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高校學生中患有神經衰弱、焦慮不安、強迫癥等心理障礙者日益增多,學生因各種心理問題,實施暴力、休學退學等事件也時有發生,引起了高校和社會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和反思。為此,高校紛紛成立了心理咨詢機構,積極推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此項工作仍處于探索、發展階段,存在著一些問題。如何進一步加強心理咨詢機構建設,對加強高校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推動高校教育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特提出如下建議:
1.加大重視力度。政府和高校都要高度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工作,下撥適當經費,落實心理咨詢機構的構建和規范化管理。加強軟硬件的建設,改變目前心理咨詢機構面積小、設備陳舊,開展模式單一的狀況。加大宣傳力度,發揮廣播電視、網絡等現代媒體的作用,多方式、多渠道的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宣傳,增加學生對心理咨詢的了解和參與的積極性。
2.進一步研究高校學生群體的生理心理特點。應注重研究高校學生在當前新形勢影響下出現的心理上的新動向、新特點,了解和幫助他們解決在生活學習中遇到的新問題、新矛盾。重視專兼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專業化水平。采用多種激勵形式、多種渠道進行地方高校心理咨詢師資隊伍的培訓和培養,使其向專業化、規范化發展。
3.加強制度建設,使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工作規范化、常態化。如宣傳制度、管理制度、課程建設制度、培訓制度、督導制度、道德倫理制度、校際交流制度等。理順咨詢機構的組織管理。制定出一套“責、權、利”兼顧的制度可能是一種相對理想的模式,較有利于整合校內相關資源。
4.加強交流合作。加強地方高校、團體之間的經驗學術交流,提高心理咨詢方面的水平。地方高校可以建立心理咨詢研究會,在最大限度內整合所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并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定期組織開展交流研討會,交流學習成功經驗,推動區域心理咨詢工作,提高高校的學生心理咨詢工作水平。
(李明蓉 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