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從事日語學習研究的人,通常都會將注意力放在文學作品中的語法現象上面探討,這固然好,但也有一些弊端。理解一種語言,并不是只去了解語法,更多的應該去了解它的文化,我國與日本是一衣帶水的領邦國家,我國的漢語也對日語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文即針對漢語詞對日語漢字詞的影響展開幾點論述。
關鍵詞:漢語詞;日語漢字詞;
中圖分類號:H1;H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8-0000-03
前言
很多從事日語學習和研究的人,會把注意力放在專業文章和文學作品中的語法現象解析探討上,這樣做固然有利于弄懂文章的主要意思,作者的基本創作意圖。但是,對于多做為書面語使用的漢字詞,偏偏有許多場合,會在平時我們并沒有注意其正確釋義和準確把握上出現差錯,影響對文章的理解和對日文化交流的效果。
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兩國間的廣泛文化交流,可以上溯到中國的隋唐時期,而日本漢字詞正是折射出這深入交流之中深受漢語詞影響的最好實例。
筆者作為本科日語專業教師,從事高等教育多年。在課堂上,經常感受到學生學習日語漢字詞時的困惑,每在同仁聚會上,也會聽到習慣于口語表述的海外歸國者的有失偏頗的見解,深感有必要結合多年教學體會,撰寫本文以引起日語界同仁及學習者重視,共同探討漢字詞正確運用規律。
一、接頭詞和結尾詞
在漢語詞和日語漢字詞中,我們會看到一個共同的特征,即接頭詞和結尾詞的使用。有趣的是,如果仔細分析這些接頭詞和結尾詞,就會發現在相似之中包含著微妙的中日差異。
(一)褒義的接頭詞和結尾詞。
下列漢字詞中使用了與漢語詞中的接頭詞和結尾詞有相近用法的褒義接頭詞和結尾詞:
令,是中國人在稱呼對方親屬時習慣使用的褒義接頭詞。漢語詞中,使用比較廣泛,如:令尊、令堂、令郎、令媛、令親等等,而日語漢字詞中,只有令兄(れいけい)、令弟(れいてい)、令姉(れいし)、令妹(れいまい)等4個書面語。而日本人是把令尊這個漢語詞的尊(そん)作為接頭詞來使用的。如:尊顔﹙そんがん。對方﹚、尊兄(そんけい)、尊父(そんぷ)等。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同樣是表示對對方的尊重,賢卻只用在對同輩或前輩的稱呼場合。如:賢兄、賢弟、賢妹、賢內助等。在日本,可以清楚地看到漢語詞的深刻影響,如:賢兄(けんけい)、賢弟(けんてい)等。同樣地,還可以看到在接頭詞芳的使用上的中日表現之同。對于對方的書信,稱之為芳書(ほうしょ)、芳墨(ほうぼく)。當然,在中國,芳多指對方為女性的場合,如:芳顏,芳容。不容忽視的是,芳名(ほうめい)一詞,中日皆指對某人的褒獎評價,而在日本也用來表示對對方名字的尊敬。不容忽視的是,日語漢字詞中的芳心(ほうしん),已經較多地偏離了漢語詞芳心的特指女性對方的詞義,而是泛指別人的親切情意,小學館出版的《新編日語字典》,還列出了其近義詞:芳志(ほうし)、芳情(ほうじょう)和日常書信往來中常用的高配(こうはい)。
大,是尊稱對方作品或書信時使用的褒義漢語接頭詞,如:大作,大扎。而在日語漢字詞中,同樣可以看到漢語詞的影響和微妙的變化。如:大作(たいさく)、芳書(ほうしょ)。
師傅或同志都是中國人的日常交往中使用較廣的褒義漢語結尾詞,而在日語漢字詞中與之直接對應的卻很難找到,現代日語最常用的是さん,様(さま)、君(くん)、殿(どの)等都受到使用環境限制。
貴兄(きけい),是經常出現在書信中,對男性對方表示尊敬的書面語,而兄貴(あにき),則是稱呼比較親近的前輩或年長者的俗語表現。這種場合,貴(き)又以結尾詞形式出現。據《大辭林》所記,貴(き),也有學者認為是由君(きみ)變化而來。
(二)貶意的接頭詞和結尾詞。
愚(ぐ),是貶指自己以及與自己相關的人或事。如:愚案(ぐあん。自己的想法)、愚妻(ぐさい。自己的妻子)、愚弟(ぐてい。自己的弟弟)、愚妹(ぐまい。自己的妹妹)、愚詠(ぐえい。自己的詩歌)。這些漢字詞,幾乎直接借用了相應的漢語詞。而愚息(ぐそく。自己的兒子)則是在漢語詞的影響下產生的混合式漢字詞。
在漢字詞中,與愚息(うそく)同義的,還有豚児(とんじ)一詞。豚(とん),日語指愚蠢笨拙的肥豬,因此,豚児(とんじ)的貶義十分明顯,而在漢語詞中,我們看到的是犬子。據《史記·司馬相如傳》所記:“少時好讀書,學擊劍,故其親名之曰犬子”。追根溯源,犬子還曾是對自己兒子的愛稱。
此外,貶義的接頭詞還有弊(へい)、拙(せつ)等,由日語漢字詞弊社(へいしゃ。自己公司)、弊舎﹙へいしゃ。自己家﹚、拙論﹙せつろん。自己的論作﹚、拙文﹙せつぶん。自己的文章﹚可以清楚地看到漢語詞的影響。而漢語詞舍弟,舍兄也有相應的在漢字詞:舎弟(しゃてい)、舎兄(しゃけい)。
漢字詞中貶義的結尾詞比較少,而且,較多地偏離與之相應的漢語詞。如:共(とも)、(たち)達,接在第一人稱后面,均表示復數和謙遜的意義,而后者更偏重復數的表示。漢語詞的輩、們可與之對應。對于達(たち)的理解,在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語·花宴》中,淡化了它的復數表示,而是突出表示其敬意:女御の御おとうと達にこそはあらめ(大約是弘徽殿女御諸妹之中一人吧)。
二、借用與借鑒
(一)借用。
漢字詞從漢語詞的借用,源自奈良時期,在日本,以和歌總集《萬葉集》中,采用了偏離漢字本來意義,只借用來當作假名使用的漢字,即萬葉假名,或稱真仮名(まがな)、男仮名(おとこがな)。一直到日本的近代,還可以看到這種借用的影子。傳自于葡萄牙的骨牌,并被日本文人親切地成為新年季語的歌留多(かるた),以及至今為人們熟知的伊呂波(いろは),均為直接借用漢字的實例。大正時期的文壇巨匠芥川龍之介,也為自己兒子取名為比呂志(ひろし。宏、博、弘等的訓讀)。
據日本歷史書籍記載,繼平安時代以遣唐使和留學生為代表的中日交流之后,在平清盛為代表的武士開始攝政時期,又出現了繁榮的日宋貿易局面。在此期間,大量的漢典傳入日本,并得到充分的消化與融合,從而出現了對漢語詞的借用。
1.名詞。
由蕾(つぼみ),可讀出日本人的智慧:觀其形狀,可拆解為壺(つぼ)+見(み);而妾(めかけ),則是解義的杰作,拆解為妻(め)+掛(か)け。
更為直接的,如“くに”一詞,依其意,直接借用了漢語詞。如:草野唯雄所著《もう一人の乗客》﹙光文社出版﹚一書中,就有這樣一段描寫:
“めったに自分の過去を話さない奴でしてね。故郷(おくに)がどこなのかも、誰も知らないんです。”(這家伙很少和別人講自己的過去。他的老家在哪也沒有人知道。)
2.形容詞及形容動詞。
醜(みにく)い,其對應的漢語詞為難看,從醜(みにく)い的構成,即:見(み)+難(にく)い,不難看到所受到的漢語詞的影響。破天荒(はてんこう)一詞,溯其源,是說唐代荊州沒有考中者,故稱天荒,考中者便被稱為破天荒。在同樣重視考試制度的日本,便很自然地直接借用了漢語詞來表示﹙做了﹚從未有過的﹙事﹚。日本近代文壇巨匠永井荷風的作品中也使用了這個詞:“殆んど破天荒の冒険を敢てしたような満足を感じさせたので…﹙因為,讓他感受到了勇于嘗試幾乎是破天荒般的冒險后的滿足﹚。”值得注意的是,從其近義詞也可清楚地看到漢語詞的影響:前代未聞(ぜんじんみもん)。
3.動詞。
查閱日本的古詞典,可知商﹙あきなう﹚與秋(あき)同源,即指秋天收獲期所進行的物品交換行為,清楚地注釋為:交易·カエル。這樣,商﹙あきなう﹚自然地可解釋為:秋+なう(なう,表示動作,如:荷(に)なう、占(うらな)う、伴(ともな)う)。而由娶(めと)る一詞,更明顯地讀出漢語詞娶的影響,即:娶(めと)る=妻(め)+取(と)る。繙(ひもと)く一詞,其詞義可以用読書(どくしょ)する來表述。漢語詞的繙,據宋時岳珂《吳畏齋謝執啟》所記:“近繙故笈,偶見存本。”由此可見漢字詞所受到的漢語詞的深刻影響;而從繙(ひもと)く=紐(ひも)+解(と)く這一閃耀著日本學者智慧的構成形式,同樣折射出漢語詞的影響。
(二)借鑒。
1.源自古代漢語的文選的漢字詞。
我們看到,有相當一批漢字詞,溯其源流,可以從中國古代漢語中尋找作為借鑒的漢語詞。
保険(ほけん)一詞,在今天的經濟生活中,是再熟悉不過的了,而探其源,卻是出典于《隋書·劉元進傳》:“其余黨往往保險為盜”。顯然,漢字詞保険(ほけん)借鑒了漢語詞保險的部分詞義,而當它在近代再傳到中國時,已經得到中國人對新詞新義的認同。分析(ぶんせき)一詞,則源自《后漢書·徐防傳》:“臣聞詩、書、禮、樂,定自孔子;發明章句,始于子夏;其后諸家分析,各有異說。”詞形相同,而詞義有差異,其巧妙的借鑒,令人嘆服。浮世絵(うきよえ),是日本美術史上光輝燦爛的一頁,喜多川歌麿(きたがわうたまろ),是活躍于江戶時代的大眾風俗畫花壇的杰出代表,其獨特的畫風曾影響到19世紀后半的歐洲美術創作。浮世(うきよ),則有現代的、時尚的等釋義。仔細查閱浮世(うきよ)的出典,原來這個漢字詞也出自于中國的古典。據阮籍《大人先生傳》所記:“逍遙浮世,與道俱成。”由此可見借鑒之妙。信用(しんよう),已經為人們熟知,而這個漢字詞,同樣借鑒了中國的古典。據《左傳·宣公十二年》所記:“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2.源自古代漢語的詩、經的漢字詞。
獨占(どくせん)一詞,是現代經濟領域的活動中經常使用的漢字詞,而在宋代大詩人蘇東坡的《和章七出守湖州》中,卻刻畫了與之迥異的意境:“獨占人間分外榮”。自近代以來,人們對革命(かくめい)一詞的意義理解已經十分深刻,因此,在探求漢語詞革命源頭時,就會發現,《易經·革命》的“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忽人。”讓我們領會到的革命的最初釋義。
3.源史記等的漢字詞。
眾所周知,日本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比較短,因而特別重視從《史記》等中國歷史書籍得到借鑒。
輸入(ゆにゅう)一詞,是現代國際化經濟生活中特別常用的詞匯,探求其源頭,卻出現在司馬遷所著《史記·李牧傳》中:“市租借輸入莫府,為士卒費。”由労働(ろうどう)一詞,我們立刻聯想到的,是:畑仕事はきつい労働だ﹙農活是項艱苦的勞動﹚以及労働運動(ろうどううんどう。工人運動﹚等比較抽象的表述。這一頗具現代人生活色彩的漢字詞,其借鑒的源頭,可上溯到《三國志·魏志·華佗傳》:“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
三、繼承與創新
如果在仔細比較漢語詞和漢字詞,就會發現漢字詞與漢語詞之間的既相似而又存在的微妙差異,而透過這些差異,我們可以看到漢字詞對漢語詞的繼承和大膽創新。
(一)“働(はたら)く”與“勤(つと)める”。
勤労(きんろう)一詞,源于《書·金滕》:“昔公勤勞王家”,原意指憂勞、辛勞。而漢字詞勤(きん)和労(ろう),則一邊繼承漢語詞的原來含義,一邊以它們為中心,擴充了近義詞働(どう),并進行了大膽的創新。
許多日語學習者會注意到下面的日語句子:
1.父は出版社に勤めているが、母は銀行で働いている。
這個句子使用了兩個動詞,其中心,是漢字詞勤(きん)和働(どう),前者的近義詞有勤務(きんむ)等,而后者的近義詞有労働(ろうどう)等,而勤労(きんろう)基本涵蓋了兩者的釋義內容。
由例(1),可以讀解出父親的工作比較正式,有一定規律,并在一定的時間內所從事的勞動,而媽媽的工作帶有體力勞動的色彩,并缺乏規律性。為分別準確表述這兩個漢字詞的含義,從語法上,前者使用了“に”,而后者則使用了“で”。
據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所記:“働,為動的異體字”。而巖波書店《國語辭典》則對働和動賦予了單獨的釋義:
動は動くこと。働は人が動くことで、働く意味を表す。
當然,日本學者將働說成日本人創造的國字是有失偏頗的。
(二)學習(がくしゅう)。
據《論語·學而第一》所記:“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而金谷治譯注《論語·學而第一》(巖波書店)中,將學和習分別解讀為“學ぶ”和 “習う”。另據赤塚忠編《旺文社漢和中辭典》所記:“學習 まなびてなら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由此可見,同源自漢語詞的漢字詞的學和習,雖意義近似而各有側重強調。前者重在“知識領會”,后者重在“技藝掌握”。而學習(がくしゅう),重在“溫故而知新”。由漢語詞和漢字詞之間的差異,可以讀解出漢字詞的創新。例如:
1.學習雷鋒∕學雷鋒---雷鋒に學ぶ
2.學習插花∕學插花――生花を習う
3.學習英語∕學英語---英語を學習する∕習う∕學ぶ
4.居則習民于射法(漢晁錯《募民實塞疏》)--居すれば則ち民に射術を習う。
顯然,只有仔細分析比較這些差異,才能準確使用于中日間言語交流。
(三)天鵞絨(びろうど)和電池(でんち)。
在自然科學領域,最常見的漢字詞,是形似漢語詞實際為借鑒漢語詞而創造出的。
天鵞絨(びろうど)一詞,源自葡萄牙語veludo或西班牙語velludo,指西洋進口的絨毛織品。學習日語的人都會經常查閱音譯為主的外來語字典,同樣,天鵞絨(びろうど)一詞,完全可以直接表示為ビロード,自然,由漢字詞天鵞絨(びろうど)更能恰如其分地表述特殊的絨毛織品。
電池(でんち)一詞,讓人們聯想到干電池、蓄電池等最普通的通過化學反應而產生電力的裝置。當然,到了近現代,這種漢字詞則顯得幾分古風,落伍于日新月異的時代。筆者曾多次在富士電機等大型日企擔任技術翻譯,感受到技術人員對外來語單詞的偏重。
(四)一度(いちど)與二度(にど)。
“一年一度秋風勁”是毛澤東同志的詩詞中一句,而其中的一度,是釋義為“一次,一回”的漢語詞。而漢字詞的一度(いちど),卻在承繼漢語詞的釋義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
1.漢語詞與漢字詞同表示“一次,一回”意義時,常常作為副詞使用。
(1)四年に一度のお祭り(小學館《日本語新辭典》)。
(2)一度見たら忘れられない(小學館《日本語新辭典》)。
2.表示“一下子,一起”意義時,常常配合有助詞“に”。
(1)溜まっていた水が一度にどっと流れだした(《外國人のための用例辭典》)
(2)一度に運ばないで、何度にも分けて運びなさい(外國人のための用例辭典》)
3.表示“一…也﹙不﹚…”意義時,常常配合有助詞“も”。
(1)一度も來ない(金田一京助《広辭苑第5版》)
同樣,由漢字詞二度(にど)與漢語詞二度,可以讀解出漢字詞的借鑒與創新。如:
①梅開二度∕梅の花が再び咲いた。
②二度ある事は三度ある《驪山比翼塚》∕禍不單行。
③二度とないチャンス/難得的機會。
(五)四字熟語。
由于每個漢字具有意義,可以單獨使用,而較多見的是後援(こうえん)等兩字組合起來的熟語,而且比較容易理解。紀元前(きげんぜん)等三字熟語,多由兩字熟語與一個漢字組成,雖然也比較容易理解卻數量較少。
四字熟語,被稱為日語句子中的畫龍點睛的神來之筆,或源自漢語典籍,或源自佛教語,或為近代日本語言學者新創,而且數量之多,為人們所熟知。而透過其中的千差萬別,可以看到漢字詞對漢語詞的借鑒和創新。
雨奇晴好(うきせいこう)一詞,源自于宋代大文豪蘇軾的“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漢字詞雨奇晴好(うきせいこう),則由準確選擇的詩句中的關鍵詞雨奇(うき)與晴好(せいこう)組成。由于兩者之間成并列關系,因此也稱為晴好雨奇(せいこううき),體現出漢字詞的靈活特征。
雨奇晴好(うきせいこう),最早出現在日本俳圣松尾芭蕉的《奧の細道·象潟》中:“雨朦朧として鳥海の山かくる。闇中に模索して雨もまた奇なりとせば、雨後の晴色また頼もしき﹙雨腳朦朧,遮住了鳥海之山;黑暗中摸索著,雨境也更新奇,而雨后晴空也會更好看。﹚”
越鳥南枝(えっちょうなんし)一詞,源自于《文選》中的詩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此詩句意為:生在南國越地的鳥,總是在南側的枝上筑巢;生于北方胡地的馬,總是依戀著北風。讀解此詩句,可知詩人在訴說:雖棲身他鄉,心卻真正懷念著故鄉。越鳥南枝(えっちょうなんし)一詞,最早出現在鐮倉時期的軍記物語《平治物語·頼朝遠流のこと》中:“越鳥南枝に巣をくひ、胡馬北風にいばへ、畜類なほ故郷の名殘を惜しむ﹙越鳥筑巢南側枝,胡馬依戀北風吹,畜類更懂懷念故鄉﹚”。值得注意的是,四字熟語的近義詞也多源自中國的古典。如:胡馬北風(こばほくふう。文選·古詩十九首)、狐死首丘(こししゅきゅう。楚辭·哀郢)、池魚故淵(ちぎょこえん。陶潛·歸園田居)等。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從言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漢字詞看到漢語詞的深刻影響,看到漢字詞自身的創新發展。我們在仔細分析整理這些漢字詞與相對應的漢語詞的異同,以及實際用例時,會發現許多可供借鑒的認識,作為本論文的結束語,總結如下:
1.溯其漢字詞的源頭,始于千余年前的中日文化交流,大量的漢學典籍傳入日本,為漢字詞的產生和擴展營造了必要的條件;
2.意譯式漢字詞的另一個源頭,可追溯到日本幕末廣泛進行的所謂對西洋書籍的翻譯,自然地,理工類漢字詞占有較大比例;
3.由大量的漢字詞,可以讀出日本學者對漢文化的尊重和認同,在此基礎上創造出的漢字詞,同樣在中國人的言語生活中得到尊重和認同;
4.由于漢字詞與相對應的漢語詞之間存在著許多微妙的差異,在實際語言交流中,需要仔細辨別使用,以避免不必要的誤解。
參考文獻:
[1]外國人のための基本語用例事典.淺野鶴子ら偏.大蔵省出版局.
[2]もう一人の乗客.草野唯雄.光文社.
[3]春秋左傳.左丘明.萬卷出版公司.
[4]國民百科事典.平凡社.
[5]四字熟語事典.東郷芳男.東京堂.
[6]日本語新辭典.松井栄一.小學館.
[7]三國志.陳壽.中華書局.
[8]文化地理學.柴田武.朝倉書房.
[9]新字源.小川環樹.角川書店.
[10]古語辭典.山田俊雄.角川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