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引下,新的教育模式不斷生成,需要我們在課堂教學上下功夫,提高課堂效率,創設高效課堂。本文即針對如何創設初中化學高效課堂展開幾點論述。
關鍵詞:初中;化學;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9-0115-01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引下,新的教育模式不斷生成,需要我們在課堂教學上下功夫,提高課堂效率,創設高效課堂。通過高效課堂,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
那么如何創設創設高效課堂呢?結合日常教學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一、通過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創設教學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從化學與生活的結合點入手創設情境;從化學與社會的結合點入手創設情境;從化學實驗中提取情境素材創設情境;從化學發展歷史中提取情境素材創設情境;利用問題探究創設情境等等。
在學習《溶液的形成》這一課題時,我是這樣創設情境引入的。上課了,我問同學們:“大家喝過糖水嗎?”學生一聽,都笑著說:“喝過。”“我這有一杯糖水,那你們誰知道這杯糖水是上面甜呢,還是杯底甜呢?”學生們一聽,情緒立即高漲起來,有的說上面甜,有的說杯底甜。“好,糖是我從家里拿來的,到底哪部分甜我們可以來嘗一嘗。”同學們都爭先恐后的要來嘗一嘗,我把杯子中的糖水倒出一部分到另一個杯子里,請了三位同學到前面來品嘗。結果一個說上面的甜,一個說杯底的甜,還有一個說沒嘗出來。我說:“看樣子只靠我們的味覺很難判斷準確,糖水是溶液的一種,通過今天《溶液的形成》這節課的學習,我相信大家就能找到答案了。”接下來的整節課學生都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取得了滿意的學習效果。
二、通過實驗教學,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可以為學生提供鮮明、準確、生動的感性材料,如顏色變化、生成沉淀、發光放熱、生成氣體等,通過這些感性材料可以幫助學生從宏觀向微觀過渡,使概念、原理容易理解,使知識形象化,便于記憶;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創新能力、探究能力等;還有助于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
1.重視做好演示實驗。演示實驗是化學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容易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在演示實驗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通過自己規范的操作過程,讓學生掌握住一定的操作技能,而且要注意引導,教會學生觀察什么、怎樣觀察、如何記錄結果,避免觀察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并及時引導學生將觀察到的現象進行邏輯分析和判斷,得出正確的實驗結論。為確保實驗成功,教師必須對所演示實驗的目的要求、儀器裝置、實驗藥品等做到心中有數,精心準備。為了增強實驗的直觀性、安全性等,應注意做好對實驗的改進。
2.重視做好學生實驗。學生實驗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教學行為向學習行為轉化,實現教學目標的根本途徑。在第一次做學生實驗前,教師要講清實驗內容、注意事項、安全問題,以消除他們的心理疑慮,激起他們大膽去嘗試的欲望。在學生實驗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實驗過程中的異常實驗現象。實驗中有時因使用的試劑存放時間長而變質了,導致實驗現象異常,教師要善于以此為契機,引導學生分析原因,進行探究,提高其利用實驗進行分析的能力。通過學生實驗,爭取使每一個學生在收獲知識的同時感受到動手操作帶來的樂趣和實驗成功時的喜悅。
三、通過多媒體教學等優化課堂,提高課堂效率
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的推廣使用,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不僅能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而且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課堂。
1.多媒體教學打破了以前“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教學形式,它集文字、圖像、聲音、動畫于一體,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能增加感知深度,培養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2.多媒體具有信息存儲量大、省時省力、處理問題迅速的優勢。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增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
3.利用多媒體可以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在學習物質的微觀構成時,學生總是分不清分子和原子的區別。這時我給學生播放了水通電分解的動畫,使學生很容易就得到了“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的結論。
四、采用有效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效率
傳統的教學是以教為基礎,先教后學,學生只能被動的跟著教師學,教師教多少,學生學多少,教師怎么教,學生怎么學。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完全喪失了,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此,通過對先進教學模式的學習,在教學中我采用“先學后教,小組互助,展示匯報,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宰者。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課上,教師利用導學案明確具體的任務目標,學生按導學案的要求進行自主探究,然后將自主學習獲得的知識、方法、規律或解決不了的問題提交到小組進行組內交流和討論,達到知識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學生就可以解決了解、識記層面的知識,并形成基本能力。
2.展示匯報,質疑后教。這一環節教師要做的是點撥評價,幫助學生解決小組內未解決的問題。而學生則是展示匯報,質疑釋疑,成果全班共享。這樣學生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不僅將所學知識弄懂弄透,而且獲得的知識印象深刻,不易忘記。展示匯報可以以一個組為主,其他小組完善補充;也可以將問題分解為幾個小問題分別由不同小組展示,其他小組補充。教師必須給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增進學生相互間的交流,使學生在交流中得到補充,在爭辯中得到提高。同時教師要注意總結,以提升問題解決的深度和廣度。
3.梳理知識,歸納整合。這一環節是為學生及時建構知識體系而開展的整合性認知活動,學生對學得的知識及其本質屬性進行再認識,對自己掌握的知識,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歸類鏈接,重新整合,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先是學生自我總結,然后組內討論交流,最后教師引導進行組間交流,形成本節的知識體系。
4.鞏固提升,當堂訓練。課堂練習是檢測學生學習效果、鞏固已學知識的必要手段。在完成新知識的學習以后,教師出示導學案中的訓練材料,使學生對已獲取的知識進行查漏補缺,以便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高。
總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等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在學習中獲得成功,在學習中獲得快樂,形成一個充滿生機的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