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兒童文學作為兒童成長教育中不可或缺一部分,與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也有著必然的聯系。兒童文學體裁廣泛,文字淺顯易懂,寓意豐富,與當代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的目標一致,呈現形式相符。隨著基礎教育的改革,兒童文學將在指導教師把握學生心理,更新教育觀念,以及開拓兒童視野,激發兒童創造力,陶冶兒童心靈等方面發揮更為的作用。
關鍵詞:兒童文學;小學語文;課堂教育;作用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9-0084-01
兒童文學是根據兒童的心理特征和審美要求所創作、編寫的為廣大少年兒童所喜愛、欣賞的一類文學作品,其主要讀者對象為小學階段的兒童(6-12歲),另外還包括幼兒(6歲以下),少年(12歲以上)。幼兒的閱讀需要成人的輔助,青少年的閱讀范圍則已經擴至成人文學作品,這一原因導致小學生成為兒童文學的主要接受者,也決定了兒童文學必然成為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兒童文學大致包括童話,寓言,故事,科幻,漫畫,卡通等,其形式豐富多樣,內容單一明朗,語言淺顯生動,易于為小學生所喜愛接受。同時,這一年齡段的兒童處于“人之初”的階段,其心志尚未成熟,沒有明確的是非觀念,在學習與閱讀方面,仍需要教師的引導與啟發。[1]這也表明,小學語文教學與兒童文學存在必然的聯系,應該成為小學語文課堂教育的重要內容。
一、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小學語文奠定了學生的語言文字基礎,兒童文學則灌溉著兒童的心靈,好的文學作品有利于塑造積極健康的兒童心理,好的教師有利于引導兒童拓展認知能力,好的教材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
1.兒童文學是提高教師素養,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重要手段。
語文教學過程是一項師生雙方共同互動的教育過程,在這項活動中,語文教師承擔著主導者的角色。因此,教師自身文學素養和業務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教學過程的質量以及小學生的接受程度。新課改要求教師打破原有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方式,將教學中心轉向學生,站在小學生的視角來要求老師,教師不僅要做到傳道授業解惑,還要富有童趣、童真,能“蹲下來”,與孩子站在同一高度思考問題。[2]例如黑柳徹子《窗邊的小豆豆》中所描寫的校長小林先生,總能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寓教于樂,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小林先生”的案例證明,好的語文教師不僅是教育家,還應該是半個兒童心理學家。兒童大都對于生動有趣,主題新奇的事情富有好奇心,教師應該抓住兒童的這一心理特征因勢利導。魯迅先生有言“孩子的世界與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蠻做,便大礙于孩子們的發達。”[3]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之所以被廣大兒童喜愛,是因為作者充分把握了兒童的心理特征,以生動的語言塑造了個性鮮明的主人公,描寫了跌宕的故事情節。對這類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和欣賞,有助于教師更好的了解孩子們的世界,以適當的方式與孩子溝通交流,進而進行教學。
語文教師文學素養的提高是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基礎。兒童文學內容廣泛,包羅萬象,從天文地理,到歷史典故,從人類社會,到動植物的世界,古今中外無所不含,奇趣橫生,這對于求知欲望正強的兒童來說具有極大的吸引力。[4]但同時,電子傳媒以其便捷,廉價的優勢對傳統閱讀模式帶來一定沖擊。教師應該以其自身魅力,引導學生多閱讀傳統兒童文學,培養其優良的閱讀習慣,建立自己的思維模式。
2.兒童文學是豐富小學語文教材,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優良資源。
兒童文學的語言與內容都與新課標標準下的小學語文內容、目的不謀而合。兒童文學題材廣泛,語言生動,主題單一明朗,對處于思想萌芽階段,理解能力相對薄弱,認知能力有待提高的小學生來講,兒童文學的教育作用遠遠大于生硬的課文。[5]兒童文學靈活的表現形式,不僅有利于多樣化的課堂教學,還適合于做多媒體教學的素材,方便課堂情境表演,有助于教師開展課堂情景教學,豐富教學內容,甚至可以讓學生將故事搬上講臺,在情景表演中消化知識。將優良的兒童文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資源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理解和掌握,特別對于低年級學生,兒童文學作品更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很好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作文是發展學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徑。對于初學寫作的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提高寫作能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擴大閱讀,閱讀量多了,自然會有表達的沖動,也自然能寫出完成通順的段落,豐富完整的內容。兒童文學作為主要的閱讀內容,以其繪聲繪色的描寫,生動有趣的情節更容易被廣大學生所牢記,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久而久之會被作者的寫作方式,描述語言,用詞措句所感染,以自己的理解和表述方式應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對于兒童文學的閱讀也能激發兒童的想象力,創作自己的故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的奇思妙想予以鼓勵和正確的引導。兒童文學作品只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資源,而不是代替寫作的工具書。
二、兒童文學作品在語文教學中的現狀
1.小學語文教師現狀:缺乏應有的文學素養。
小學語文課文大多選自兒童文學,教師的文學素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教學效果。但通過調查發現,教師缺乏文學素養的現象普遍存在,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歸結于:第一,一些教師未參與過正規、系統的兒童文學培訓,或是培訓流于形式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思想陳舊,不能靈活應用兒童文學于教學中。第二,一些小學語文教師非文學類專業出身,自身積累不足,從業后停止進修學習,知識匱乏,閱讀面較窄,不能選取新鮮的兒童文學素材于教學中。
2.小學語文課堂現狀:不能抓住兒童文學開展教學。
在將兒童文學應用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時,部分教師不能抓住兒童文學本身的美學特征展開教學,失去了兒童文學原有的藝術個性。具體體現在:第一,教師總是將課本中的兒童文學工具化,教師還是應用傳統的“字詞句段篇”教學方式安排教學,未能體現出兒童文學的優勢,僅將兒童文學視作提高認知能力的工具,不能激發出學生的興趣。第二,一些教師缺乏對兒童文學的文體知識掌握不牢靠,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學方式,不能體現出各種體裁兒童文學作品的特點,降低了教學的趣味性,容易使學生出現審美疲勞。第三,部分教師將兒童文學作品的教學過程成人化,以成人理解的方式去教學,過分強調課文的主題思想,內涵,斷章取義,致使兒童文學作品失去原有的文學特質。
綜合以上觀點,兒童文學對于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成果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是小學培養閱讀習慣,提高寫作能力的主要途徑。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修養,將自身的沉淀積累與教學理論相結合,合理開展兒童文學課堂教學,鼓勵學生擴大閱讀量,引導督促學生提高語文的認知能力和感悟能力。[6]
參考文獻:
[1]李宗儒.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狀及對策[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3。
[2]嚴既澄.兒童文學在兒童教育之上的價值[A].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9。
[3]魯迅.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A].新青年,1919。
[4]王泉根.中國兒童現代文學選論[C].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9。
[5]劉丹.讓孩子們在色彩斑斕的世界中快樂成長——談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學[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9。
[6]譚俐婷.兒童文學進入小學語文教材狀況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1。
作者簡介:張程(1986-),男(漢族),甘肅蘭州人,蘭州金港城小學,初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