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主學習需要個體更需要群體,通力合作才能使自身得到提升。小組討論式合作的學習方式利于自我效能感、自我學習主動性的形成。本文通過對高中生物課堂討論式合作學習的內涵、問題、注意環節、途徑等方面進行初步探析,以期促進高中生物課堂中討論式合作學習的高效開展。
關鍵詞:合作學習;討論;高中生物;課堂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9-0078-01
討論式合作學習的研究與試驗出現于20世紀80年代末,并達到了較好的效果。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1],教師要充分尊重學自主創造性,在學習探索過程中,通過交流、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教師適時有效地給予學生以引導和幫助。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再適應時代的潮流,不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更不利于學生合作意識、能力的培養。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的不斷深入,討論式合作學習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式合作學習成為需要關注的熱點問題。
一、討論式合作學習
作為新課程所倡導的新學習方式討論式合作學習, 是以小組或團體形式,對內部成員進行明確的責任分工,互助性學習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這是一種以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自身以及他人學習的一種新型學習方式。將班級內學生分為若干由一定學生組成的小組,學生通過組內成員或組外間的合作、互助以及討論,完成教師指派的學習任務、教學目標。討論式合作學習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這是學習方式的改變,更是教育觀念的轉變。
二、高中生物課堂中討論式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一)存在“搭便車”現象。
學生在小組內因對自身缺乏信息,對于所討論的問題看法不統一時,此類學生不能很好的表達自己的觀點,亦或是不能判斷自己的觀點是否被小組其他成員所接受,此時會順應大部分學生的觀點,出現 “搭車”現象。其實質則是學生在討論式小組合作學習中,自己不積極主動地參與問題學習與討論,嚴重者甚至是脫離合作小組對問題學習的全過程,最后直接搭上組內其他成員的學習結果這輛所謂的“順風車”,使自己表面上與其他組員融為一體,從而獲得與組員同等的評價與贊賞。
(二)缺乏時效性。
目前,根據對我國課堂教學中討論式合作學習方法的開展過程中,在部分教師的課堂上, 討論式合作學習僅僅是一種形式、方法, 對課堂教學缺乏實質性的改變,尤其是在高中生物課堂上[2]。學生本身的知識構成的結構不均衡, 學生間的合作也不夠主動, 教師又不能給予學生充裕的時間, 忽視對其技能的訓練與培養。部分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只是迎合課標的要求, 為討論而討論,根本達不到起身層次的目的。針對一些生物問題需要長時間、持續的討論,但實際開展中僅僅只花費幾分鐘來解決問題,其實仍舊是老師給與答案,學生進行灌輸。
三、高中生物課堂中討論式合作學習的實施途徑
(一)實施前--合理組建討論式合作學習小組。
合理分組是實施有效的討論式合作學習的首要前提。學生分組一般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3]。結合班級、生物學科以及學生自身的個體差異,以項目為基礎進行小組組合。合作小組應由學業水平、知識結構、能力傾向、認知能力、個性特征、性別等方面不同的5-7個學生構成,互補性成員相結合,為討論式合作小組互助合作奠定成員基礎。
(二)實施中--討論式合作學習的實施程序。
教師根據生物教材,進知識行剖析,找準合作探究訓練與生物教材內容之間的結合點, 設置貼近學生,明確教學目標、教學任務,設立問題情境,并將某些高中生物知識、方法融入到問題情境之中,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4];為學生創建民主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開展生物自主探究。在討論式合作學習中,堅持民主、平等、合作的原則,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
(三)實施后--討論式合作學習總結及評價。
討論式合作學習在課程開展結束后及時進行學習總結與科學評價,對在問題討論中配合默契的小組提出表揚與激勵,對合作學習有進步的小組也要給予一定鼓舞與鼓勵。在討論式合作學習中,每個充分表現自我的學生學會接受與欣賞同伴,同伴與同伴之間開展互評,,使每個學生平等合作、共同進步,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評價觀及良好的心理品質。
四、討論式合作學習開展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及時更新教育觀念,提高生物學科教學水平。
討論式合作學習需要各方理論基礎知識的支持,比如學科教學論、社會心理學、等,對當代最先進的生物教育科學的研究成果進行學習、推敲、思考與創新,教師在自己的生物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的實際知識構成情況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綜合各種教學方式方法的適用范圍、條件以及開展的優缺點,挖掘討論式合作學習運行現狀以及可能會出現的狀況與問題[5]。當地學校需要定期對學校生物教研組或年級組盡可能多地開展教學培訓,參與課題研究、隨堂聽課、集體備課等,從自身先開始體驗討論式合作學習。
(二)依據討論式合作學習進行相應內容選擇。
討論式合作學習的內容固具有一定難度,以及一定的討論價值,這就需要教師在設計討論問題時,充分考慮到此種學習方法的適用群體以及適應條件,多進行具有開放性和探索性問題的討論,為學生提供較為廣闊的探索與討論的空間。教師在備課之前時要深入對生物問題、教材的研究,根據學習內容,為學生“量身定做”教學重點、難點、教學目標以及任務等有價值的內容。
(三)處理好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關系。
討論式合作學習需要每個學生的參與。因此,在討論式合作學習開展之前,教師要先讓學生樹立獨立思考的意識,自主對問題進行探究、交流。切記盲目認為合作學習不需自主獨立學習,整體的合作離不開每個個體的獨立思考。因此,在高中生物教育教學的實踐中,應處理好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關系,合作學習以獨立自主學習為基礎,既要培養學生的團體合作精神,又要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的思考能力。
參考文獻:
[1]郭新華.提升思想政治課“小組討論式合作學習”實效性的教學策略[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4).
[2]王艷華.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實施與思考[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7).
[3]鞠志偉.以素質教育為主導,深化中學體育教學改革[J].體育科學研究,2001,(6).
[4]張小妮.合作學習增強大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研究[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10,(9).
[5]張偉民.討論式合作學習在高中生物課堂中的實踐[J].河南科技,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