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效教學”是新課改背景下催生的一種教學理念。教師在教學時既不能跟著感覺走,又不能簡單地把“效益”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對于初中數學有效教學而言,關注的不再是教師有沒有認真地教,而是學生有沒有掌握一定的知識與技能,即學生是否在數學課上真正學有所得、學有所用。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就如何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談幾點淺見,探索提升數學學習效率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課堂教學;有效教學;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9-0090-01
一、合作性學習是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重要支柱
新課程標準下,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獨立鉆研的精神誠然可貴,但積極合作,共同探討也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方法。因此教師應最大努力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品質和學習習慣。
(一)有效的合作學習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教師對學生合作學習的指導,首先要培養學生積極動腦、認真思考、踴躍發言的好習慣,讓學生把自己的探究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在組內交流。例如筆者在教學“不等式性質”一節知識點的時候,筆者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可以讓學生觀察下列不等式:3>-5,然后說如果兩邊都乘以-2得:-6>10對嗎?這樣的引導很容易讓學生犯錯誤,因此,筆者給他們留出空間,讓學生們進行討論,在課堂測驗中,學生的解題問題也會暴露出來,通過借鑒其他學生解題的正確方式,通過討論學生們能加深對不等式概念的認識;對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有一定的幫助;同時還能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有效地掌握不等式性質。
(二)在進行合作學習的時候,教師要認清并不是任何問題、任何教學內容都適合開展合作學習,有的問題探索性不強,不具備挑戰性,學生經過簡單的獨立思考很快就可以解決,這就沒有必要進行合作交流,這樣也能為課堂教學省下一些寶貴的時間。但是有些問題難度較大,如果只是單一的、片面地思維可能會解不出來,這就需要開展合作學習,汲取集體的智慧,因為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也充分認識到交流合作的價值。
二、精彩導入,激發興趣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序幕,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成功的課堂導入設計,就如磁鐵般緊緊地把學生吸引住,使學生盡快進入“角色”。教師設計一個有效的課堂導入,會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教師講課導入得好,不僅能吸引住學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燃起學生智慧的火花,使學生積極思維,勇于探索,主動地去獲取知識。
(一)教師要針對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將學生未知的數學規律、法則、關系、以及概念等前置應用,創設新奇的懸念情境,通過多種方法向學生展示數學知識的非凡魅力,有助于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熱情。例如,筆者在“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的講解時,通過多媒體課件進行導入;播放日出全過程,將太陽比喻成一個圓形,海平面比作成一條直線;緊接著讓學生觀察討論直線與圓的關系,并且通過觀察,讓學生指出他倆有幾種位置關系,學生通過視頻觀看,積極發言如下幾點:1.“相交于兩點”2.“相交于一點”3.“不相交”。筆者趁著學生的這股學習熱情正式引入直線與圓相交、相切、相離三種位置關系的定義。
(二)趣味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筆者在教坐標時, 可以設計一個玩坐標的游戲:用兩根繩子構成坐標, 讓一個同學做原點, 學生對應坐標、象限、直線y = x 等都可以體現。原點可以變動, 坐標也就隨著變化。通過這樣趣味性的導入,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到未知知識領域上來,有效地促進數學知識的講解。
(三)課堂導入藝術是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生興趣。導入要講究啟發性,要讓學生從淺顯簡明的事例中發現問題,進而從問題著手,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例如筆者在學習《用乘法公式分解因式》一課時,筆者提出這樣的具有懸念的問題,老師想和同學們比一比看誰算的快:a,b是任意兩個連續的整數,那么他們的平方差是多少?一個學生報數,老師和另一個學生來比試。筆者用平方差公式能很快地說出答案,而學生比較慢,由此產生懸念。這樣的導入,能夠使學生從舊知識的復習中發現新知識,并且掌握了學習的方法。
三、精心設計練習,提高學生解題的能力
數學練習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精心設計課堂練習和作業,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靈活解題的能力。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也要重視學以致用的數學作業觀,要樹立起新的數學作業設計理念,使學生的個性在這里得張揚,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優化基本練習。習題的選編應慎重,一般情況下作業所涉及的知識面不宜過寬,運算量不能太大,綜合性不要很強,要求上也不要“一刀切”,重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操練,如簡單的計算、基本畫圖、熟記公式、定理等鞏固練習,主要適合于 A 組學生,目的是能讓他們仿照例題找出解題方法,掌握新知。因此,在布置作業時,每一個環節都值得我們去研究、推敲,只有盡可能地優化每一個環節,才能提高作業的有效性。
(二)作業布置要合理。比如在某海域中有一海島A.它的四周20海里范圍內為暗礁區。一艘輪船由東向西航行.在B處見島A在北偏西60度,航行24海里到C處,見島A在北偏西30度,貨輪繼續向西航行,有無觸礁的危險?這類題目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四、分層教學實效高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起主導作用,適時、有效的從學生個體差異出發,“因人施教,分層提高”,以促使學生積極性的發揮,從而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初中數學是學生學習的關鍵時期,所以有效實施分層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促進學生更好的理解初中數學知識,也有利于提高數學的教學效率。
輔導分層,要想保證課堂教學的成功,教師就必須在認真領會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反復通讀教材,真正吃透教材的全部內容,并根據學生的實際,取其精華,靈活組織教學,比如筆者平時可以利用第二課堂對學生進行分類輔導。尤其對C層學生的輔導主要是調動非智力因素,培養師生和諧的感情,激發學習興趣,指導學習方法,讓每個學生在數學課堂上都能學有所獲,成績和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數學課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數學來源于生活,是對現實生活的真實反映。因此,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有效教學策略就需要我們教師靈活運用教材,讓學生從學習中學會學習,從嘗試中學會探索,從探索中學會發現,努力讓每個學生都學到知識,都得到提高。
總之,有效的課堂練習是學生對數學進行有效學習的有力保證,也是課堂數學有效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只有在不斷的實踐和不斷探索中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為有效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劉萬海.教學質量觀重建:有效教學的視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2(10).
[2]李建業. 優化初中數學教學方法芻議[J]. 學周刊,2012,04:64.
[3]盛志軍:“淺談數學解題教學中揭示思維過程中的途徑”,《中學數學月刊》,江蘇,1997.12
[4]楊永尚.初中數學分層教學初探[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11,01:47-48.
[5]李茂堯.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探究[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