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困生是小學教育階段班集體中存在的普遍現象,這些人雖為少數,但是他們卻影響整個班集體的共同進步和諧發展,因此,促使學困生向優秀生轉化是班主任工作及全體教師工作的重要內容,而轉化工作中運用科學手段至關重要。本文即針對促進學困生進步展開幾點論述。
關鍵詞:科學轉化;學困生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09-0120-01
一、所謂“學困生”及其形成的原因
學困生,是指那些因為身體和智力等方面與其他學生相比沒有本質差別,表現在品質以及學習方面明顯落后的學生。
根據我三十幾年從教的觀察,學困生形成是多方面的因素的偶合;其一,學生自身方面:由于學生自身成長過程中所在的家庭潛移默化的潛意識不同,可能形成一些不同的個性心理特征;其二,家庭方面:父母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老師,家庭是學生起步不可替代的優先港灣,家庭生活的豐厚,可能致使一些學生誤認為知識的充足不如“家大業大”,“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 其三,社會方面:近年來,由于就業壓力驟增以及一些西方社會不健康生活方式的負面影響造成新的“讀書無用論”沉渣泛起;其四,教師方面:由于有一些班主任工作不夠全面以及教育教學的疏忽遺漏,個別教師只注意班集體中的優等生,應試教育時代留下的優等生的展現就代表班級工作亮點在其心中仍然揮之不去……
二、學困生的一些表現
小孩子的心靈像純潔的白紙,天真無暇,需要我們用愛心打開他們心中的窗戶,用全方位的教育,引導他們從小樹立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可現實中,有的孩子因為學習基礎,認為跟不上,久而久之形成對于學習毫無興趣;有的因為父母離異造成孩子性格孤僻不合群,他們自卑心理嚴重,行動中可能表現為走單、不合群、不愛與別人言談、交往,總以為自己有一些不如別人的地方;有的因為家長溺愛過度,或者家長工作忙造成孩子無所事事、好吃懶做;有的因為個別影視劇的直接、間接影響,盲目崇拜所謂“英雄”,捅、逗、打、鬧不斷;再有,現在還有的孩子患有多動癥,造成孩子課堂紀律渙散,學習吃力等等。
三、有的放矢,科學轉化
現在的孩子生活在幸福之中,每個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我們教育好每個孩子的良好基礎。教書育人是我們的天職,我們必須培養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的棟梁之才,為此,我們必須對學困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實施轉化工作。
1.對性格孤僻內向的學生。教師們應在日常班級教育中利用多種形式讓他們加入到班集體活動中:上課時多提問,加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課后及時進行信息反饋,在課間活動時,文體活動時,鼓勵他們主動參與,促使孩子們在文藝、體育、游戲等多方面表現自己,班主任要多表揚,勤于發現并及時激發其閃光點,用愛心呵護,使小火花變成大亮點。
2.對于懶惰成性的孩子。教師應該經常和家長聯系溝通,不厭其煩,使家長知道:孩子的成長靠自己,家有金山,不如孩子自己有真本事;家有萬貫,不如孩子獨立成長。我們可以用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擁有億萬家產,但是他不留一分給后輩,讓孩子自己創業的真實故事告訴家長,鼓勵孩子們多干力所能及的事,多做家務勞動,鼓勵孩子積極參加社會活動,杜絕家長幫孩子做作業、搞值日。
3.對捅、逗、打、鬧不斷的孩子。教師要采取多種形式,剔除孩子幼小心靈中不正確、不真實的所謂“榜樣”概念。教育他們不要盲目崇拜那些把不聽家長教育,不服家長管教當做時尚的所謂“英雄”。教育他們,自己的行動要與班集體同步,與社會和諧。加強對孩子的集體主義教育,我們可以在教室里利用多媒體播放影片《邱少云》,使學生看到影片中邱少云為完成潛伏任務縱使烈火燒身,為了戰斗的勝利一動不動的英雄事跡,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刻下為戰斗勝利嚴守紀律光榮犧牲的光輝形象,使學生進一步增強自控力,強化對自身的約束力,播放《警鐘在黎明前敲響》,使孩子們時刻銘記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少年。
4.雖然多動癥兒童的智力大多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學習成績卻普遍很差。由于他們上課、做作業都不能集中注意,情緒容易波動,這就嚴重影響了學習效果。感知、覺方面的一些障礙也會導致一些學習困難,視——聽轉換障礙會使患兒閱讀困難,而空間位置知覺障礙和左右辨別不清會使兒童在學習算式和一些算術符號時發生困難。教師可以利用行為療法來糾正孩子的不適宜行為。當孩子在學習中出現適宜行為時,教師就及時給予獎勵,以鼓勵他們繼續改進,并求鞏固;而當有些不適宜行為出現時,教師就可以暫時漠視或暫時剝奪他們的一些權利,這樣就會促使這些行為逐漸消失。如教師把患兒在上課時間內不自覺做小動作的次數記下來,倘使減少了,就加以表揚,并且每天給家長帶一份報告去,次數減少了,教師,家長及時給予獎勵,而獎勵的辦法可根據班級、家庭的具體條件確定,但獎勵不宜太奢華。
5.積極進行教育教學改革:首先教師在接手新生前通過多種途徑摸清本班孩子底數,對于班內學困生的基本情況,包括他們的家庭情況、家庭住址、家長姓名、家庭經濟狀況、父母工作單位等了解清楚,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好班級學困生檔案;準備好學生學生家訪跟蹤記錄表;認真備課,認真編寫好符合本班學生實際的教案,積極做好課堂前準備,科學設置學生作業。教師上課前要有全局的觀念,既要優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飽,又要學困生吃足。因此教師要科學設計每堂課的教學環節,師生互動過程,合理分派學生作業量,以高度的熱情相當關愛每一個學生,特別是提高學困生,教師更要善于觀察學生的每一點進步,要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經常在班內多給學困生一些語言上的夸獎,眼神上的贊許,關愛的鼓勵,從而使學困生感到心靈的提高,身心的愉悅,克服自卑,強化自信。我們可以通過教師全身心的關愛、呵護,有的放矢的轉化達到全體學生共同進步。
6.多位一體,齊抓共管、有機協調。家庭是孩子走向社會的搖籃,家長的言行舉止要時時處處文明向上,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學校是孩子學會真知灼見,陶冶高尚情操的加油站,教師的孜孜不倦、諄諄教誨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楷模;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沃土。后進生的轉化絕非一蹴而就,需要我們把教師、學校、家庭、社會等諸方面有機協調,真正織成多位一體的教育網。
只要我們運用科學的手段,常抓不懈就一定能使后進變先進,落后變進步,營造出文明和諧的班級,為國家培養出合格的棟梁之才,為實現中國夢做出教育工作者應有的貢獻。