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黑格爾的“精神”是一個難以理解的概念。然而,最讓黑格爾派驕傲的是,它可以獨自揭示“自由”的真實含義或者至少是人們所渴望的含義。整個揭示過程通過辯證過程的識別變得更加明顯。應當指出的是,自由沒有明確的頂點,這是一個持續的進程。然而,在整個歷史的進程中,存在明顯的峰值,這些峰值都是對人的理性的考驗。人類是如此地疲于將這些觀點說清楚,他愿意做任何事情乃至宣戰、起義、讓自己被毀滅,只為體驗那不合理中的合理。這也正是共產主義事業不應該掉以輕心的一個原因。它不能在經濟壓力面前被輕率地執行,也不能過早地放棄。這是一件持續的事情。
【關鍵詞】黑格爾精神 國家權力 必要性
【中圖分類號】B51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2-0198-01
正如黑格爾曾說過的那樣:“理性主宰世界;因而世界歷史呈現給人們的是一段理性的歷程”,一位真正意義上的歷史文獻讀者也正是這樣理解的。歷史事件是純粹的個別偶發情況,這一過程的實質是一個理性計劃。通過了解歷史,人們能因此理解上天的這個宏偉計劃。人們無法單一地理解精神;他們必定是在歷史的長河中發現精神所在的。當一個人與伴侶墜入愛河,他們會產生極大的包容心,將彼此置身于一個純粹的境地;因而他們在愛情的不完美中尋求著完美。筆者認為,人與人的關系和以上詮釋不謀而合。這樣看來,為了“在歷史本身中”解讀歷史,人們必須在感性中尋求理性。
人們為什么必須關注歷史呢?因為正如黑格爾所說:“世界歷史是評判世界的法庭”。歷史本身的實質是評判人類,評判人類的行為以及他們的思想。通過深入地研究歷史,人類自身對無論是災難性的或是極輝煌的“歷史事件”都變得更為熟悉,這些最終成為佛洛依德計劃的重要構成因素。于是,人類能理解佛洛依德的思想。因此,當歷史洪流滾滾向前之時,人類自身緩緩趨近于一次深刻的解放中。筆者認為,在人類趨近于這種精神的歷史過程中存在著劃時代的巔峰。學說的實例總是以一個辯證法實例為主要內容,這正是人類為什么渴望一場革命的原因,不只是為了克服帝王制度帶來的障礙,還是為了從經驗上用這種精神經歷一場歷史事件。人類作為一個獨立個體、一個宇宙生物,人們渴望得到的應該是真正主觀意義上的解脫—— 一個適用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解放理論。從學術角度而言,這很容易闡釋;但是從政治角度來看,哪種世界觀展示了達到這樣一種意識的最佳承諾呢?毫無疑問是共產主義!
必須指出的是,共產主義從來不存在一成不變的食譜(思潮);它所體現的原料(元素)是與時俱進的。當共產主義的智慧火花迸發時,思潮核心經歷著辯證法的演變。馬克思先生本身并不傾向于寫這樣一本“未來小飯館的食譜”,事實上,他反對任何黑格爾主義的普遍性。有一點必須為馬克思先生強調的是,共產主義真正的特點并不在于它的堅定性,而更多地在于它陳述歷史事件的繁榮性——當面臨不可預見的形勢時,共產主義分布的靈活性。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優點和不足。正如對一位愛情題材作品的讀者來說,故事最終可能是一個美好的喜劇,亦可能是一個不幸的悲劇。在合適的人手中,它可能是一段白頭偕老的感情。相反,在不合適的人手中,它可能是一段情深緣淺的戀情。這是一把智慧的武器——雙刃劍。
這對于西方模式的“民主”來說是陌生的。沒有哪個個人對學說負責,取而代之的是連它本身都無法理解的一個實例,更別說理解歷史了。在西方,人們有一種非充分利用的國家—— 一個擁有臃腫分支的體系。我們作為西方的馬克思主義者,沒有達到任何形式的高潮,盡管如此,卻仍然沉浸于自己的所為中。
我們在中國范圍的共產主義是一副框架而還無法理解歷史。我們擁有一個能很好解讀歷史的國家,我們擁有一個經歷過一次革命的社會:賦予它的人民看待歷史本質洞察力的一次革命。更重要的是,我們擁有一群馬克思主義工作者,他們愿意實現共產主義理念。在西方,我們需要做的是通過將人類帶回到方程來追溯黑格爾主義的根源,并探尋一種馬克思主義,它并不是預先設定的總體性理論,而是一個持續累計的過程。一種新型的馬克思主義事實上就是先前意義上的馬克思主義。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