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校體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已被世界教育界所公認。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重要內容。它不僅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國務院和國家教委也都頒布了相應的政策,以保證體育課及課外活動的開展。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其踏入社會、順利從事體力勞動和腦力工作基礎條件。學校體育是青少年一生中唯一能夠接受系統專業體育鍛煉的機會,因此,學校體育在人的一生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教師;學生;體育;課程;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6035(2014)09-0065-01
課堂教學活動存在于一定的時間流程與空間形態之中。時間的控制主要表現在教學方法的安排序列上,空間形態的構建主要表現在教學組織形式上,而課堂教學結構是實現教學目標、實施教學內容、貫穿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方式的時空載體和必要保證。當前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教育工作者在不斷探索適應新形勢下教育教學方法,體育教育要跟上素質教育的步伐,應盡快地從傳統的體育授課模式中走出來。
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提高體育教師的業務水平
每位教師在多年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都能在不自覺中形成一種符合自己特征的教學模式,如在準備部分中,體育教師一般采用游戲、慢跑,徒手操等,如果一直延續這種傳統的固定,往往會引起學生的厭煩心理,由對這些一成不變的準備動作的厭煩延續到對體育課的厭煩,這種負面影響是非??膳碌?,體育教師一定要避免這種問題,應當精心設計出一些既能達到與傳統準備動作一樣效果、又能很好的調動起學生積極性的動作來教學生,而不是智慧傳承很多年都不變的一些老動作。
同時,體育教師還要注意對利于教育教學理論知識的學習,理解關于體育教學模式的定義、特點、作用及構成因素等問題。雖然我們很多時候會認為理論是沒有什么用的,尤其在體育方面,但是我們不可忽視的是:理論可以指導實踐,如果沒有對理論的理解,哪么實踐也只是一紙空文,沒有什么意義。
二、建立具有特色的體育教學結構
傳統的體育課堂一版分為: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這種看似規整的模式其實是限制了教師的自由發揮,在實際調研中我們會發現,很多教師往往會為了追求時間的分配而忽視了學生真正喜歡的部分,每一部分分配均勻的時間,不管學生到底對哪一部分感興趣,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這都是很不利于學生體育學習的,長此以往,學生也會對這種固定模式的體育課產生厭煩,不愿意去學習。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將重點放在學生感興趣的部分,其他部分也不能忽視,但不能追求模式,每一部分匆匆而過,這是體育課堂最大的問題。
在實際操作中,不能將一般的教學模式直接引入到體育教學中,必須同體育教學實踐和理論相結合,且與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才能形成具有特色適合自己學校特點的體育教學模式。
三、注意學生個性的發展
我們提出體育教學模式,是根據當前體育教學發展的需要,但這并不是體育教學的“終極”模式,它應該隨著我們對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而不斷發展。我們本來可以利用這些因素有針對性地加以突破,但是傳統教學模式的條條框框,無形中影響了教師的創造性,使課的形式單調,同時也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無情地限制住,影響了學生個性的發展。
四、適應素質教育所要求的教學目標
以素質教育為主體的體育教學,不再把重點放在發展身體素質、增強體質或掌握知識技能方面,而且也把人的情緒、態度、理想、興趣、意識、價值也作為教育的一個過程。而傳統的體育教學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這與素質教育是不相符的。根據素質教育理論,確定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基本內涵,提出現階段體育教學的目標和任務,論述體育教學目標與素質教育目標的對接是實現體育教學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重要方式。
五、加強體育理論知識的教學
在體育課的考核中,理論知識占20%。由于理論課在課時計劃中只安排了兩課時,開學第一節課和最后一節課,從教師這方面來講,主觀上就顯得不太重視,其次,理論考核有些學校從來沒有進行過,學校也不安排專門的時間進行考核,造成了對體育理論知識的學習輕視。另外體育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著學校體育的發展,影響著學生的體育觀念、體育行為。提高體育素質最有效方法就是加強體育教師的體育理論課教學,使他們系統地學習、掌握最新的理論知識。
六、要防止學習和運用模式中的片面性
學習和借鑒科學的、比較成熟的體育教學模式,無疑有助于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然而,任何一種體育教學模式,都有其局限性,我們不能過份夸大教學模式的作用和價值,強行推廣某種體育教學模式。這一點對于教研部門與體育教研員來說,尤其要注意,對別人的研究成果是這樣,對自己的研究成果也應該是這樣。學習和運用體育教學模式,一是,必須從實際出發;二是,要有利于推動體育教學改革,而不是壓制或扼殺體育教學改革;三是,必須講求實際教學效果,不搞形式主義。
近年來對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的研究與探討首先是以多種體育教學思想的涌現為先導,通過學術爭鳴,使體育教學基礎理論得以逐步完善,推動了體育教學實踐的革新。但理論的探討與體育教學的實際之間尚有距離;有些老師傾向于理論教學,教會學生很多體育理論知識,卻沒有讓學生有更多實踐的機會,于是學生也只是空掌握了一些理論知識,真正的體育技能和利于鍛煉并沒有得到;而對于另外一些老師,不喜歡理論,覺得理論都是一些空殼子,所以只是單純得教學生一些體育動作,絲毫不涉及理論知識,這樣下來,看似學生的身體得到了鍛煉,但是卻沒有掌握什么理論知識,到頭來還是沒有學到多少東西。所以,教師們還是應該注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尤其在體育教學上,理論實踐兩張皮的現象更嚴重,我們一定要注意避免。體育教學,旨在增強學生心理身體雙重素質,體育是人畢生都不能缺少的一部分,要想健康的生活,就必須重視體育,重視體育課,重視體育鍛煉,要堅持“終身體育”、“快樂體育”,把體育作為自己一生的好友。我們應當以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來研究、認識和應用體育教學模式,而不要“唯模式是從”,搞模式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研究模式、應用模式、超越模式,最終完成體育教學自然和本質的回歸。
參考文獻:
[1]李躍.論如何培養普通高校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J]. 教育與職業,2005 (18)
[2]體育運動文件匯編(1949-1981)[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2.
[3]王則珊.終身體育[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
[4]張威、張雅云.體育與健康理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5]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6]兩會訪談:教育部部長周濟談教育熱點問題.
[7]教育部教體藝司.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M].北京:教育部,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