有四個系,分別是:水產系對口率100%,信息系98.3%,藝術傳媒系92.9%,土木系91%。緣何我院畢業生就業對口率連年都居高不下呢?這與我院先進的辦學特色及完善的就業工作服務體系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關系。我院在提高學生就業對口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具體對策如下:
一、學院“產學研一體,職場化育人”的辦學特色,為畢業生從事專業對口的工作提供了技能保障
1.構建起專業教師“雙師”素質持續培養機制。
為提高我院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我院專業教師有70%以上,均來自省內知名企業,打造了一支既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教學能力、又具備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各專業教師既能勝任教學,又能擔當起企業生產、管理、研發任務,具備“做中教”的能力。充分利用專業老師了解企業需求以及與企業關系熟稔的優勢,在確保專業教師授課生動、傳授內容實用,又能結合當前企業所需基本專業技能適時加入到教學內容中。
2.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緊密對接。
為了更好地適應工學結合課程體系實施的需求,按照“學生好學、教師好教、突出能力、理實一體”的原則開發校本活頁教材并投入使用,努力把技能訓練與企業崗位要求結合起來,把培養目標與企業用人標準結合起來,使學院的人才培養工作始終與企業需求同步,所有教材每年修訂一次,每輪教材只供一屆學生使用,為學生提供了最貼近產業實際的學習內容,培養學生動態適應企業未來發展的能力。
3.人才培養模式上突出“職場化”特點。
學院通過加強教學實踐基地建設、積極引進企業資源等途徑,有目的、有計劃地利用、建設職場化教學環境。職場化環境下,師生以員工身份參與企業生產經營過程,嚴格執行企業相關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老師在“做中教”,學生在“做中學”,實現“教學做一體”,達到鍛煉學生專業技能,提升學生職業素養的目標。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學和做,在學到一定知識的同時培養良好的技能水平、工作態度和職業意識。
二、完善的就業工作服務體系,為畢業生從事專業對口的工作搭建了便捷的平臺
1.高度重視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學院以提升學生職場競爭力為目標,以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和成長為核心,著力打造助推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工作。自學生進入校門起,就進行職業意識啟蒙、職業理想樹立的教育,引導學生認識職業、了解職業、認同職業直到熱愛職業,從大一開始指導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根據所學專業,在具體分析自己的興趣特點、氣質個性的基礎上,明確自己的學習重點,增加職業認同感,確立職業發展目標。各專業老師全程指導學生及時調整、落實分階段規劃任務。
2.加強日常的就業指導工作力度。
學院注重日常的就業指導教育工作。我院將《就業指導課》作為公共必修課納入教學計劃,就業指導貫穿于大學生活的始終。為了使學生能夠真切地感受社會人才需求情況、明確自身定位,學院就業指導中心和各系部每年均邀請全國知名企業家、人資經理、創業教育專家及主管部門的有關負責人進校講學近30余場次;經常性地邀請名企入校園,組織行業發展形勢及企業文化的宣講報告會,讓學生在接受就業教育的同時,及時了解相關行業的發展優勢。通過一系列活動的舉辦,幫助畢業生在擇業中及時調整自身期望值,合理定位,抓住機遇,巧妙利用專業對口的優勢,在專業對口或相近的崗位及時就業。
3.就業前適時開展畢業生思想教育活動。
每年雙選活動舉辦之前,學院還針對畢業生開展畢業生思想教育活動。同時,還采取多種形式,如聘請企業人力資源專家來學院進行專題報告會;邀請有成就的往屆畢業生返校舉行報告會等等,不間斷地對畢業生進行教育。通過就業形勢、政策、觀念教育以及崗位意識、責任意識為核心內容的職業道德教育和適應社會教育,使廣大畢業生了解了就業形勢能夠根據社會需求適時調整自己的就業期望值,合理定位,牢固樹立面向基層建功立業的思想觀念,把在普通勞動崗位上立業成才的觀念滲透到學生教育中。
4.為畢業生提供充裕的擇業空間,實現“優質就業”。
學院高度重視優質就業單位的拓展工作,每年為畢業生提供充裕的擇業空間。特別注重利用各專業指導教師了解行業發展形勢的優勢,及時提供行業內知名企業信息,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每年拓展優質就業單位均達50家以上。在確保就業雙選會這一主渠道暢通的同時,協助系部組織各專業優質專場80場以上,提供職位與學生比均超過7:1,為畢業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在畢業生充分認識到行業發展前景后,又有如此多的職位虛位以待時,紛紛選擇專業對口的崗位就業將是順理成章的事。
5.加強校企合作,與名企開展“訂單式培養”。
學院注重與企業的深度合作,著眼未來產業的發展需求,根據行業企業的產品特性和人才需求特性,為企業量身定做培養人才。實施“企業點菜,學校制作,共同培養”。從眾多學子中選拔出適合企業的學生開設訂單班級,并設立獎學金、助學金,重點技術課程由企業派人授課,企業文化提前融入學生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強化與企業相適應的崗位技能的學習,畢業后即可成為企業優秀的員工。這些企業為我院畢業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和個人專業發展空間,大大提高了就業對口率。
隨著我院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化,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的日趨完善,相信我院將會有更多的畢業生立足于專業領域,在本職崗位上做出更加突出的業績,進一步提高畢業生就業對口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