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術的應用改變了教師傳統教學固有的思維習慣和生活方式,將初中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指的是將信息技術作為教學工具的一種來輔助教師進行課堂教學;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因此筆者就本文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整合的優勢以及二者如何進行完美結合進行了相關的闡述。
關鍵詞:初中語文;信息技術;應用;淺析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9-0074-01
語文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表現力;參與性以及受控性強的特點,進而達到既能傳授知識和開發智力,又能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和情趣,讓學生的學習進入良好循環系統之中,真正達到“輕負擔,高質量”的教學目的。
一、初中語文教學和信息技術的整合策略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使用現代信息化技術和傳統的授課模式進行有機的結合,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興趣,對于提升學生們的語文綜合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1.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教育工作者要改變過去那種傳統的單一學科的教學思想方法,要用聯系的、多學科的以及靈活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課件能有效地拓寬學生們的信息量和視覺享受,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幫助學生很好地去理解課本知識。例如在學習魯迅先生的《故鄉》一文時,筆者利用多媒體可見給學生們播放一首《故鄉》,以此來醞釀學生們的情緒。接著筆者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與本文相關的兩幅圖片;一幅是文中第12自然段開頭時所描寫的畫面: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另一幅圖片是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通過二幅圖的對比,讓學生們在視覺上產生強烈的對比,學生會產生疑問,為什么故鄉的變化會那么大,這時學生就會帶著疑問去學習課本內容,為學生創造性的發揮創設了良好的基礎,使學校教育朝著自主的、有特色的課程教學方向發展。
2.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對知識的擁有關鍵不僅在于記得多少,而更在于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的高低。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具體的文本思想進行教學,向學生展現豐富多彩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積極性。例如在教學詩詞《江雪》時,筆者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了一些相關的畫面和略帶哀傷的音樂,讓學生的通過視頻播放天寒地凍的景象畫面,并且讓他們邊看圖邊展開合理的想象,畫面展現出來的生動直觀的課堂教學實例遠比筆者口頭描述的精彩和完整,學生也能深刻的體會到蓑笠翁在江上獨釣的心情,理解詩人作此首詩的心境,從而大大地便利了學生的學習。
二、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創設理想的學習情境
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學提供了廣闊的前景,成為一種重要的教育技術?!伴喿x教學應當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文本知識的理解和體驗,讓學生要有所感悟和思考,進而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最終獲得思想上的啟迪,因此,我們教師在使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要盡量發揮多媒體課件的優勢,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讓學生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學習到盡可能多的東西,并且受到盡可能大的效益。
1.開拓學生們的視野,增強學生們的參與意識,提高教學的效果——“教學相長”。學生的情感能在一定的學習環境中產生,同時可以借助圖像烘托、音樂渲染等手段促使學生進入教材所描寫的特寫情境中去,讓學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例如在教授《秋天》一課時,筆者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引導學生觀賞秋天的風景圖片,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從而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學習效果,把學生引入到一個如詩如畫的學習情境,為學生很好地領悟課文內容打下很好的基礎。
2.“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學生的興趣”。 因此筆者在導入新課時播放一些相關聯的知識點,讓學生在拓寬知識面的同時,激發學生的興趣點,加深對要學習內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學《在烈日和暴風雨下》一文時,筆者結合教材內容,適時地播放了一段關于《駱駝祥子》的視頻文件立即引起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接著筆者又放映了一些《駱駝祥子》影片中的有關鏡頭,進而筆者又言簡意賅地描述了作者被放逐的原因和寫作背景,變抽象的概念、原理以及文學場景為具體詳細的畫面,對學生進行了多重感官的刺激,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高效課堂的創建就可想而知了。
三、信息技術要與優良的傳統教學相結合,這樣才能有效地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將傳統的教學模式和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相結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信息技術作用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能有效地喚醒學生們對知識的求知欲,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將兩者進行有效的結合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關鍵所在。
1.課文精讀:傳統的教學模式非常重視對課文知識點的精讀,因此在網絡環境下的教學同樣不能忽視這一優良的模式;因為精讀可以強化學生的基本閱讀能力。同時我們在利用信息技術教學要突破過去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充分地享受到多媒體課件獨有的教學模式和優點,創設課堂教學的直觀化與情境化,借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讓學生自己主動的獲得相關的知識。
2.傳統語文教學方式一般是:讓學生感受“文本”,想象、分析、歸納、表述(口頭、書面)、鞏固練習。筆者在教學時將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多媒體課件有效結合,共同促進,為高效課堂的教學服務。例如在教學《兩小兒辯日》一課時,關于兩小兒爭論的問題,在上課時筆者播放了一些相關的視頻;在學生觀看視頻的時候,筆者讓學生們進行分組討論,然后筆者利用multimedia課件制作了問題解答的動畫。學生在邊討論邊觀看的環境下,很好地理解了文章中的內容,教師也要適時地鼓勵啟發學生主動思考、善于思考以及學會獨立思考的能力,進而也要突出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有效地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當前信息技術的發展讓我們的語文課堂的學習與教學打破了傳統的時空限制;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課程的有效整合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此,可以說信息技術必將在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隨之我們的語文教學水平也將隨之得到提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庇行畔⒓夹g的參與,以往相對枯燥、乏味的初中語文教學課堂變得豐富多彩,因此,我們在使用信息技術和語文學科相結合的時候要科學使用,做到適時、適度、適量,讓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它的優勢以及發揮信息技術獨特的優勢,并且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結合,取長補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從而為培養創新型人才開拓一片新天地。
參考文獻
[1]信息技術與西部農村初中語文課程整合的現狀和構想 第三屆中國教育技術裝備論壇-2008
[2]孫春福.語文課堂教學“場效應”:使偶發的成功課堂教學常態化[J].上海教育科研,2012.
[3]陳福林,郭金花,《淺談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科技資訊》,2007年25期,
[4]周艷萍.現代信息技術對初中語文教學方式的改變,考試周刊,2010年第42期.
[5]郭紹青著,《信息技術教育與學科課程整合》,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