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坐落于美國威斯康星州麥迪遜市,始建于1884年,是一所歷史悠久、享有盛譽的綜合性科研型大學。近年來,麥迪遜大學積極探索科研體制創新之路,從科研管理、人才培育、科研活動等幾方面入手,為全校師生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學術研究氛圍。麥迪遜大學的領導者認為,為青年學生提供學術研究條件,是大學發展的前提條件。作為一所研究型大學,理所當然應當將培養青年學術人才,作為全部工作的核心與重點。
科學完善的科研管理體系
2005年,麥迪遜大學成立了學術研究委員會,其主要職責是制定全校性的科研管理制度。委員會由11人組成,其中4人為學生代表,以此確保學生的利益。學術委員會成立了專門的網站,用以發布青年教師和學生的學術成果,刊登全國性的科研項目,以及為青年教師和學生提供學術項目的申請指導。為保障學術委員會的工作公平、公正、有效、有序,委員會成員除假期之外,不再兼任企業顧問,一季度內兼任時間不得超過15日,一學年內兼任時間不得超過45日,以此來保障必要的工作時間。
從實際運行效果來看,麥迪遜大學具有十分完備的科研管理體系,其最具創新的當屬開放式校外合作。所謂“開放式校外合作”是指教師和學生有權和企業達成合作協議,由企業出資資助學者從事科研活動。對于當事人獨立取得的學術成果,可由當事人和企業自行協商。這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學術自由,有效解決了校內資源不足的問題,也為青年教師和學生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成長機會。為鼓勵校外合作,學校專門制定了科研成果兌換學分的獎勵制度。對于師生的科研成果,在獲得企業認可的情況下,經學校評審后可抵免部分學分,從而使學生有機會提早畢業,或提前進入更高層次的學習和科研活動。
而對于在職的高級教師,學校則嚴格限制他們的校外活動,并要求高級研究人員不得兼任企業研究員,不得在校外從事商業性研究活動,從而有利于促進學術的均衡發展。
建立首席研究員制度
麥迪遜大學設立了嚴格的研究員晉升程序,以保證科研及教學質量。麥迪遜大學的研究人員主要有兩類:一般研究員和首席研究員。一般研究員想要晉升到高級研究員需要經過十分嚴格的審核。一般程序員想要申請首席研究員職務,需得到至少一名現任首席研究員的推薦,并且填寫詳細的申請書和履歷表。首席研究員的審核工作主要由學術委員會中的專家完成,具有專家資格的研究人員,必須在校內從事五年以上研究工作,且具有一定學術成就及社會威望。審議團一般由三名或三名以上專家組成,負責文件審議,最終的結果則需要學術委員會投票表決,由此在最大程度上確保審議活動的公正性。
作為麥迪遜大學科研活動的核心力量,麥迪遜大學的每一個科研項目都配有相應的首席研究員,具有項目參與人員的提名權和最終確認權,屬于終身制。除非存在嚴重的違法犯罪行為,或是本人申請辭職,否則學校無權撤銷首席研究員的職務,其職務受到聯邦法律的保護。此外,首席研究員負有搜集、管理和保留研究數據的職責。如果因首席研究員過失,而導致項目流產,會面臨法律追責。
同時,由于擁有很大的學術權利,為避免出現權力濫用的情況,學校設立了系統性的首席研究員管理制度。首席研究員具有項目提名權,在草擬項目參與人名單時,他必須制作一份詳細的人員素質評估報告,以說明候選人的確定依據。如果首席研究員不能夠提供相關證明,則其所提交的名單很可能被學術委員會否決。當候選人名單確立后,首席研究員應當填寫候選人推薦表,推薦表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如果候選人當選后,在從事科研活動的過程中,出現嚴重違規的情況,首席研究員可能會承擔連帶責任。候選人的最后確認,則是由學術委員會投票決定的,此舉在最大程度上確保了參與科研項目的人員是名副其實的人才。
近年來,美國高校內學術造假的丑聞屢見不鮮,為杜絕此類情況的發生,麥迪遜大學在啟動科研項目前,會邀請校外相關領域內,具有一定學術聲望的專家,參與候選人評選。為了避免權力過于集中的問題,麥迪遜大學設計了特別候選人制度,以確保青年學者的學術權利。所謂“特別候選人”是指候選人可以不經過資質審查,直接成為項目的工作人員。當然,成為特別候選人的條件也十分嚴格,必須是具備博士學歷者,且具有相關領域的研究經歷。特別候選人制度為青年學者提供了參與大型科研項目的機會,對于促進青年學人的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鼓勵本科生參與科研
在傳統科研系統中,本科生一直處在科研活動的邊緣位置,或者說幾乎被忽略了,被認為是不具備科研能力的群體。然而,在如今的數字時代,越來越多的青年人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技術和資本神話。因此,美國高校開始重視本科生的創新能力,積極為本科生提供科研條件。
近年來,麥迪遜大學設立了本科生科研專項基金,由學術委員會負責管理。學生可以向學術委員會提交科研項目資金申請報告,學術委員會的專家會審核該項目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創新性,然后以投票表決的方式,決定是否批準此項目以及核定項目所需資金的數量。學術委員會還會為本科生提供項目申請指導,為本科生聯系全國性的學術科研基金。因此,學生即便不能夠獲得校內的基金支持,也可能獲得校外的基金支持。
根據麥迪遜大學的本科生課程目錄,科研已經成為教學計劃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本科生科研主要以活動的形式開展,個別具有創新才能的人,學校在經過審議后,會為其安排專門的指導教師,指導其從事相關工作。
本科生日常科研活動主要分為小組研究、獨立研究、實地研究及論文寫作等。此類活動已作為必修課程,完成后可以獲得20個左右的學分。為鼓勵學生參與科研活動,學校還提供了現金獎勵機制。根據學校規定,在暑假內參與科研活動的學生,可以獲得每日20美元的補貼。對于一些想改善生活的學生而言,可謂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由于多數本科生初期并不具備獨立的科研能力,而多數高級研究人員又沒有專門時間來指導本科生科研,麥迪遜大學為此設計了教師獎勵機制,以鼓勵教師為本科生提供科研指導。根據規定,教師每指導一名本科生,將獲得800?1500美元的獎勵。對于長期為本科生提供指導的教師,學校還會額外提供1500~3000美元的額外獎勵。學校還設立了杰出教學獎,獲獎教師在職稱評定時,可以獲得相應的加分。
在美國,論文發表也會涉及一些費用問題,大體上在100~500美元之間。對于沒有收入的本科生而言,發表論文可以說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為了保障本科生的學術權力,麥迪遜大學設立了專項資金,有發表需求的學生,可以向學校申請,在經過評議后,可獲得相應的資助。同時,麥迪遜大學每年會定向資助一些學術性強的期刊,用以發表本科生論文。此外,學校自主創辦了一些校級期刊,為本科生提供學術交流的平臺。
此外,學校為本科生提供了一系列非正規性的學術交流互動。例如,“本科生科研慶祝會”,由學校出資,為一些已經取得學術成果的學生,提供發表演說的舞臺,以鼓勵更多學生參與科研活動。類似活動還有“本科生研討會”“本科生科研周”等。同時,學校鼓勵開展校際學術交流活動,不僅豐富了本科生的課余生活,而且讓科研活動范圍得以拓展,讓青年人有更多更大的發展空間,從而真正有益于科研發展的不斷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