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世紀的教育是全面創新的教育,創新已成為時代的要求,要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首先應該明確中學語文教學創新教育的總體特征。語文創新教學注重素質教育,倡導語文探究性學習,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確新時代的創新教育的基本任務,切實搞做好初中語文的創新教育工作;共同促進師生的創新意識以及閱讀教學的創新和寫作教學的創新,這些措施都能有效地提高語文整體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語文;創新教學;模式淺析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9-0116-01
一、課堂創新教學,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課堂教學是實施創新教育的主渠道,初中語文教師要有思想創新的意識、能力和膽略,最主要的是要有獨立的思考的勇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才能利用課堂教學這個“操作平臺”來實施語文的新課改,培養既有現代知識,又有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以及身心健康的現代創造性人才呢?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去創新教學方法和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1)傳統教學一向沿用“老師怎么教,學生就怎么學”的填鴨式學習,這種傳承模式雖有立竿見影之效,但是都是短期內的,因此,我們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進行創新教學,利用一些之前沒有使用過的教學方法。比如筆者以教學《孔乙已》這節內容為例,讓學生分角色扮演孔乙已“排出九文大錢”和“摸出四文錢”時的表情和動作,學生通過表演能有效地把握了人物的迂腐清高、拮據而又窮酸的性格特點。在幫助學生理解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又能很好地活躍課堂氣氛,鍛煉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2)傳統的語文課堂在授課時存在一定弊端,就是教師講課有固定的模式,喜歡按順序講課,利于寫板書,讓學生理思路。在創新性教育教學中,教育的主體轉變為學生,學生是語文課堂學習的主體,是教師教學的對象,因此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該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這樣才能更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例如荀子的《勸學》中“以絕江河”的“絕”的理解,不同版本的參考書都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我們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去大膽的質疑,讓全班學生進行討論分析,并且說出自己的不同看法,逐漸培養學生勤學善思、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能力是推動歷史前進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只要我們改變觀念,真正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充分尊重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并為之“搭橋鋪路”,就一定能使他們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得到綻放。作為基礎工具課的語文教學,具有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獨特優勢。因此,我們教師要充分地利用這個有效的資源來開啟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1)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課堂的每個“演員”開動腦筋,主動去思考問題;并且要讓他們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去感悟、思考、鉆研以及去實踐,探索課本中的知識的奧秘。例如筆者在講授《傷仲永》一文時,筆者在授課之前就開始問學生:“仲永何許人也,需偉大文學家王安石來為他感到惋惜;”這又是為什么呢?這樣一個看似簡單卻又一下子難以回答的問題,很自然地激發學生去認真地研讀課文,這樣通過學生自已質疑,自已解惑,不但對課文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活躍了思維,激發了創新意識,培養了創新能力。
(2) 學生作業、習作是他們辛勤勞動的成果。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成果的激勵功能,讓學生從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完善他們的創新精神。
三、在閱讀教學中進行有效的創新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于漪也說:“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創新是項復雜而艱辛的工作,這需要語文工作者不斷大膽實踐,探索,并及時總結經驗,汲取教訓,同時需要工作者的熱情,進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閱讀過程中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有效地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1)“創新”是在自讀研討的基礎上,閱讀教學除了能開拓學生的視野、打開學生們的語文思維,此外還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的語文的素質與能力。比如筆者以學《愚公移山》一文為例子進行講解時;有些同學對“河曲智叟亡以應”一句提出質疑,有些學生說“假如我是智叟,我會問愚公,為什么你年輕時不挖山,而把挖山的任務交給你的子孫?難道你想你的子子孫孫只做挖山一件事么?筆者針對學生們的這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探究知識的過程中,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的理解,有助于學生牢固掌握知識,更鍛煉了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提高閱讀興趣。
(2)學生對所讀的書籍應當會形成自己的看法,千人千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教師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舉辦某本書,或某類書的研討會,研討會的主角是學生自己,此外,教師在加強和改進閱讀教學的同時,還應該重視和開拓學生的閱讀途徑,指導他們堅持課外閱讀,為學生提供更為廣泛的閱讀材料,提高學生們的閱讀能力,激發學生們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們的閱讀效率。
四、指導寫作教學時,有效地進行創新教學
俗話說: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親自品嘗。如果把這話放在作文教學中,那就是教師也應親自參與寫作實踐,與學生共同體驗訓練中的甘苦。葉圣陶在《作文要道》一文中寫到:“沒有真意,就沒有必要作文”。 初中語文教師有了思想創新意識,就會去研究教材,哪些地方予以肯定,哪些地方予以否定,哪些地方予以補充。因此,語文作文教學中,我們也要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寫作,寫出自己獨有的個性特征,這是對學生創新精神和思想創新權利的尊重。
作文是學生自己自己的產品,必須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寫出新意。因此,在具體的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們也要培養學生們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此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背誦優美的文章,比如寫景的題材可以參考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寫詩詞的題材可以引薦郭沫若先生的詩等,這些作家的文章都是非常好的素材。學生們如果能夠記下來并加以借鑒運用的話,那么,他們的作文就能夠在同類學生中出類拔萃。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教師也不能一味地去追求時髦,片面地認為形式新穎就能博得考卷老師們的好感,這是錯誤的想法,只有形式和內容的完美統一,才是作文的最高境界。
從以上內容的論述中我們可知,初中教育是全面創新的教育,創新已成為時代的要求。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的設計中,教師們要創新教學設計方案,在已有的豐富的知識經驗基礎上,積極地汲取和吸收現代化的創新教學手段和創新成果,不斷地去更新教學理念,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不斷優化教學策略,有效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馬惠敏.心中有明月 筆下生文章[J]. 同學少年 2012年01期
[2]酈妍.展開閱讀教學新篇章——讀者反應批評理論引入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D]. 華東師范大學 2004
[3]楊開貴.如何正確理解和落實語文教學三維日標[J]. 教育教學論壇. 2012(37)
[4]劉玲鳳.淺談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以初中語文學科為例[J]. 閱讀與鑒賞(教研版) 2009年11期
[5]楊志文,高愛玲,陶建平,王良駿.探究性學習的調查、實踐與思考[J]. 中學數學教學參考 2002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