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蘊含著深厚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底蘊,深深根于中國歷史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客觀基礎之上,是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理論成果。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起來,開創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道路,在中國革命和實踐過程中不斷豐富發展和創新。本文以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關系為切入點,對二者結合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方法等進行研究探討。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A81;G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8-0000-01
中國的文化傳統中不僅蘊含著豐富的思想資源,并且具有本民族獨特的語言表達方式。毛澤東善于重視吸收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思想養分和思想資料,而且要善化,也就是他所說地“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而形成具有中國作風、中國氣派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批判與繼承。我們對其相結合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理論成果等展開深入挖掘,以便加深人們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的理解。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要性
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指導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銳利武器,但是由于某一國家或民族的社會發展的程度不同,就決定了它不可能指出每個民族具體的發展道路。列寧對此有著精辟的見解,他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只是為我們提供了總的指導原理,具體應用的時候要根據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國情具體分析,各個國家也需要根據本國的具體發展情況采取相應的策略。由此可見探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要性首先是馬克思主義自身的內在要求。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歷史已經證明,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本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創造出適合本國的發展道路,才能確定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勝利。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同時也是中國革命的需要。中國革命只有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得出適合本國的理論,才能最終取得勝利。毛澤東指出:“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因此,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了全黨亟待了解并亟需解決的問題”。這是毛澤東對“中國化”含義做出的十分清楚的表述。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具有重大的貢獻,不僅最先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任務,并善于按照中國民族語言的特點去應用馬克思主義,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思想,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成為“中國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可能性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雖然具有其歷史必然性,但它作為一種外來的思想理論,在中國傳播、發展,被中國人民所接受,得到中國人民大眾的普遍認同,并在中國得到創造性的發展,證明馬克思主義的社會革命理論是適應中國發展需要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辯證唯物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樸素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思想,存在著一致性。亦即中國傳統思想與馬克思主義存在著一致性。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能夠滋潤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思想,要想傳播到新的地區或民族中,并且想要被該地區或民族的人民群眾所接受并取得相應的發展,必須要與其文化傳統相結合。因此馬克思主義想要實現中國化,也要遵循這一規律。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外來文化,同中國傳統文化在哲學形態和精神氣質上具有契合之處,這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供了可能性。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實質上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的過程。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對待傳統文化態度上,一方面我們要吸收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成果,另一方面警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傳統文化消極因素的滲入。
在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傳統文化水乳交融并中國化的過程中,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從西方到東方的傳播、生根、發芽、和結果。從而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理論成果。
毛澤東的“實事求是”思想充分的體現了毛澤東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并對其涵義作出了相應的解釋:“‘實事’就是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我們要從國內外、省內外、縣內外、區內外的一切實際情況出發,從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即找出周圍事變的內部聯系,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
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和中國相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也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的。鄧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等一系列具有開拓性、創造性的理論,以及他倡導的改革開放、一國兩制、三個有利于等思想,無一不是對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又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揚棄和創新。中國傳統文化是先進文化的淵源和基礎,先進文化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超越;是對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繼承和發展,把與時俱進與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聯系起來,作為黨的思想路線的內涵;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應同了中國古代的民本思想;提出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方略,超越了中國歷史上德法兼職的思想。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傳統文化密不可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要通過外在文化形式動態地表現出來,就必須取得中國形式與民族作風,才能開辟新視野,在理論的傳播過程中才更具有感召力。在新時期馬克思主義要進一步實現中國化,必須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更全面的了解,全面評價其人文價值和倫理價值,進一步鞏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深厚根基。
參考文獻:
[1]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