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代中學生應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知識,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技能。因此提高課堂整體教學效率是中學信息技術課所面臨的一個迫切又艱巨的任務。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既能減輕學生負擔,又能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就如何在新課改下實現中學信息技術有效教學進
行分析,從學生興趣的激發、課程設置的優化等方面,探討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中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教學模式;常見方法
中圖分類號:G4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9-0071-01
一、興趣是教學的基礎,培養學習的興趣,等于成功了一半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信息技術課主要學習計算機的一些基本知識,因此,在利用計算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重視挖掘和體現信息技術課程獨有的趣味性,教學軟件的選擇要注意操作難度的適中性,所教內容要適當,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基點,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增加動手操作的機會,讓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得到很好的鍛煉和提高,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1)利用身邊的事物進行插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學習在電腦中新建文件夾,可以用喜歡的中文名稱命名(如學生姓名),學生就十分感興趣。例如學習word中的圖文混排這節知識點的時候,因為在前面的幾個章節已經學過文字、圖片等知識的處理了,怎樣才能讓學生將文字和圖片混合編排使版式更美觀、規范呢?筆者為了提高學生積極性,特意為同學們展示了一張自制的校園報,這個看似簡單的校園報,里面包括很多知識點,諸如怎樣引入圖片等,筆者提醒學生制作此圖片雖然知識點比較多,但制作起來比較容易,你們只要通過今天的學習,也能設計出一幅幅美麗的圖片。這樣就能一下子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從而為下面的學習鋪平了道路。
(2)在中學階段,學生尚處于知識的萌芽狀態,對于趣味性的知識較為敏感。例如筆者在講Powerpoint制作幻燈片時,選擇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圖片為學生展示,讓他們去欣賞,當學生看見漂亮的演示文稿時,他們的興趣就會被激發起來,這時,再進行教學,就會收到較好的效果,從而使學生的注意、記憶、思維凝聚在一起,達到智力活動的最佳狀態。
二、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性教學的策略
在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課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應該努力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努力改變舊的授課模式,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從而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開辟一條道路,有效完成教學的最終目標。
(1)采用適當教學方法、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有效性。“任務驅動”是信息技術課堂中常用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堅持以“任務為主線、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設計一些適合學生認知能力、年齡、興趣等特點的任務,同時還要能夠體現出教學的重難點,以便學生在任務中分工合作,例如網頁制作涉及到因特網信息檢索、計算機圖文編排、網頁連接以及計算機文件存儲等教學內容,筆者先向學生展示了一個制作好的網頁——“任務”。然后再細分為幾個小任務讓學生去完成,這時學生就可以自主地進行探索,也可以在老師特定的任務中去完成主題,在任務實施過程中也能暴露一些學習上的問題,最后師生們在一起討論,共同進步。
(2)創設情境,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例如在講演示文稿PowerPoint中《為幻燈片添加藝術字》這一課時,筆者首先給學生看一個小軟件,小鳥為了感謝我們送大家一個小禮物,通過相關環節的設置,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情境,同時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學生不但要將以前的知識進行回顧,而且又要考慮作品怎樣設計才能做到別具匠心,突出自己的個性,同時還要注重情境環節的處理,使學生的情緒變為動力和力量。
三、設置問題,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常有疑點、常有問題、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創新。”疑問是創新的源泉、創造的開始、思維的開端。自主學習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授依靠教師,而實踐操作很大部分卻需要學生自行解決。
(1)高效課堂給我們老師提供了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平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有效的提問,能為高效課堂錦上添花。提問的方式可以從學生熟悉卻又不知道的東西入手。例如可以從學生常用的工具中進行提問,電子郵件的格式是什么樣的等。
(2)課堂提問要重視質量。教師在課堂提出的問題一定要斟酌,要立足于課堂教學需要,問題邏輯要嚴密,語言要簡煉、清楚,切忌出現導向性錯誤。有效提問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例如用“幾何畫板”來制作動態演示的幾何狀態圖像,可直觀、生動形象地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通過一系列的演示,激發學生的創作欲和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四、分層教學,有效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教育信息化已日漸深入到中學的日常教學中,中學信息技術課的效果成為關注的焦點。但是由于每位學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都不相等,因此,我們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環節中進行分層教學十分必要。分層教學也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師生的信息素養。
(1)在上課前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組內有學習特別好的學生,有中等的,也有基礎差的,這樣組內學生水平差別較大,可以以好帶差,這樣既能保證基礎薄弱的學生盡快適應新的學習節奏,又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德和創造才能,成就其社會責任感。同時也要給予學生正確全面地評價,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學生的成就感,有助于學生對自己的信息素養有個清醒的認識,并及時地反思、總結,使學生們掌握的信息技能更加牢固。
(2)作業分層布置,提高各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學生來說,非常害怕低分的出現,在渴望成功的年紀,高分對于他們是一種鼓勵,相反,低分則是一種打擊。因此,我們信息技術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考慮到這點,對學習基礎比較薄弱的孩子設計一些比較容易的題目,同時替換評分方法,給予基礎差的學生一次彌補的機會,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些都是有效教學的具體體現。
信息技術教學具有直觀性、趣味性以及多樣性等特點,突破了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為新課堂教學的高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礎。此外,提高中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有很多的方式方法,不一而足,只要我們教師切實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法,同時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中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便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和素養,有利于發揮學生創造能力,從而真正體現教育以人為本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曉巖,陳曉燕. 從默會知識看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J]. 中國電化教育. 2005(12)
[2]平磊. 淺談中學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J]. 科技信息(科學教研). 2008(15)
[3]鄭海燕. 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學法指導的探討[J]. 經濟研究導刊 2011年13期
[4]牛琦,李固新.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J]. 福建電腦. 2009(04)
[5]程昌銘. 中學信息科技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14(06)
作者簡介:
南峰(1976.6—),男,漢族,山西芮城古魏鎮人,山西芮城南曹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