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前教育是終身學習的開端,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幼兒時期是人們開始接受學校教育的初始階段,對每個人在以后的學習中具有重要的影響。把握學前教育未來發展前景,順應其發展方向,對學前教育事業發展意義重大。
關鍵詞:學前教育;審美;游戲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9-0087-01
一、利用游戲教學,上好家庭的第一課
游戲教學是幼兒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幼兒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載體。幼兒教學游戲化,是指把幼兒教育的目標、內容、要求融于各種游戲之中,教學游戲化的實質是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和發展的主體。幼兒對游戲情有獨鐘,他們喜歡在游戲中扮演自己的角色,玩起來樂此不疲,因此,游戲成為了幼兒的主導活動,游戲對幼兒成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幼兒游戲過程中,教師仔細觀察,促進幼兒更好的游戲。“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的經驗”。例如小班幼兒自我調節活動的能力比較差,他們會長時間地做著同一種游戲活動,當“運輸工”的幼兒反復裝運玩具,累得滿頭大汗也不知道去休息會;這時,幼兒教師就應該觀察學生在玩游戲的時候注意這種情況,及時地幫助幼兒調配活動,并建議他們去當“交通警察”,到崗亭里開紅綠燈,這樣孩子們也會欣然接受老師的這個提議,從而幫助他們獲得足夠的休息。
2.游戲在幼兒的發展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促使幼兒在游戲中獲得各種能力,并在游戲中促進幼兒的發展。例如引進一些孩子們都喜歡看的動畫片,比如《黑貓警長》、《喜羊羊和灰太郎》、《熊出沒》、《多啦A夢》等,在游戲活動過程中讓他們把自己從電視上看到的、領悟到的東西帶入到自己的游戲環節之中,幼兒老師在適當地加以引導,利用孩子喜歡的甚至討厭的片中角色開展一次別開生面的教學活動。另外,幼兒在游戲中有最真實、自然的表現,幼兒教師可據此觀察幼兒的游戲,在游戲中暴露一些比較常見的問題;進而反觀自己教學的不足,總結經驗,更好地為改善自己的教學活動服務。
二、創新教學設計,引導自主學習
幼兒正處于人生的起始階段,也是身心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的教育質量和教育方向直接影響幼兒的成長趨向及對世界和社會的認知方式,是確立幼兒終身教育方向的基礎。
1.培育創新性思維,應當善于運用各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實踐表明,不同的思維方式對于創新具有不同的作用。例如在教學學生數數的內容的時候,1,2,3,4,5對小班幼兒來說比較陌生和很抽象,幼兒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準備一些色彩鮮艷的圖片來吸引幼兒的學習興趣,用具體的圖片的個數來代替抽象的1,2,3,4,5的阿拉伯數字。誰的表現好教師就獎勵誰一個圖片,以此來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自己探索世界、認識事物,調動幼兒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
2.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訓練,必要時應該放棄“標準答案”,保護幼兒可貴的想象力,給幼兒插上想象的翅膀,還幼兒以自由的廣闊空間。例如《龜兔賽跑》中為烏龜加個翻身的動作,表明從山坡上滾下來得了第一名。對于幼兒創新思維的培養,主要是讓孩子們形成良好的思考問題的習慣,有效的引導他們,啟發他們,并將創新思維的培養滲透于美術活動中,將語言與美術表現相結合,以此激發孩子們表達表現的欲望,激活了他們的創新思維。
三、培養幼兒審美感知能力
良好的審美觀能夠幫助一個人對事物進行正確的判斷與認知。審美的感知能力是審美心理構成的重要成分,所以對幼兒進行審美感知能力的培養有助于使其對接觸的事物有一個正確的判斷。讓幼兒在美的教育過程中,不斷發展其審美素質和創造能力。
1.利用音樂教學,激發孩子們的樂趣,通過音樂引進,提高孩子們的審美能力。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小伙伴,你好》等歌曲幫助幼兒了解各種各樣的禮貌音樂,用不同的音樂表現不同的用語、不同的神態、不同的心情。讓他們直接欣賞自己或同伴的演唱,引導幼兒產生情感的共鳴,從而逐漸發展其美感。由此看來,在文學欣賞中教師的語言美對幼兒語言能力的影響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2.激發幼兒對色彩的興趣,注重幼兒對色彩組合能力的培養和直觀形象記憶,并對色彩明亮、鮮艷的東西能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教師必須通過幼兒自身的積極參與,才能達到教育的真正目的,要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必須借助幼兒自身對物體的感知、理解。比如筆者在組織小班幼兒接觸繪畫時,先為學生提供蠟筆、印章、棉簽等易操作的工具。提醒孩子們下筆輕一些重一些都可以,線條粗易出效果,幼兒有成就感,從而逐步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四、重視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一句話道出了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幼兒園是實施幼兒教育的主陣地,幼兒科學素養的形成要依靠幼兒科學教育,幼兒時期是人生的啟蒙期, 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 養的重要時光;幼兒教師的科學素養將直接關系到幼兒科學教育的質量,同時幼兒的思想也很單純,他們對于第一位啟蒙老師的言行舉止尤為上心,作為幼兒教師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已,做孩子的表率,來影響孩子,教育孩子。
1.幼兒園里教育的重點并不是要求幼兒獲得多少的知識,而是以孩子開發智力為主、開拓創造力、訓練正確的認知能力,比如上廁所、吃飯、整理玩具、進行游戲、分飯菜、撿樹葉等等,在這一系列的微小示例中對于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在進行幼兒教育的時候,也要培養孩子們的良好習慣。因此,在培養良好習慣過程中需要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2.孔子曰:“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就是說小的時候養成的習慣會像人的天性一樣自然、牢固,甚至說就變成你的天性了。因此,在幼兒時期特別是幼兒園時期則是養成一個人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也是最佳時期。在這個時期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會使他們終生受益。例如在孩子玩東西時,教師可以這樣跟孩子溝通“你不爭搶玩具,小朋友才跟你玩”,“小手洗得這么干凈,真是講衛生的好孩子。”……教師的正確評價,能讓幼兒在肯定、贊賞、鼓勵和期盼中不斷改正過錯,強化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幼兒教師的行為對幼兒的熏陶會永遠留在幼兒的心目中。
總的來說,幼兒園作為教育的起步階段,其教學情況的好壞將如何直接影響到幼兒未來對學習的興趣和發展。因此,幼兒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高度的重視教學過程的每一步教學指導和每一個教學環節,掌握和了解每一個孩子的實際情況。幼兒的學前教育是教育的基本任務,也是影響孩子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才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張立昌. 教學方法的選擇:從主體需要維度的“另類”思考與實踐啟示[J].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06(01)
[2]劉齊. 教學策略的新發展――以幼兒園早期閱讀教學策略發展為例[J]. 成功(教育). 2013(16)
[3]王振洪. 浙江省幼兒園“十二五”期間對教師的需求調查——基于對500名幼兒園園長的問卷調查與訪談[J]. 幼兒教育. 2012(Z6)
[4]秦元東. 興趣層次說與兒童學習[J]. 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版) 2006年04期
[5]學前教育成為我國國民教育體系中的薄弱環節[J].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 2009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