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司法會計鑒定內容的論述,提出司法會計工作開展的技術標準,及檢察機關質量控制體系建設。
關鍵詞:司法會計;檢驗鑒定;技術標準;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D918.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9-0049-01
司法會計鑒定是指司法機關為了查明案情,依法律規定指派或聘請法定鑒定部門相關專業知識的人員,并依據司法會計專門理論,運用司法會計的專門方法,對案件中涉及的財務會計事實進行鑒別和判斷,并出具書面鑒定意見的訴訟活動。司法會計鑒定意見是認定經濟犯罪和解決經濟糾紛的主要證據之一,在經濟犯罪案件的偵查、審判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司法會計鑒定業務在我國發展歷史較短,司法會計鑒定工作管理不夠規范,存在著鑒定主體不統一、鑒定依據和技術標準以及鑒定責任不明確、鑒定運行機制混亂等弊端,究其根本,是缺乏統一、規范的司法會計鑒定的法律準則。
一、制定統一的司法會計準則是規范司法會計工作的必要保證
司法會計鑒定是一項法律訴訟活動,它從屬于司法鑒定。同時,它又是綜合運用法律、財務會計、審計、偵查、證據等多門類學科知識的一項專門業務活動。它既不同于單純的法律工作和偵查活動,又不同于具體的財務會計工作和審計工作。我國至今沒有一部全國統一的司法鑒定法,對司法鑒定的法律規定分散于刑事、民事、行政訴訟法和仲裁法中。由于沒有規范司法鑒定的統一法律,只有各司法機關因司法工作需要而規定的調整特定范圍的司法鑒定規則和一些規章性文件。如: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司法會計鑒定工作做出的相關規定。這些規定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司法鑒定領域無法可依的困擾,對于本部門的司法鑒定起到了一定的規范作用,但總的來說難以解決根本問題。存在的突出問題是:鑒定的管理無統一的主管部門,鑒定的受案范圍無統一標準,鑒定的執業分類無統一規定,鑒定的標準和效力層次無統一規范,鑒定的程序和方法無統一規則,鑒定的法律責任無統一的評價體系和認定標準等。
從現行管理體制及司法實踐來看,司法會計實施應包括以下方面:(1)形成鑒定意見必須采用的基礎性標準如:國家有關的財經法規、會計制度、會計準則、審計準則;地方的有關財經法規政策。(2)形成鑒定意見應當關注和采用的標準如:地方和行業自行制定的相關辦法和細則等;單位內部的有關制度規定,重要的合同以及重大會議紀要。(3)司法會計鑒定中的財務會計證據的提取和認定標準。(4)司法會計檢驗、鑒定的方法、手段和程序的技術標準。(5)出具鑒定意見的標準。(6)評價和認定錯誤鑒定意見的標準。
在各級檢察機關內設立專門司法會計鑒定部門,依職權對案件涉及的司法會計鑒定意見進行審查,以及當事人對初次司法會計鑒定意見提出異議的案件進行審查和重新鑒定。對檢察機關內設的鑒定審查部門的審查結論或重新鑒定意見仍有異議的,可在法定期限內向上一級檢察機關司法會計鑒定審查部門提請復議,由上級司法會計鑒定審查部門進行復核或重新鑒定。如果經過上述過程后,對復核結論或鑒定意見仍有異議的,應當隨具體案件的訴訟監督程序而重新提起鑒定程序。這樣既可以保證司法會計鑒定的客觀、公正,又可以防止多重鑒定而引發的“扯皮”訴訟問題,兼顧到司法訴訟成本的經濟性,又充分保障了案件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二、加大司法會計質量控制體系建設
檢察機關在進行司法會計檢驗和鑒定工作時應從以下著手:
1.總體質量控制。
必須建立鑒定工作程序性制度和日常工作制度,一般來講各院應當根據最高檢和省級院下發的文件,結合本院實際進行細化,制定出具體的切實有效的辦法或細則、規定,并制訂鑒定案件評價標準和錯案追究制度,以規范具體的鑒定工作。
2.組織機構和人員方面的質量控制。
鑒定主體應當是經省級以上檢察機關授予司法會計鑒定權的人員,方可作為鑒定項目的負責人主持進行檢驗和鑒定,參與檢驗鑒定人員應當具備該項目必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人數應當兩人以上。在實際工作中,如基層院鑒定人數達不到,可以采取從兄弟院及上下級院之間抽調人員組成鑒定項目小組。
3.鑒定的范圍和對象,嚴格按照高檢院的規定進行辦理。
在受理對已經由本部門提供技術協助的案件提請委托時,應當安排未參與協助的人員進行初步審查。重點是審查送檢材料與委托鑒定的要求之間是否滿足充分、適當的條件;審查案卷中其它證據是否與財務證據相互排斥;審查是否具備專業勝任能力等,發現不具備出具鑒定意見的情況下應當視情要求補充證據、僅進行檢驗出具檢驗報告或予以拒絕。需補充證據的,待滿足鑒定條件后予以受理并嚴格履行審批制度。
4.鑒定過程的質量控制,對于受理的案件應當作為鑒定項目實行項目化管理。
首先應當制訂項目計劃,包括總體計劃和具體計劃。總體計劃應當根據委托單位的具體要求和鑒定對象的具體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司法會計鑒定涉及期間和空間范圍以及財務證據性質、范圍及提取、認定的方法和手段,組織人員和安排時間進度。
對鑒定過程中發現證據不能支持鑒定意見或不足以支持鑒定意見的,應當注明并及時進行復核,視情進一步擴大財務會計證據提取范圍并將信息反饋給委托部門,對確實不能繼續進行下去的應當終止鑒定并說明理由。應當注意的是在實務中,一是隨意變更假設和不科學地選取時間、空間范圍往往會導致不具備理論支持的鑒定意見甚至是錯誤的鑒定意見產生。二是對具體的財務事實和會計事實,鑒定人員認為確需向相關人員調查核實的,應當在委托部門的主持下進行調查核實。三是對鑒定過程中所涉及財務事項、會計事項不能采取抽樣的方法,必須實施詳細審計。四是在會計資料缺失的情況下,針對具體情況必須依據科學的理論和法律規定并采取必要的技術手段和方法進行恢復,不能進行推斷。但有財務、會計證據證實該缺失財務、會計資料對本案件鑒定意見沒有影響的,可以不予考慮。五是在實施鑒定過程中,鑒定人或鑒定部門應當保持獨立性和必要的謹慎。
5.鑒定結果的質量控制,包括對鑒定意見形成和鑒定書出具以及鑒定檔案的管理。
司法會計鑒定報告是司法會計工作的結果,其服務對象是司法機關和訴訟當事人。按照高檢院的規定,將其分為兩類:司法會計檢驗報告和司法會計鑒定書。撰寫鑒定意見或檢驗報告應當嚴格遵守高檢院的規定。在此基礎上,鑒定意見要用陳述事實的語氣來描述,措詞要嚴謹,事實和數字要準確,要有確鑿的證據。檢驗鑒定情況要按委托內容逐條說明,說明哪些事項是符合國家有關財會制度、可以確認的,哪些事項經雙方質證認可達成一致意見的,哪些事項有爭議、需由法官來認定。同時,司法會計鑒定書應當送達委托人、訴訟當事人,要讓他們明白和讀懂報告。同時,按照文書管理辦法執行應當及時整理裝訂歸檔。
在司法活動中,必須構建規范、科學的質量控制體系,嚴格遵守行業工作標準,及高檢院《司法會計工作規定(試行)》,具體業務中嚴格執行操作標準,才能使司法會計鑒定的質量得到保證,才能提高司法訴訟效率,促進司法訴訟活動的順利進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