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校基層團組織的建設中,加強思想引導是大學生團干部素質培養的一個重要環節。大學生團干部作為團員中的骨干力量,在學生和團員中有著顯著的影響力,但其在樹立心態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就筆者個人實踐與體會,分析了大學生團干部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對大學生團干部加強思想引導的幾點看法。
關鍵詞:思想引導;大學生團干部;心態;共青團工作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8-0000-01
大學生團干部作為學生中最活躍的群體,不僅是共青團工作的得力助手,也是教師和廣大學生之間的橋梁與紐帶,他們的綜合素質對高校的團建工作產生重大影響。因此,作為新時期共青團工作的一個重點,加強對大學生團干部的思想引導,使其擺正心態,做好表率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大學生團干部擺正心態的現實意義
1.大學生團干部擺正心態是促進自身素質發展的核心基礎。
大學生團干部的素質整體來說是好的,他們積極向上,有明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但有些人也會因為態度不端正而對自己產生不良影響。為了不讓這些缺陷成為自身素質發展的絆腳石,大學生團干部必須及時擺正自己的心態,恰當處理問題,這樣才能成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
2.大學生團干部擺正心態是開展共青團工作的必要保障。
大學生團干部隊伍是一個由德才兼備的先進骨干分子所組成的群體,他們在高校共青團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大學生團干部素質的培養也是高校共青團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大學生團干部不能擺正心態,將會影響到整個基層團組織的活力。因此,大學生團干部必須樹立正確的心態,做到在其位,任其職,盡其責。
3.大學生團干部擺正心態是更好適應未來社會的必由之路。
大學是一個小社會,步入大學就等于步入半個社會。如今的大學生團干部多為90后,閱歷較淺,缺乏必要的經驗,在同齡人中還常有一種優越感。但是作為學生干部,如果不能樹立正確的心態,將很難適應未來社會。因此,大學生團干部只有擺正自己的心態,才能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中不被挫折擊垮,向著目標穩步前進。
二、目前大學生團干部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校中,基層團組織還是更多的以學生團干部為主,作為90后的新青年,他們總體上都具有較高的素質,性格外向,喜歡展示自我,樂于奉獻,富有激情與活力。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在這些鮮明優點的背后,也隱藏著不少問題。
1.責任意識不強。
很多大學生團干部競選前熱情很高,但選上之后工作責任心不強,對老師交代的工作敷衍了事,常常遇到困難就互相推卸責任,其主觀思想和實踐行動不能充分符合社會要求和社會規范。
2.功利思想嚴重。
現在一些大學生團干部沒有端正當學生干部的動機,重功利講實惠,從選任之初就抱著功利主義的思想,出發點不是為集體、為同學服務,而是為了能夠在評獎評優中獲利。
3.學習和工作的關系處理不當。
在大學生團干部的隊伍中,很多人不能處理好學習和工作的關系,有些工作能力強,但學習成績一般,經常出現成績下降的現象;有些學習成績優異,但常常只重視學習,不關心團內的工作。
三、大學生團干部存在問題的剖析
1.大學生團干部沒有正確定位。
如今,有些大學生團干部沒有明確將自己與社會上的干部區分開,沒有擺正自己的角色,沒有明白自己首先是學生,其次是團干部。作為一名學生,應當履行好學生的本分,不僅要學好專業知識,還要去努力研究與團工作相關的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提升自己的整體素質。
2.高校沒有重視對大學生團干部的培養。
現在高校基層團組織雖然也有對大學生團干部進行培養的意識,但大多沒有從根本上重視,很少對大學生團干部進行系統細致的培訓,或者說許多培訓也都是流于形式,內容簡單,缺乏深度與活力。這就使得大學生團干部在心理素質和專業本領上還有很大的欠缺,其能力的培養得不到保障。
3.大學生團干部缺乏實踐的磨煉。
對于不少90后的大學生團干部來說,他們雖然具有較高的工作熱情,但缺乏實踐鍛煉,沒有掌握實際工作的方法,不懂得將工作任務進行分解,事必躬親,往往不僅工作效果欠佳,也影響了自己的正常學習和生活。當然,還有不少人對實踐活動的目的不明確,參與主動性較差,多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勉強為之。
四、如何對大學生團干部加強思想引導
針對現如今大學生團干部存在的諸多問題,高校基層團組織必須加強對大學生團干部的思想引導,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大學生團干部思想引導的全過程,用科學發展觀推動思想引導工作。
1.善用新老媒體,掌握大學生團干部的思想動態。
利用校園傳統媒體或網絡等新媒體開展大學生團干部的思想引導工作。一方面,要借助校園網絡等新媒體了解和掌握大學生團干部的思想動態,向大學生團干部傳遞積極向上的思想內容。另一方面,要發揮傳統媒體對大學生團干部思想意識的點滴滲透作用,通過開辟專刊專欄等形式,詮釋和弘揚主流價值觀與中國夢的精髓。
2.建立培養機制,塑造大學生團干部的陽光心態。
2007年5月,共青團中央啟動了“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提出“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事關黨的事業后繼有人,是共青團組織的首要政治任務”。對此,高校基層團組織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建立以“青馬工程”培訓項目為主的培養機制,幫助大學生團干部提升整體素質,塑造陽光心態。
3.加強社會實踐,深化大學生團干部的思想認識。
要充分發揮實踐育人的優勢,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三下鄉”等社會實踐活動,把理論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在親身體驗中鞏固和深化正確的思想認識。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上曾這樣告訴同志們:“本領不是天生的,是要通過學習和實踐來獲得的”。同樣地,大學生團干部作為黨的后備力量,更要加強社會實踐,增強本領。
“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隨著高校共青團工作的不斷推進,高素質的大學生團干部隊伍建設已然成為重中之重,作為高校共青團工作的主力軍,大學生團干部更要堅定理想信念,擺正心態,踏實做事,為高校共青團工作實現新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大學生思想引導大綱(試用版)》 共青團中央 2010.12。
[2]習近平 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人民日報 2013.3.4。
[3]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版。
[4]武曉麗《陽光心態》 延邊出版社 2012年版。
作者簡介:張露露,女,江蘇南通人,中共黨員。宿遷學院五系(江蘇師范大學聯建),10級數字媒體藝術(1)班學生,五系團總支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