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職校生源數量少、質量差,教學績效低下。通過跨課程校本教研,跨課程教學整合,探索有效教學模式。有效教學模式立足課堂,立足教學改革,好的課程要通過課堂的檢驗才能稱為完美。有效教學模式中,教學行為是多教師協同教學行為,跨課程教學整合是教學內容、教學資源的整合,不是教學內容的簡單增減、生硬取舍,重要的是教師教學思想和理念的轉變,是教師行為的轉變,是教師教育教學技能的更新與提升,教師團隊教學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跨課程;有效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9-0075-01
辦學質量和辦學特色,決定著中等職業學校的生存和發展?!罢械眠M、學得好、出得去”,是我們職教人必須時刻面對的論題,其中“學得好”是關鍵。
為此,筆者以本校作為研究的依托,從2010級、2011級學生、2012級新生計算機應用專業學生為研究的標本,從中選取計算機應用基礎、計算機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作為研究對象,結合相應的教學改革實驗,探尋適合于中職校計算機專業課教學的有效模式,進而為中等職業學校的有效教學提供借鑒和參考。
一、問題的提出
多年來,我國的中等職業教育生源質量低、生源數量少的現象普遍存在,學習能力差、學習習慣差的學生占據相當高的比例,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得累、多有力不從心,而學生學得累、無法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教學績效低下。主要原因如下:
1.生源少、質量低。初中畢業生數逐年遞減、普教規模做強并略有擴大的前提下,我校潛在生源逐年銳減、生源質量逐年下降,面臨巨大的壓力。
2.課程設置不合理、缺位。根據《實施性教學計劃》開設課程,而課程設置基本上以大專院校為藍本。課程遵循學科體系,授課模式上仿效普教,實踐課難形成中職特色。
3.教學要改革。從學科出發,各課程間自成體系、相互割裂,某一知識點出現在不同的課程中時,其呈現和表述是“你唱你的,我說我的”步調不一致。學生學習過程中知識遷移比較困難、往往混淆不清,在教學活動中形成較大障礙。
4.評價方法隨意性大。評價方法缺乏科學性,沒有系統性,評價機制沒有明確的導向作用。
二、探究的基本做法
當前,學生普遍語文、數學等基礎薄弱,學習專業課時困難重重。常常是專業課堂中補充數學、物理等知識,而數學等課堂仍按照數學知識體系教學。開展“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有效教學模式的探究”,就是要研究如何改變與消除數學、各門專業課程“你唱你的、我說我的”、“同唱不同調”現象,通過跨課程校本教研,跨課程教學整合,探索有效教學模式。以數學與計算機專業課程為例進行說明:
1.專業課程教師分別按課程進行梳理,調查其中涉及的所有數學知識點,研究專業課程對數學有哪些具體要求,建議相應知識點教學時段、提供典型實例。采用列表的形式對調查結果進行匯總。
2.數學教師對全部專業課程調查列表中知識點進行處理。一是將涉及多門專業課程的知識點進行合并、編制典型例題;二是確定相應知識點教學時段、明確具體的教學要求和計劃等。
3.數學課作為文化課具有基礎性和公共性,而各專業課程對數學的要求差別是比較大的,往往有一些具體要求,需要在數學教學、專業課程教學中有意識地相互滲透、有機結合。相關任課教師集體研究教學方案、集體備課,主要做到:統一對“教學要求”的理解,協調“教學時段”安排,優化“相關例題”選用。這樣各課程能夠相互協調,步調一致、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教學活動。
4.根據教學整合要求實施“對接教學”,實現數學與專業課程之間的平穩過渡,消除或減少學生在學習數學、專業課時課程差異感。
5.及時對教學績效進行評估。實施教學整合時,相關數學教師、專業教師隨堂聽課,課后及時進行評課。再根據問卷調查情況,進一步討論和反思教學的成功與不足,總結經驗與教訓,改進今后的教學。
三、探究的初步成果
結合學生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就業能力培養的實際需要和大多數學生的接受能力,有計劃、有步驟地逐步推進??缯n程進行教學內容、教學資源等教學整合后進行教學,以讓出教學時間優化我們的教學安排,實現資源效用最大化。
在探究中我們發現:有效教學模式要立足課堂,立足教學改革,“真正的教學成果應體現在課堂上”,再好的課程如果不能通過課堂的檢驗也是不完美的。有效教學模式中跨課程教學整合,絕對不是教學內容的簡單增減、生硬取舍,而更加重要的是教師教學思想和理念的轉變,是教師行為的轉變,是教師教育教學技能的更新與提升,教師團隊教學水平的提高。
四、探究的點滴體會
1.有效教學模式的探索,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于專業建設的需要,中職校必須加快高技能“雙師型”教師的培養,致力于專業建設和改革,鼓勵教職工專業素養培訓;鼓勵教職工參加各種層次的學歷進修;鼓勵教職工參加各種類型的技能證書考試;選派專業教師學習新知識、新技術、熟悉新設備,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提供知識儲備和能力培養。
2.有效教學模式的探索,對學校課程改革與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學資源的投入必然加大,對教師教科研的要求提高了,這需要我們能夠理性地、科學地認識并接受。
3.有效教學模式的探索,要更新教育理念。隨著教學與社會人才需求的深層次接軌,教師職能除了“傳道、授業、解惑”以外,還需掌握現代管理理論,借鑒企業管理經驗,運用現代管理動技術,改進課堂,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改課堂、變方法”,假如教師觀念不改變,最終還是會停留在老師“灌”學生“裝”的“填鴨式”教學方法上,“換了湯沒有換藥”,穿了新鞋走的還是老路。
總之,我校2年多的“中職校計算機專業有效教學模式的探究”,體現職業教育教學的特色,追求教學的實際效益,是我們經歷的富有挑戰的歷程,在全體成員共同努力下,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成果。但我們的研究還是粗淺的,還需要一個較長的艱難過程才能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最終接近和到達成功的彼岸。
參考文獻:
[1]《密歇根大學校長談跨學科研究》,《科學時報》,2005年6月28日。
[2]《淺談中職學校的校本教研》,《科學教育研究》,2009年4月第2期。
[3]《跨學科教研提升校本教研高度》,《中國教育報》,2007年11月23日第5版。
[4]《淺談有效課堂教學模式》,《中國校園導刊》,201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