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機電專業畢業生創新人才案例,初步探究了畢業設計教學結合創新大賽的可實施性。畢業設計模式以創新大賽為媒介,將培養創新學生創新能力貫穿于畢業設計的每個流程中,以及如何使畢業教學作品成為學生進入社會的第一個體現專業水準、職業能力、綜合評估的創新作品的實施方案。
關鍵詞:創新大賽;畢業設計;新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4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9-0109-02
一、背景
社會對職業教育技能人才都寄予了厚望,我校積極響應江蘇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江蘇建設成為創新型省份”的口號,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作為提高學校教育的服務水平和社會貢獻率,發揮職教功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致富一方百姓的重要舉措,積極轉變教育觀念,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培養滿足地方經濟發展需求的人才。
如何檢驗培養的畢業生符合職業教育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畢業設計是教學過程的最后階段一種總結性的實踐教學環節。通過畢業設計,能使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的各種理論知識和技能,進行全面、系統、嚴格的技術及基本能力的練習,完成一個有專業水準的課題。畢業設計的選題定位是關鍵點,是提高學生能力體現的落腳點,是順利步入職業生涯的出發點。我校積極探索了一條依托于創新大賽為媒介的畢業設計創新模式,將創新大賽與畢業設計結合起來,引領了一條不走尋常路的畢業設計教學之路。
二、創新大賽引領職業教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1.培養創新人才是職業教育的必然選擇。江蘇省職業教育創新大賽舉辦這么多年來,有效地推動了職業學校創新教育工作的蓬勃發展,數十萬職校生積極參與,圍繞生產的、生活的、身邊的需求,利用自己專業技能踴躍進行小發明、小創造。學生普遍增強了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并形成了一批批創新成果,其中涉及機電、機械等領域的較多,科技含量較高,大賽匯聚了職業學校師生的創新智慧、展示了職業學校創新成果,推動了職業學校創新發展。
大量的創新需求和靈感、專利火花和創意也往往來源于生產的第一線,這不僅要求在這些崗位上的人員要有專業技能,還要有敏銳的創新思維和較強的專利意識。因此,在職業教育中加強創新技能教育和職業技能培養同樣的重要,這對于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也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2.培養創新人才是知識經濟時代必然選擇。
知識經濟是以不斷創新的知識為主要基礎發展起來的,是一種知識密集型和智慧型的經濟,其發展的內在動力在于知識的創新,強調人力。職業教育是學生進入職場之前針對性教育。關于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問題,強調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因此在知識經濟時代職業教育作為培養一線勞動力最后階段教育的一種層次,其作用和地位不言而喻。培養創新人才,成為職業教育實現其社會職能的必然選擇。
培養創新人才,是職業教育從更深層面參與社會經濟發展的突破口(見圖1)。面向社會把職業教育技能專業科研優勢轉化為社會經濟新的增長因素,為社會經濟生活提供源源不斷的知識支持和技能支持,這樣中等職業學校才能真正融入經濟生活,才能遵循產業教育發展的規律并得到發展壯大。培養創新人才,才能使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與社會對人才需求實現最佳對接,職業教育也才能在人力資源的輸送上更廣泛全面地參與社會發展,從而實現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和社會職能。
圖1
三、構建結合創新大賽,畢業設計教學模式實施方案
畢業設計教學結合創新大賽有著獨特的優勢,從師資方面來說,職業學校的教師大部分都是“雙師型”的教師,他們具備有豐富的教學與實踐生產經驗,對于學生創新發明具有良好的引導作用;從學校的專業配置和教學環境來看,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可以都到充分的施展;從學生自身的能力來看,學生已經在校學習了所有的專業課程,奠定了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揮。在創新大賽的引領下,學生精心準備畢業設計的選題范圍,可使學生明確作品實際存在的意義。將對于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致富廣大人民群眾,對于職業學校學生成人、成長、成功,實現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我校機電專業創新人才畢業生案例。
《案例1》朱潔,男,機電一體化專業2013屆畢業生。編寫過貪吃蛇,推箱子等小游戲程序,并參加過2012年江蘇省單片機技能大賽獲三等獎。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了畢業設計作品《家用計時計數藥箱》,參加了江蘇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一等獎,并在2013年第七屆全國青少年發明展會上獲銅獎,張家港青少年科技創新獲市長提名獎。作品也申請了專利,進而準備向社會推廣。2012年7月份,他走出學校實習,面試的時候,面試官看到他的簡歷很驚喜,一連串的問題接踵而來,但是他臨危不亂的一一做出解答,非常順利的進入了江蘇能新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太陽能發電)。在公司里,他主要負責光伏電站的深化設計工作,提供技術上的支持,并有效的解決具體技術問題,參與公司現場施工管理。他在公司實習3個月后,表現突出,直接成為正式工,月薪2600,半年之后,他在工作方面越來越得心應手,并在繪圖和電氣方面也游刃有余,遠遠超過了同齡人所具備的能力。至今他快實習一年了,也將正式畢業,他可以單獨的完成領導布置的任務,公司領導對他在創新方面的才能很是器重,并希望他能為公司在科技上創造更大的財富,現月薪3500。
《案例2》劉宇,男,機電一體化專業2006屆畢業生,劉宇同學對他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非常感興趣,在學校期間的時候,他利用業余時間對所學的專業知識進行實踐操作并且創想出更方便可靠的操作方法。劉宇同學畢業設計作品是:輪椅自動平衡裝置、可折疊式八木天線等。他在江蘇省創新大賽中連續兩年獲得5個創新項目的獎項。2010年7月份,他走出學校實習,劉宇同學帶著他的個人簡歷找到了一家機械加工企業,老板看到后問了很多關于專業知識的問題,他對答如流,同時還說了他的想法。當時表現突出,當場就被老板錄用!直接成為正式工,月薪2600,三個月后就加到了3000元.在這企業里負責做設備維護,產品開發編寫程序,同時還做電器維修等。很快成了老板的特助了!很快實習期過了,劉宇同學也學到了很多知識。當時我校通知劉宇同學有一個專轉本的好機會,劉宇同學得知這個信息后,非常認真的復習,珍惜這次專轉本的機會。功夫不負有心人,劉宇同學勝利的考上了蘇州大學。在本科期間劉宇同學還多次拿到蘇州大學的獎學金。獲得了勞動局頒發的創業證書。現在劉宇同學被我校聘為外聘教師。
從兩個機電畢業學生的案例分析,畢業設計課題都結合了創新大賽的選題定位,通過大賽的歷練,學生綜合運用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得到了同步的提高。畢業設計成果化,也突顯了結合創新大賽的畢業設計教學模式有著其獨特的優勢。
2.基于創新大賽導向確定選題。
創新大賽的指導方針是“以實踐為基礎,以創新為靈魂,以學生動手為主,以教師輔導為輔”,我校把這個方針融合于畢業設計的教學理念中。要求畢業設計的選題,要兼顧學生所學專業理論還要充分考慮課題存在的社會實際意義。選題確定以后,需要在國家專利網上進行查新報告。以進一步提升畢業設計作品的創新性和獨特性。為畢業設計作品能夠向社會推廣應用,做好了前提保障。培養具備創新素質和創造能力兼備的勞動者是社會對職業學生的期望。
學校積極開展各種活動,開通多種渠道,搭建各種舞臺,幫助師生樹立創新意識、發展創新思維,提高創新能力。營造創新氛圍, 學校積極建設特色鮮明的校園環境,學校的每幢大樓均以科技創新意識濃的國內外知名企業冠名,校園教學樓、實訓工場等處均掛有企業的大幅照片和知名企業家的照片和格言,學生在校園內能處處感受到濃郁的創新文化;各教學部、各班級紛紛通過宣傳專欄、黑板報、文化角開辟創新欄目,介紹學生中的創新明星、創新故事,宣傳創新知識。邀請省內知名的科技專家來我校講學,進行現場指導,推動全校師生認識、了解創造教育和創造思維方法,學習創新原理和經驗,掌握創新方法和途徑,開展創新實踐活動。通過學生在校期間創新意識的慢慢滲透,在畢業設計教學過程中,學生已經具備了較強的創新意識。所以在選題方面也有了比較成熟的見解。
3.仿真創新大賽過程設計。
和創新大賽必須提交的作品技術文件一樣,作為畢業設計的核心環節,學生根據作品的構思形式相應的設計方案、優化方法、計算模型、加工程序和包括繪圖以內的技術資料(見圖2)等這一階段其實就是畢業設計中最能體現學生專業知識掌握程度的過程,其理論性較強,技術含量較高,需要團隊合作和指導老師的重點啟發和引導。學生通過這一階段的磨練,可以大幅度提升用于理論和專業實踐操作能力,來解決實際社會問題的潛能。使畢業生自身的價值得到了升華。
圖2 《家用計時計數藥箱》工作原理
4.模擬創新大賽完成畢業設計作品。
創新大賽的作品完成必須實現其功能性,畢業設計作品同樣也必須通過實踐操作加工、進行其功能的檢驗。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利用學校精良的教學設備與硬件設施,利用現場可操作的專業工具,自己動手操作完成這獨一無二的創新作品。(見圖3)許多作品都具有較高的技術水平和復雜的工藝知識背景,從中可以看出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同時專業指導老師與創新工作室的輔導老師以及學生之間也互動搭建了一個平臺。指導老師為此更需要不斷捕集最新的信息,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水平,輔導學生完成畢業作品才能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圖3 《家用計時計數藥箱》設計圖
5.參照創新大賽規則評價畢業設計作品的考核。
進入創新大賽作品選拔的最后一關,參賽的學生必須進行作品的答辯,面對專家評委們的現場點評,問辯熱烈,創新思維碰撞出火花,學生邊操作邊講解自己的創新作品。充分展示了學生專業知識的嫻熟和創新能力的發揮。畢業設計作品完成以后,學生對畢業設計所需資料(圖紙 、設計說明書、查新報告等)進行編制整理,并完成一篇畢業論文。論文通過簡介、課題來源、研究方案、研究報告、研究結論 、參考文獻6個方面來講述。學生帶著完成的作品和論文才可進入畢業論文答辯與考核階段。創新工作室輔導老師將從畢業設計作品中挑選優質作品選送參加大市級創新大賽。
四、創新大賽和畢業設計作品的吻合性
我校機電專業的畢業設計模式,通過植入江蘇省創新大賽的理念、目標、標準,充分發揮了校內專業師資力量和創新工作室的平臺作用,做創新化、成品化的畢業設計作品,注重了畢業設計的專業實踐性和社會時效性。全面提高了學生對實際問題的綜合判斷能力,實踐操作能力,拓寬知識面以及培養團隊精神、合作意識起到了重要的作業,也顯著的提高了他們的綜合職業素質。
創新大賽和畢業設計作品二者的宗旨高度吻合,都是圍繞培養高技能人才為目標,強調理論知識運用于生產實踐,提高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的重要渠道。通過結合創新大賽的畢業設計創新模式開展,從而推薦了畢業設計的規范化、成果化的建設,切實提高了畢業設計的質量,為畢業生順利踏入社會、適應工作崗位架設了扎實的橋梁。
參考文獻:
[1]沈新梅.讓創新教育成為職業教育的特色[J].江蘇創新教育,2011.4(第5期):起止頁碼(P38)。
[2]余飛 王昕明.中等職教“四階級進階”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江蘇創新教育,2012.1-2(第13-14期):起止頁碼(P56)。
[3]鄧薪然.國內外創新畢業設計模式探究J].時代教育,2012年(第11期):起止頁碼(P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