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學歷歧視作為一種社會現象,有愈演愈烈的趨勢。許多用人單位不顧崗位屬性和實際需要,互相攀比,爭相抬高學歷門檻,盲目追求高學歷、重點大學,一些用人單位還在人才招聘中設置“特殊條款”,造成事實上的“同等學力不同等”,也造成人才浪費,直接損害了普通高校畢業生的職業發展權益。杜絕學歷歧視是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需要,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需要,國家、社會、用人單位和高校要達成共識,步調協同,發揮規范、引領作用。特提出如下建議:
1.為各類人才施展才華搭建充分廣闊的舞臺。全社會都要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尊重人才,崇尚創新,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創新人才管理體制,為各類人才施展才華搭建充分廣闊的舞臺,為優秀人才成長發展創造風清氣正的環境,特別是人才相對集中的研發機構、高校更要筑巢引鳳,以事業、待遇、感情和優良的軟硬件吸引優秀人才,在高端人才的培養、評價、吸納、使用上發揮導向和表率作用,破除學歷門檻特別是畢業學校級別限制,不拘一格發揮優秀人才在促進事業發展中的作用。
2.建立科學的人才評價、選拔、配置機制。在制度層面,構建人才需求預測和人才培養規劃定期發布機制,構建以品德、業績和能力為指標、以多元評價為手段的人才評價機制,構建公平、公開、競爭、擇優的人才選拔機制,構建崗位屬性與人選特質匹配對應的人才配置機制,選人用人注重德行和才華,不唯學歷、學校,不以“985”“211”高校畢業為用人條件。
3.建立杜絕學歷歧視的法律規定。在法制層面,適時頒布和有效執行確保高校畢業生平等就業的法律法規,如制定專門的《杜絕學歷歧視法》或在現有法規中增加相應條款,對學歷歧視的形式、責任認定、杜絕學歷歧視的適用范圍給予法律界定,規定針對學歷歧視的法律處罰、救濟措施,以剛性手段糾正學歷歧視的行為。
(王長華 全國政協委員,河北師范大學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