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阮岡納贊圖書館學五定律自問世以來一直被奉為圖書館杰的經典理論,通過對五定律的解讀,總結其中所在圖書館應用中,指導圖書館發展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圖書館;五定律;阮岡納贊
中圖分類號:G2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8-0184-01
阮岡納贊圖書館學五定律
印度著名圖書館學家阮岡納贊博士在其1931年出版的《圖書館學五定律》一書中,闡釋了著名的“圖書館學五定律”,即“書是為了用的;每個讀者有其書;每本書有其讀者;節省讀者的時間;圖書館是一個生長著的有機體”。阮氏五定律自問世以來,因準確地把握了圖書館作為人類文明的產物與發展工具的載體特征,因此被圖書館界一直尊為經典理論,對圖書館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被譽為“我們職業的最簡明的表述”。 圖書館學五定律雖然阮氏五定律提出已有80年,但其精神實質卻仍具有深遠和重要的指導意義,仍舊是圖書館奉行的金科玉律。
第一定律——書是為了用的 (Books are for use)
阮岡納贊認為,“書是為了用的”是圖書館學的基本定律。它是五定律的最基本法則,從而成為其它四條定律引申、推理的基礎。圖書館的主要職能不是收藏、保存圖書,而是使圖書得到充分的利用。圖書館的藏書如果不被利用,就不成其為圖書館了,只能是藏書樓,因而也就失去了圖書館存在的價值。
1.“藏、借、閱、咨”為一體的大開間全開放模式已成為現代圖書館發展的趨勢。
根據近幾年全國圖書館發展情況統計,無論是公共圖書館還是各高校圖書館都陸陸續續的進行改擴建中,從全面考慮讀者利用藏書的角度選擇館舍地,到圖書館內部格局的轉變,由閉架閱覽轉型為全開架閱覽、由分散型書庫轉型為集中型書庫、由專一閱覽區轉型為多功能閱覽區,到枯燥型閱讀環境轉變為舒適優雅型閱讀環境,到合理規劃開放時間,盡量延長每周每日開館時間,盡量做到全天候開放,以及由收費閱覽轉型為免費閱覽、同時采取設置分館、流動書屋、送書上門、接受捐贈圖書等一系列舉措,目的就是要摒棄舊時期圖書館僅僅只是藏書樓的觀念,打破傳統保存圖書習慣的限制,使圖書真正地藏以致用,極大的發揮圖書館的核心職能作用。
2.在讀者和館員中強化“書是為了用的”這一觀念。
在第一定律被普遍接受以前,圖書館是一直都是“藏書”的角色,圖書館員都被冠以“看管人”的身份,圖書館工作也被認為是一種無所事事、無足輕重的職業,現今時期還是有一大批讀者不了解圖書館,認為圖書館就是普通的借還、整理圖書,不需要太多的技術含量,無需高學術和高文化水平,是人人都可以完成的工作。這就要求圖書館不僅要大力宣傳圖書館工作的程序性、復雜性和重要性,使讀者進入圖書館,切身體會圖書館工作,以達到重新認識、了解圖書館,才能使讀者更加尊重圖書館的勞動成果,更加尊重圖書館員,為更好的利用圖書館達到雙贏的效果,同時也要在館員招聘中下工夫,認真選擇適合圖書館、能在圖書館發揮其專業水平的人才,要有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熱愛圖書館工作,樂于奉獻,要有強烈的責任使命感,有甘為人梯、顧全大局的職業素養和無私的奉獻精神。
第二定律——每個讀者有其書(Every reader his books)。
如果說第一定律強調的是“書”,第二定律則是在第一定律的基礎上升華為“書被誰使用—讀者”。它表明在圖書館內不應有任何社會地位、種族、性別、貧富、健康和年齡等歧視,而應向一切人開放,使所有人都享有利用圖書館的權利,堅持人人平等的原則,提倡平等閱讀理念。
其次為保證每個讀者有其書,富足的經濟力量也是重要因素,任何圖書館都需要經濟的支撐才能達到國家統一制定的生均藏書量的標準,因此各個圖書館都應從多渠道補充經費,真正從財政上做到“人人有其書”。
最后在經濟的支撐下如何為每位讀者選擇最好的圖書也是重中之重,近幾年出現的一種新興的圖書采訪模式PDA(Patron Driven Acquisitions)讀者決策采購,又稱“需求驅動采購”DDA(Demand-Driven Acquisitions),是賦予讀者決策權的文獻資源建設模式,即依據讀者的實際文獻需求或電子圖書的使用情況來確定文獻的購入,他使讀者由文獻資源的接受者轉變為發起者或決策者。 圖書館通過多渠道多途徑收集多個書商購書目錄下發至每位讀者,由讀者決定每本圖書的購買權,或者是通過帶領讀者到書庫現場采購的方式確定圖書的購買權,最大限度的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這樣才是對阮崗納贊的第二定律“每個讀者有其書”深刻詮釋。
第三定律——每本書有其讀者(Every book its reader)。
第三定律是對第二定律的補充,立足于“書怎么被利用”,其基本思想就是為每本書找到它們潛在的讀者,也就是業內人所說的“為書找人”。這條定律用以促進圖書館加大圖書宣傳、流通利用的力度,提高藏書的開架率、流通率、參考咨詢率等,這樣既縮小了讀者與藏書之間的距離,也提高了藏書的利用率和讀者需要的滿足率,改變傳統的服務模式,針對不同讀者需求提供一對一的個性化服務。
為了達到這一定律的要求,院校圖書館員應當準備發展成為多面型人才,為不同的讀者提供不同的個性化服務。不僅要全面掌握圖書館學、情報學等專業知識,也應不斷拓寬其他行業的知識面,為讀者提供全面的參考咨詢服務,同時應具有一定的外語應用能力,特別是軍隊院校圖書館館員,因保密機制原因,應更多的從互聯網及時獲取先進國家的最新信息、資料,轉化為圖書館的館藏資源。
第四定律——節省讀者時間(Save the time of reader)
在滿足前三條定律的情況下,阮岡納贊又引進了時間因素,鄭重指出在滿足讀者需求的前提下,還要節省讀者的寶貴時間,強調讀者的利益高于一切。這一定律的提出導致了圖書館管理方面的巨大變革,要求圖書館員必須改變工作方式和態度,盡量提高工作效率。
為了能夠準確及時地收集、整理和讀者意愿,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務,這就要求圖書館員不僅要有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善于與讀者溝通,能及時準確領會讀者意圖,還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善于揣摩讀者心情,保持積極的心態,做到在一切挑釁情緒面前控制自己的情緒,冷靜處理善待每一位讀者。同時還要完全掌握圖書館館藏結構,熟悉圖書館館藏資源的物理位置,同時要從改進圖書館的借閱方式、排架方法、目錄工作、出納工作等入手,方便讀者對圖書館的利用,并在滿足讀者需求的前提下達到節省讀者時間的目的,指導和幫助讀者更快的找尋所需資源。時間就是金錢,節省讀者的時間就是節省社會的金錢,也就是增加社會的財富。
第五定律——圖書館是一個生長著的有機體(A library is a growing organism)
在“圖書館五定律”中,前四個定律涉及了現代圖書館建設觀念、結構、技術、管理等各個領域的幾乎全部問題,為圖書館的建設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踐依據。第五定律則是對圖書館生長狀態及發展規律的深刻揭示,現代圖書館生長著的有機體的主要部分是圖書、讀者和工作人員,圖書館必須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需求,與時俱進,不斷調整自我。應正確認識“圖書館是一個生長著的有機體”的科學發展觀,促進我國圖書館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印度)阮岡納贊著;夏云等譯.圖書館學五定律[M].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2]景海燕.圖書館新五定律 [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1998(3):57-58
[3]趙元章.關于高校圖書館館員素質的幾個問題[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0(6):111-113
作者簡介:郭璐(1987-)女,漢族,四川省成都市人,現在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警官學院圖書館工作,助理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